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伤寒论》的药物和方剂源于《本经》和《汤液经》

所属栏目:朱炼之六十年学术经验

刘老说,《本经》的成书早在秦汉时期,它是在《内经》学 说基础上,系统地阐述了药性理论,全面总结了秦汉及以前的 用药经验。仲景自序说“撰用《胎胪药录》”,而文献记载只有 《桐君药录》。可能《胎胪》是指古代妇科、儿科之书,《药录》 是指《桐君药录》(古书无标点,后人误解)。而这部《药录》, 后人未引用其名,可能《药录》与《本经》是同书异名的传 本。仲景对外感热病(指“伤寒”部分),提出辨证规律并参考 《汤液经》而使用复方治疗,从而奠定了辨证论治的基础。《伤 寒论》有方剂113方,刘老认为: 张氏是继承历史,这些方剂 多数来源于《汤液经》《伊尹汤液经》。从文献中看到,二书成 书于《伤寒论》之前。史籍告诉我们,西汉时期不仅已出现了 《汤液经》的最早注本,叫《汤液经注》,而且卷数达32卷之多 (见《汉书·艺文志》)。实际上这本《汤液经》已是我国方剂学 的雏形。张仲景就是学习了汉以前的著作,特别是《内经》《本 经》,加之临床实践而写成这部伟大著作的。《伤寒论》用药94 种,其中76种主要药物均为《本经》所载。其药物的作用大 多与《本经》吻合。只有豆豉、瓜蒌实、酒粳米、猪胆汁、人 尿、鸡子黄、苦酒、生姜、饴糖以及猪肤、烧裈、甘澜水、麻 沸汤、潦水等药物是取材于当时的《别录》。《别录》是秦汉医 生在《本经》一书基础上补记药性功能及新增药物品种而成书 的(原书已佚)。《名医别录》是历代医家以最早的《别录》为 蓝本,到梁代陶弘景才写了一部《本草经集注》。将《别录》部 分保存了下来。
现举几个例子,可以证明仲景用药主要参考了《本经》 无疑。
(1)麻黄
《本经》说能治“伤寒头痛”“发表出汗”。《伤寒论》亦用 于治疗太阳病恶寒发热、头痛身痛、无汗、脉浮紧的实证,如 麻黄汤。《本经》又称麻黄能“止咳逆上气”,仲景亦用以治疗 风寒束表,气喘咳嗽。至于麻黄能宣肺利水、消肿,治风水证, 则是仲景的发明创造了。
(2)大黄
《本经》谓其能“荡涤肠胃,推陈出新”。《伤寒论》则以大 黄为主,组成峻下热结的大承气、缓下热结的小承气、轻下热 结的调胃承气。又《本经》说大黄主下瘀血,血闭寒热,破癥 瘕积聚。《伤寒论》则以大黄配活血化瘀、破血消癥的药物,治 疗瘀血互结的膀胱蓄血证,如桃核承气、抵挡汤等。至于仲景 则用黄柏治黄疸,用葛根解阳明经热、起阴气、鼓舞胃气上升 以止渴,鼓舞脾气上升以止泻,用五味子止咳上气等均体现了 《本经》用药精神。故徐灵胎说:“汉末仲景《金匮要略》及《伤 寒论》中诸方,大半皆三代以前遗法。其用药之义与《本经》 吻合无间。”
刘渡舟根据徐灵胎意见:“详本草,唯《神农本草经》得药 之正撰古方,用药悉本于是。故欲用仲景之方者,必先学古穷 经,辨证知药,而后可以从事。”刘氏提出,要研究掌握《伤寒 论》,就必须很好地学习、掌握《神农本草经》。


推荐内容


医学知识

更多

医学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