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知识 > 传染病学 > 列表
传染病学 共有 176 个词条内容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由腮腺炎病毒引起,为主要影响儿童及青少年的急性传染病。除侵犯腮腺外,尚可引起脑膜炎、脑膜脑炎、睾丸炎、卵巢炎、胰腺炎、乳腺炎等,可与腮腺炎同时发生,也可发生于腮腺炎之前或之后,或者单独出现。腮腺炎病...[继续阅读]

传染病学

病毒性脑膜炎

    病毒性脑膜炎是指中枢神经系统因多种特异病毒感染而引起的急性临床综合征。主要表现有发热、头痛及颈、背呈抵抗的脑膜刺激征。脑脊液细胞数增多,以淋巴细胞为主,蛋白量正常或轻度增加,糖含量正常,细菌培养阴性。通常病程...[继续阅读]

传染病学

肠道病毒脑膜炎

    肠道病毒属小核糖核酸病毒,呈球形,直径25~30nm,含单股核糖核酸,包括柯萨奇病毒A组23个型及B组6个型,埃可病毒31个型,脊髓灰质炎病毒3个型和新型肠道病毒68型、69型、70型及71型。肠道病毒是病毒性脑膜炎中最常见的病原。由于健康...[继续阅读]

传染病学

腮腺炎病毒脑膜炎

    腮腺炎病毒最易侵犯腮腺,在局部繁殖后进入血流,如穿过血脑屏障,中枢神经系统也可同时受累。5~10岁患儿易并发脑膜炎或脑膜脑炎。腮腺炎病毒是引起病毒性脑膜炎第二种常见的病原。在无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的流行性腮腺炎病例...[继续阅读]

传染病学

淋巴细胞脉络丛脑膜炎

    淋巴细胞脉络丛脑膜炎(简称LCM)是由淋巴细胞脉络丛脑膜炎病毒所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临床可表现为流感样脑膜炎或脑膜脑炎。本病毒与拉砂(Lassa)病毒、马秋堡(Machupo)病毒同属沙粒病毒,含单股核糖核酸,分子量5×106dalton。呈圆形...[继续阅读]

传染病学

虫媒病毒脑膜炎

    虫媒病毒主要指一些能够通过节肢动物进行生物学传递而使脊椎动物和人造成疾病的病毒。目前全世界分离出的虫媒病毒有300余种,仅约100种可引起人类的疾病。蚊、蜱、白蛉、蠓是人类虫媒病毒传播的媒介。侵犯中枢神经系统者迄...[继续阅读]

传染病学

单纯疱疹病毒脑膜炎

    单纯疱疹病毒分Ⅰ、Ⅱ二个血清型(见“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条)。Ⅰ型病毒以侵犯脑实质发生脑炎为重要表现。Ⅱ型病毒主要引起脑膜炎,约占病毒性脑膜炎的1%。由于从病人的血液和脑脊液可分离出此型病毒,因而推测其系经血源性...[继续阅读]

传染病学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脑膜炎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脑膜炎系由EB病毒引起。(见“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条)。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累及中枢神经系统者较多,但未引起临床足够的注意。临床可表现为无菌性脑膜炎、脑膜脑炎、多发性神经炎、横断性脊髓炎、...[继续阅读]

传染病学

虫媒病毒性脑炎

    虫媒病毒性脑炎是由一组虫媒病毒所引起的急性中枢神经系统传染病。临床以发热、头痛、呕吐、意识障碍、抽搐、并可留有后遗症为主要特征。疾病呈流行性或散发性,分布于世界一定的地区。虫媒病毒有A、B、C等多组,其中A和B组...[继续阅读]

传染病学

流行性乙型脑炎

    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亦称日本乙型脑炎,是由乙脑病毒所致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蚊虫传播,流行于亚洲东部的热带、亚热带、温带国家。在我国,乙脑流行于夏秋季,病人多为10岁以下儿童。临床以高热、意识障碍、抽...[继续阅读]

传染病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