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简书《引书》和帛画《导引图》中的按摩

所属栏目:中国推拿

第二节 简书《引书》和帛画《导引图》中的按摩

《引书》,1984年出土于湖北省江陵县张家山,抄写在113枚竹简上。据墓葬年代推算, 其抄写年代不会晚于西汉吕后二年(公元前186年)。该书内容主要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导 引养生学成就。
引,指导引。导引,据唐代释慧琳《一切经音义》 的解释,包括“自摩自捏,伸缩手 足”,作用为“除劳去烦”。《引书》为导引专著,其基本内容确实如此,主要包括肢体运动与 自我按摩。自我按摩的手法和术式有 “以足靡 (摩) 胻” “摩足跗” “摇指 (趾)” “摇弘 (肱)” “摇肩” “摩目” “摩手” “涿齿” “举颐 (颈椎牵引)” 等。
《引书》还介绍了一种木球自我按摩压痛点结合导引术治疗臀腿痛的方法: “支尻之上痛, 引之。为木鞠,谈(偃) 卧,以当痛者,前后摇之,三百而休;举两足,指上,手抚席,举尻 以力引之,三而已。” 大意为: 臀腿之上痛,用导引法治疗。制作一个木球,仰卧,把木球垫 在臀部疼痛处,前后摇动300次而止; 再抬举两腿向上,双手按住席子,抬起臀部并用力向上 提伸,重复3次为止。这是一种臀腿痛的自我按摩导引疗法。首先利用身体的自重,压在垫于 臀部的木球上,相当于按压压痛点。前后摇动300次,相当于以木球在压痛点上反复按揉。抬 腿举臀向上,可拉伸臀腿后部的肌群以舒筋解痉。
但是我们发现,《引书》 中的导引并不只是主动操作,也有不少治疗性的被动按摩手法。 如颞颌关节脱位的口内复位法: “失欱口不合,引之,两手奉其颐,以两拇指口中擪,穷耳而 力举颐,即已矣。” 失欱,又称失欠。擪,《说文解字》注释为 “一指按也”。这是有关颞颌关 节脱位口内复位法的最早记载。以后 《肘后备急方》 ( 《肘后救卒方》)、《千金方》等对此法 进一步作了补充说明,如复位后迅速出指,或用竹管垫于患者上下牙齿之间等。这种口内复位 法至今仍用于骨伤科临床。
再如治疗颈项强痛的仰卧位颈椎拔伸法: “项痛不可以雇 (顾),引之。炎 (偃) 卧□目 信(伸) 手足/□□□已。令人从前举其头,极之,因徐直之,休。复之十而已。因□也,力 拘,毋息,须臾之顷,汗出走 (腠) 理,极已。” (编者按: 引文中 “□” 为原文缺失) 原文 大意为: 颈项疼痛不能回顾,用导引法治疗之。仰卧闭目,伸展手足……。令人从前方托住患 者下巴向上牵引患者头部,尽力保持这一姿势,就这样使歪斜的头慢慢伸直,然后放松。如此 反复做10次而止。每次拔伸时,用力勾拉,不要呼吸,保持一段时间,至皮肤出汗,不能忍 受为止。“项痛不可以顾” 据同时出土的张家山汉简 《脉书》 曰: “肩脉,起于耳后,下肩, 出肘内廉,出臂外馆上,乘手北 (背)。是动则病: 领肿痛不可以顾,项痛不可以顾。”此症 类似急性胸锁乳突肌痉挛性落枕,也可能包括颈椎病的颈部急性症状。
又如以腰部踩踏法和腰部后伸扳法治疗痢疾: “引肠辟: 端伏,加颐枕上,交手颈下,令 人践亓 (其) 要 (腰)。毋息,而力举尻,三而已。亓(其) 病不能自举者,令人以衣为举亓 (其) 尻。”肠辟即痢疾。汉简《脉书》 曰: “在肠,有农 (脓) 血,篡,脾,尻,少腹痛, 为肠辟。”原文大意为: 用导引法治疗痢疾,患者直身俯卧,下颏部置于枕头上,两手叠放在 头颈下,使人踩踏腰部。不要呼吸,并用力抬举臀部,做3次而止。对病重不能自行抬举的患 者,可使人用衣服拉举其臀部。这是腰部踩踏法和腰部后伸扳法的最早记载。踩踏法属于踩&55404;&57291;法。
《引书》 中的被动治疗手法主要是关节运动类手法,除了上述介绍者外,还有后伸颈部以 治疗喉痹、“拊腰” 治疗癃闭等。
马王堆帛画《导引图》,出土于1973年,绘制于西汉初年,与《引书》 同期。绘有44个 人像,描写各种医疗和保健导引动作:或仰身长啸、胸部扩张、双手后举,做呼吸运动; 或做 伸展、屈膝、转体、跳跃等肢体运动; 或使用棍杖、沙袋、球类做器械运动。不仅有栩栩如生 的导引姿势,还将每幅图所防治的疾病名称一一标出,或有简单的文字说明,如“引聋” “引 烦” “引膝痛” “引胠积” “引项” “以杖通阴阳” “引温病”“引髀痛”等。其中一图为站位 捶背图,另有一图似为握拳搓腰状(或释作揉膝状),这是最早的自我按摩导引图谱。通过这 些导引术式,可以看到当时已经运用自我按摩结合锻炼腰背肌和关节运动疗法等来防治腰痛、 膝痛以及一些内妇杂病。帛画《导引图》 的导引图 (图1-1) 可与《引书》 的导引文字对照 参看。


图1-1 马王堆汉墓出土《导引图》 (复原图)


推荐内容


医学知识

更多

医学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