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及抑郁自评量表的临床效度.pdf

所属栏目:精神病学

【日期】:2012-09-10
【关键词】:焦虑;;抑郁;;自评量表;;区分效度;;临床严重程度;;一致性

【摘要】:目的:了解焦虑自评量表(SAS)和自评抑郁量表(SDS)对非精神病性障碍的门诊患者与无精神障碍的陪伴者的区分效度,以及自评量表等级与医生采用常用工具得出症状严重程度的一致性。方法:在精神科门诊收集非精神病性障碍的初诊患者67例(病例组,其中神经症组42例,抑郁组25例),陪伴患者就诊的无精神障碍亲属29例(对照组),诊断由精神科医生按国际疾病和相关健康问题分类第10版(ICD-10)标准做出。对照组按照简明国际神经精神访谈(M.I.N.I.)结果除外存在精神障碍。然后请患者及对照组家属独立填写SAS和SDS,并由另一位精神科医生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和抑郁量表(HAMD)评定患者的症状程度。结果:病例组SAS及SDS得分均高于对照组[(41.5±9.0)vs.(33.6±6.7);(46.5±10.3)vs.(35.9±9.7);均P<0.001]。SAS与SDS的ROC工作曲线下面积均<0.7;采用40分为划界值,敏感度和特异度均不理想(如SAS敏感度仅为57%;SDS特异度只有36%)。若抽取其中更敏感的8个条目,可以使ROC工作曲线下面积达到0.8以上。无论是神经症组还是抑郁组,SAS等级与医生用HAM A得出的严重程度、SDS等级与用HAM D得出的症状程度,一致性不高,Kappa均为0.3左右。结论:采用SAS和SDS区分非精神病性障碍就诊者和一般陪诊家属效度不好,若用于筛查目的,可以从中抽取敏感性更强的条目组合为更简便的工具。自评量表得出的程度不能直接等同于医生评定的临床症状严重程度,若用于标定临床症状程度,需要调整界值。


医学文档


科技文档


实用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