《文选》编选法

    即梁萧统文体分类法。《文选》是我国完好地保存下来的最早的文学总集,它的编选体现了当时人们对文学的最高认识。萧统在编选时遵循的原则是:凡“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的作品才能入选他不选经籍子史,因为它们是“立意为...查看详细>>

标签:中国文体学

七录五十五部

    梁阮孝绪图书分类法。阮孝绪在博采宋齐以来王公之家的书记、参校官簿的基础上编成《七录》,总结了前人目录学的成就。“七录”为:一、经典录,纪六艺,分易、尚书、诗、礼、乐、春秋、论语、孝经、小学共9部;二、记传录,纪史...查看详细>>

标签:中国文体学

夫文章者,原出五经

    北齐颜之推关于文章源流的基本观点。语出《颜氏家训·文章篇》。颜之推认为,“夫文章者,原出五经:诏命策檄,生于《书》者也;序述论议,生于《易》者也,歌咏赋颂,生于《诗》者也;祭祀哀诔,生于《礼》者也;书奏箴铭,生于《春秋》...查看详细>>

标签:中国文体学

辨体有一十九字

    唐皎然诗体分类法。语出《诗式》。皎然论诗,文字简约,论诗体亦然。他认为各种文体各有所长,所以用一个字就能概括。(“体有所长,故各功归一字。”)基于这种认识,皎然共概括了19种诗体,“其一十九字,括文章德体风味尽矣。”十...查看详细>>

标签:中国文体学

《文薮》九类

    唐皮日休文体分类法。皮日休著《文薮》,全书分为赋、讽悼、文、碑铭赞、文论颂序、箴、杂著、书、诗共9类。...查看详细>>

标签:中国文体学

《文苑英华》三十八类

    宋太平年间所编《文苑英华》的文体分类法。《文苑英华》是一部上继《文选》的总集,编排体例也类同《文选》。它按体裁分为38类:赋、诗、歌行、杂文、中书制诰、翰林制诏、策问、策、判、表、笺、状、檄、露布、弹文、移文...查看详细>>

标签:中国文体学

《唐文粹》二十二类

    宋姚铉文体分类法。姚铉因感《文苑英华》卷帙过多,难以通读,于是采唐人文章纂成《唐文粹》100卷,按作品体裁分为古赋、诗、颂、赞、表、奏、书、疏、文、论、议、古文、碑、铭、记、箴、诫、书、序、传、录、记事共22大类。...查看详细>>

标签:中国文体学

四六者,皆诗赋之苗裔也

    宋王铚关于四六文体的观点。语出《四六话》。王铚对四六文的源流作了专门的研究,在谈到该文体的本原时说:“世所谓笺题表启号为四六者,皆诗赋之苗裔也”。至于该文体是如何勃兴的,他认为是政治的作用:“赋之兴,远矣。唐天...查看详细>>

标签:中国文体学

《元丰类稿》二十六类

    宋曾巩文体分类法。曾巩著《元丰类稿》,分文章为26类:古诗、律诗、论、议、传、序、书、记、制诰、制诰拟词、诏、策、表、疏、劄子、奏状、启、状、祭文、哀辞、志铭、墓表、碑铭、行状、本朝政要策、金石录跋尾。...查看详细>>

标签:中国文体学

诗体通变

    宋严羽文体论的基本观点。严羽《沧浪诗话》中的“诗体”部分,专门研究诗的体裁。他认为,“风雅颂既亡,一变而为离骚,再变而为西汉五言,三变而为歌行杂体,四变而为沈宋律诗”,各种文体都不会固定不变。基于此论,诗体的分类也...查看详细>>

标签:中国文体学
词 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