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六经上篇

所属栏目:民国伤寒学精义

《伤寒论》第一重要之处为六经,而第一难解之处亦为六经。凡读《伤寒》 者无不于此致力,凡注《伤寒》者,亦无不于此致力。卒之能得真义者竟无一 人。此处不解,全书皆模糊影响,有何医学可言? 尝忆某名人之言曰“中国仅 许有良医,然断不能以其所学传授于人”。此两语骤视之极费解,然按之事实, 确是如此。夫医术果良,自无不可以传授他人之理,必心所能喻,不能使人共 喻,然后其术不传。若是者,非术之精微不可言喻,乃因其学说,不能彻底明 了故也。学说不能彻底明了,虽能生死肉骨,谓之不良也可。若鄙人所研求而 得者,可以自喻,可以喻人,无丝毫模糊影响者存于其中,此则差堪自信者。 今为之逐层推论如下。
自来注家皆言太阳主一身之表,阳明主一身之里,少阳主半表半里。吾请 得申说其义曰:太阳之为病,常恶寒。恶寒乃皮毛上感觉之事,皮毛是躯体最 外层,故太阳主一身之表。此可解者也;阳明病为胃家实,阳明腑证发热、神 昏、谵语,用承气汤下之,得燥矢则热解,谵语亦除。是发热谵语之故,由于 燥矢。燥矢在肠胃,肠胃为躯体之里面。是阳明主一身之里亦可解也;少阳主 半表半里者,少阳之为病,发寒热,先寒而后热。释之者曰“病邪从里出表, 至太阳则恶寒,病邪从表陷里,至阳明则恶热”。少阳之外一层为太阳,内一 层为阳明,故曰少阳半在表半在里,此犹之可解也。然虽可解,而已有不可解 者在。太阳有恶寒之病,太阳亦有发热之病,何以少阳之出表者纯粹恶寒? 且 皮毛为表,肠胃为里,此半表里之少阳,其在皮毛肠胃之间乎?
至于三阴,其说乃不可捉摸。太阴为至阴,故无热可发;厥阴为两阴交 尽;少阴为太阳之底面,故太阳之病有直传少阴者。考之诸家之说,大略相 同,大都如此。夫三阳既有表有里有半表里,则三阴当亦有地位可言。太阴为 至阴,揆之“阳在外阴在内”之义,既云至阴,即当居最里之地位。然而厥阴 为两阴交尽,既是阴之尽处,似当较太阴所处地位为更里也。少阴为一阴初 生,其地位近太阳,似少阴当为三阴之表。少阴为表,厥阴为里,岂太阴为半 表里乎? 偏考各家,均未言也。
或又引《内经》“太阳为开,阳明为阖,少阳为枢,太阴为开,厥阴为 阖,少阴为枢”之文,准此以谈:为“开”之太阳为表,则主“开”之太阴 亦当为表;为“阖”之阳明为里,主“阖”之厥阴亦当为里;为“枢”之少 阳为阳之半表里,为“枢”之少阴亦当为阴之半表里。然而各家均无此说, 抑又何邪? 肾与膀胱相表里,肝与胆相表里,脾与胃相表里,将膀胱之足太 阳为表,肾之足少阴亦为表,胆之足少阳为半表里,肝之足厥阴亦为半表 里,胃之足阳明为里,脾之足太阴亦为里乎? 揆情度理,似乎此说为近似。 然而各家均无明确之表示,何以于三阳则言之凿凿,于三阴则绝口不谈? 揭 开假面具言之,各家虽甚致力于六经,各家于六经之三阴均未能彻底明 了也。
朱子有云: “吾读书未尽一页,不敢读第二页;未尽一卷,不敢读第二 卷。”所谓“尽”者,谓能尽行明了其意义也。今各家于六经之三阴既未能了 了,何有于以后种种? 而如喻嘉言者流,方且大放厥词,连篇累牍,刺刺不能 休,是亦不可以已乎? 吾近得东国喜多村氏所辑《伤寒疏义》,其序文中有一 节,言六经极明白了当,为我国注家所未能言者。兹录之如下,亦他山之 助也。
喜多村之言曰:本经无“六经”字面,所谓“三阴三阳”,不过假以标 “表里寒热虚实”之义,固非脏腑经络相配之谓也。此义讨究本论而昭然自彰, 前注动辄彼是纽合,大与经旨背而弛矣。此编(指《伤寒疏义》)六病诸论, 所以不敢袭前人也。本论所谓“三阴三阳”,所以标病位也。阳刚阴柔,阳动 阴静,阳热阴寒,阳实阴虚,是即常理。凡病属阳属热属实者,谓之三阳;属 阴属寒属虚者,谓之三阴。细而析之,则邪在表而热实者,太阳也;邪在半表 里而热实者,少阳也;邪入胃而热实者,阳明也;又邪在表而虚寒者,少阴 也;邪在半表里而虚寒者,厥阴也;邪入胃而虚寒者,太阴也。唯表热甚,则 里亦热,故里虽乃(义同始)热,而病未入胃,尚属之太阳;表寒甚则里亦 寒,故里虽乃寒,而病未入胃,尚属之少阴。少阳与厥阴共,病羁留于半表里 间之名也;阳明与太阴共,邪犯胃之称也。故不论表里寒热,病总入胃中者, 谓之阳明与太阴。
盖六病之次第,阳则太阳、少阳、阳明,阴则少阴、厥阴、太阴,但阳则 动而相传,阴则静而不传。然其传变,则太阳与少阴为表里,少阳与厥阴为表 里,阳明与太阴为表里。是以太阳虚则是少阴,少阴实则是太阳;少阳虚则是 厥阴,厥阴实则是少阳;阳明虚则是太阴,太阴实则是阳明,是乃病传变化之 定理,三阴三阳之大略也。本文(指《伤寒论》)三阴三阳次序,源于《内 经·热论》,非敢有错,盖义不得不然。唯至论病之传变,则固不得拘编次之 先后也。前辈此义不晰,使人于暗中摸影,不亦疏也哉!

章太炎先生评


大著引喜多村说,谓“太阳虚即是少阴,少阴实即是太阳,少阳虚即是厥 阴,厥阴实即是少阳,阳明虚即是太阴,太阴实即是阳明”。此义柯氏已发之。 柯以太阳为心,由今验之,太阳病在营卫,营即血脉,内属于心,是为心之 表;而少阴则正是心脏,太阳虚,血脉不能抗客邪,则直薄于心,病见臂, 为手足厥矣。若心脏本实,则客邪只能至周身血脉,而不能直薄于心,是以太 阳病唯见表面发热也。柯又谓胃家不实,即太阴病,亦与喜多村同义。唯少 阳、厥阴,柯氏未论。盖少阳病多指三焦,少指胆腑,而厥阴则多指肝脏,少 指心主,有不能互推之理。然厥阴病心中疼热,则病自在膈中,即膻中厥阴部 也,亦与三焦相应。唯三焦虚,津液不布,故厥阴病必为消渴,与所谓“少阳 虚即是厥阴”者甚合。
按喜多村所言,实有至理。我辈于六经不了了,在最初时尚耿耿于心,稍 久渐渐淡忘,及为人治病,稍久则不复措意,岂但不措意,亦竟忘其所以,自 以为了解。偶值后辈问难,方且多为遁辞曲说,卒至人我皆堕五里雾中。此即 所谓“良医不能以其术授人”也。此中情形,不可谓非自欺欺人,头脑颟顸, 几乎不可思议,试问从成无己、庞安常,以至雍乾间诸注家,谁能逃暗中摸影 之诮者哉?


推荐内容


医学知识

更多

医学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