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金史》中的医疗案例

所属栏目:满族医药

金代宫廷医疗技术和方法主要源于女真人的生活习俗和世代积累的医 药经验,以及吸纳了中医药学的理论和医疗技术。金代女真人对多种疾病 的病因都有明确的认识,并能给予诊断和治疗,体现了金时期医学的发展 状况。金时期战乱频繁,多发生骨伤、箭伤、疮疡痈疽及外感风寒等病 症。《金史》中记载了治疗疽病、疽发脑、疽发背、中风、急风、发狂、 寒疾、寒痰、风痰、喉痹、目生翳、损胎气、溲疾、疮疡、目赤而盲等诸 多疾病的案例。典型案例如下:
患中风病的案例: 金世宗期间,编类详定检讨删定官蔡珪患中风病 症。蔡珪很有才能,曾编撰审定多部历史古籍。《金史》中记载:“珪已得 风疾,失音不能言,乃除潍州刺史,同辈已奏谢,珪独不能入见。”[13]
治疗风眩的案例: 金六世祖思温,辽燕京留守,封天水郡王赵兴祥患 风眩病症,宫廷御医用宫廷御药房制作的御药为其治疗。《金史》记载: “赵兴祥,平州卢龙人。六世祖思温,辽燕京留守,封天水郡王。父瑾, 辽静江军节度使……十五年,上幸安州春水,召兴祥赴万春节。上谒于良 乡,赐银五百两,感风眩,赐医药。未几,卒官。”[14]
治愈急风病的案例:“洪辉,本名讹论,承安二年五月生,弥月,封寿 王。闰六月壬午,病急风,募能医者加宣武将军,赐钱五百万。甲申,疾 愈,印《无量寿经》一万卷报谢,衍庆宫作普天大醮七日,无奏刑名,仍 禁屠宰。”[15]
目生翳的案例: 金章宗期间,进士王震的母亲患风疾,王震为治疗 母患风疾而刲股肉杂饮食中,后因母没而悲伤过度而目生翳。“王震,宁 海州文登县人,为进士学。母患风疾,刲股肉杂饮食中,疾遂愈。母没, 哀泣过礼,目生翳。服除,目不疗而愈,皆以为孝感所致。”[16]“刘政, 洺州人。性笃孝,母老丧明,政每以舌舐母目,逾旬母能视物。母疾, 昼夜侍侧,衣不解带,刲股肉啖之者再三。”[16]“三月丁亥,幸瀛王第视 疾。庚寅,以与宋和,谕尚书省。壬辰,宰臣上表谢罪。甲午,瀛王从宪 薨。”[17]
《金史》记载的王震治疗母亲风疾和因哀泣而目生翳的案例有待考证, 仅为了解金代患中风病症和白内障或急性眼病情况提供参考。
患喉痹的案例:《金史》记载:“是年十二月庚寅,宣宗病喉痹,危笃, 将夕,守纯趣入侍……是夕,宣宗崩。明日,哀宗即位。”[13]
患发狂病的案例: 金代对患发狂病的认识明确,如《金史》对金军校 官之子王予可患发狂病的症状做了详细的描述:“王予可,字南云,河东吉 州人。父本军校,予可亦尝隶籍。年三十许,大病后忽发狂,久之能把笔 作诗文,及说世外恍惚事。南渡后,居上蔡、遂平、郾城之间,遇文士则 称 ‘大成将军’,于佛前则称 ‘谛摩龙什’,于道则称 ‘驺天玄俊’,于贵 游则称 ‘威锦堂主人’。为人躯干雄伟,貌奇古,戴青葛巾,项后垂双带 若牛耳,一金镂环在顶额之间,两颊以青涅之为翠靥。衣长不能掩胫。落 魄嗜酒,每入城,市人争以酒食遗之。夜宿土室中,夏月或尸秽在旁,蛆 虫狼藉不恤也。人与之纸,落笔数百言,或诗或文,散漫碎杂,无句读、 无首尾,多六经中语及韵学家古文奇字,字画峭劲,遇宋讳亦时避之。或 问以故事,其应如响,诸所引书,皆世所未见。谈说之际稍若有条贯,则 又以诞幻语乱之。麻九畴、张珏与之游最狎,言其诗以百分为率,可晓者 才二三耳。”[16]详细记载了发狂病人的临床表现。
患寒疾案例: 金代女真人认识到环境、气候及情志过激等对疾病的 发生、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提出因 “地寒而感疾”,风寒湿热会使人 得“风疾”“寒疾”,若“汗不出”则会导致疾病恶化甚至死亡。人的情志 突变也会患病,若不能及时正确治疗会使病情变化,更不易救治。例如, 《金史》对金天会八年金太宗患寒疾,因汗不出而导致死亡的案例做了记 载:“诏以牙吾塔为左副元帅,屯京兆。初,斡骨栾来,行省恐泄事机,因 留之。蒲阿等既解庆阳之围,志气骄满,乃遣还,谓使者曰:‘我已准备军 马,可战斗来。’ 语甚不逊,斡骨栾以此言上闻,太宗皇帝大怒,至应州, 以九日拜天,即亲统大兵入陕西。八年,迁居民于河南,弃京兆东还。五 月,至阌乡,得寒疾,汗不出,死。”[18]金代进士杨伯仁平日身体多病, 后因地寒而病重,宫廷派人慰问并携带宫廷御药治疗。《金史》记载:“杨 伯仁,字安道,伯雄之弟也。天性孝友,读书一过成诵。登皇统九年进士 第,事亲不求调……从幸上京,伯仁多病,至临潢,地寒因感疾,还中 都。明年,上还幸中都,遣使劳问,赐以丹剂。是岁,卒。”[13]
患病疽、疽发脑的案例: 金疮毒发和痈疽病症是金代常见病之一。疽 发背、疽发脑均属痈疽病症的范畴,因病发部位不同而命名,它们是范 围更大、病情更重的痈疽病症。中医典籍对痈疽病症曾有五发之说,即 疽发在脑、背、肩、髯、鬓。发病原因主要是由外感风热湿毒或阴虚内 热生火,机体气血凝滞,营卫不和,致使毒火积聚肌肤而发。临床辨证有 虚证和实证之分。实证的主要表现是病发初起病变局部突起位有如粟米状 疮头数个不等,红肿疼痛剧烈,甚则伴有全身寒热、口渴烦躁。虚证的主 要表现是疼痛不明显,成脓多较迟缓,色晦暗,疽形平塌,或病发后期病 变部位溃烂,脓汁清稀。实证治疗主要以清热解毒和疏风活血为主,可内 服黄连、黄芩、金银花等解毒药物并配合外敷药物。虚证治疗主要以补气 温阳、调和气血、清毒生肌为主,可内服黄芪、人参、贝母、竹叶等药物 并配合外敷药物。《金史》中记载了金哀宗时,右丞相枢密使兼左副元帅 完颜赛因患病疽不能正常工作而辞职还乡,以及移刺粘合患疽发背、师安 石患疽发脑的事例。“完颜赛不,始祖弟保活里之后也。状貌魁伟,沉厚 有大略……赛不先病疽,久不视事,重为贼党所制,束手听命而已。”[19] “移刺瑗本名粘合,字廷玉。世袭契丹猛安,累功邓州便宜总帅。既至襄 阳,使更姓名,称归正人刘介,具将校礼谒制置使。瑗大悔恨,明年三 月,疽发背死。”“师安石,字子安,清州人,本姓尹氏,避国讳更焉…… 安石骤蒙任用,遽遭摧折,疽发脑而死,上甚悼惜之。”[20]
患嗽疾的案例: 金章宗八年十一月,章宗患咳疾,《金史》记载:“八 年十一月,自武定军入朝。是时,章宗已感嗽疾,卫王且辞行,而章宗意 留之。”
治疗妇科疾病的案例: 金代在妇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面也有很好的 发展。例如,金泰和八年(公元1208年),章宗内人范氏怀孕,金太医院 副使仪师颜为范氏调治,范氏被诊断为“胎气有损”。虽然经过用药调治, 范氏的脉息和缓,身体健康也无大碍,但“胎形已失”,已经不能进行保 胎治疗,最终未能正常生子。《金史》记载:“……壬辰,章宗内人范氏损 其遣腹,以诏内外。初,章宗遗诏:‘内人有娠者两人,生男则立为储贰。’ 至是平章政事仆散端等奏:‘承御贾氏当以十一月免乳,今则已出三月。范 氏产期合在正月,医称胎气有损,用药调治,脉息虽和,胎形已失。范氏 愿削发为尼。’”[21]
《金史》中记载的早期满族医药和金代医学案例,内容丰富,涉及范 围很广,虽然缺少详细的治疗过程和治疗方法及使用药物,但仍是研究金 代医学的重要史料,有待于进一步整理研究。


推荐内容


医学知识

更多

医学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