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世保元》(节选)

所属栏目:国医养生名篇

明·龚廷贤


·原文·
老者安之,弗以筋力为礼,广筵专席,何当勉强支陪,衰年之戒,一也。戒之在得,举念浑无去取,家之成败,开怀尽付儿孙,优游自如,清心寡欲,二也。衣薄绵轻葛,不宜华丽粗重,慎于脱着,避风寒暑湿之侵,小心调摄,三也。饮温暖而戒寒凉,食细软而远生硬,务须减少,频频慢餐,不可贪多,慌慌大咽,四时宜制健脾理气补养之药,四也。莫为寻幽望远而早起,莫同少壮尽饮而晚归,惟适兴而止,五也。不问子孙贤否,衣衾棺椁自当预备,身虽强健,比如春寒秋热,可得久乎?常以朝不保暮四字介意,六也。老能持此六戒,虽不用药,庶乎且安矣。若家贫,子孙不能称意,只当安命持守,闭门端坐,颐养天年而已。不可贪饕责备,反生恼怀,自速其寿也。(《老人》)
·注释·
① 弗: 通“不”。② 得: 得失。③ 持: 遵守。④ 贪饕: 贪得无厌。
·鉴赏·
《寿世保元》为明代医家龚廷贤的代表著作。龚廷贤,字子才,号云林,为明代著名医学家,江西历史上十大名医之一。龚廷贤生于医学世家,其父龚信为明代太医院医官。受家庭影响,龚廷贤自幼喜爱医学,成年后科考不中,更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医学。他在医学上造诣深厚,以精湛的医术攻克了不少急症顽疾,被明代万历皇帝誉为“回天国手”,并赐予“医林状元”匾额。龚廷贤不仅医术高明,在养生方面也颇有见解。他重视元气、元神保养,创制了养生名方“八仙长寿丸”,他的著作冠名以《寿世保元》,意在强调保养元神、元气以延年益寿的养生哲理。他在《寿世保元》自叙中写道:“人之一身,有元神,有元气,神官于内,气充乎体,少有不保,而百病生矣。”
龚廷贤尤为重视老年人的摄生颐养,《寿世保元·卷四》中有不少有关老年人摄养延年的论述。研究表明,中国从1999年开始已步入人口老龄化社会,有专家指出21世纪是全球老龄化时代。面对人口老化的趋势,如何增进老年人群健康,减少和控制疾病发生,是各国政府均面临的、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龚廷贤有关老年养生的论述对老年人群如何安度晚年、养生防病颇有借鉴价值。
本段选文出自《寿世保元·卷四·老人》,文中开宗明义指出“老者安之”。“老者安之”出自《论语·公冶长》,孔子在对学生谈及志向时提出“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老者安之”是指通过自己孝行使老人得以安顿、安心,反映了孔子崇尚孝道的思想。本段选文中的“老者安之”,主要是告诫老年人应安然接受已经衰老的事实,努力调节自己的行为和心态,使之适应老年期变化。
对老年人如何安享晚年,龚廷贤提出了六个要点,也可称之为“养生六戒”。
第一,不要出于礼节需要,不顾身体承受与否,为了宴请宾客而耗费精力准备酒食,或不顾身体疲惫勉强支撑陪客。龚廷贤认为这是“衰年之戒”,即体衰之年应该避免的事。在现实生活中,不少老人是家务的“主力军”,担负着为家庭洗衣、做饭、带小孩等重任。有的老人正是由于家务过劳而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因此,人到老年应力戒身体过于疲劳,凡事量力而行。为人子女者,也应体谅和爱护老人。
第二,老年人应减少得失心,做到“举念浑无去取”,不再挂念家业的成败得失,不再为儿孙之事劳神费思,该放手时就放手。须知“儿孙自有儿孙福”,钱财、家业乃身外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做到“优游自如,清心寡欲”,这样才能避免精神心理刺激对身体的不良影响。根据现代研究,精神心理刺激所引起的应激反应可升高血压、血糖,增加心肌耗氧量,促使血管收缩,从而会加重或诱发某些疾病。可见,老年人重视精神心理的调摄,对养生防病、益寿延年至为关键。
第三,老年人应结合自己的情况做好生活方面的调摄。衣着方面,不应追求厚重华丽,应力求简约舒适,从现在来看,老年人既要穿着得体、注重美观,又不宜过分追求时尚,学年轻人那样穿衣。最好穿着对皮肤无刺激、宽松舒适的纯棉衣物。天冷时需注意保暖,尤需注意护足、护腰、护腹。在气候变化时还要“慎于脱着”,该加衣时及时添衣,该减衣时循序渐进地减少衣物,避免因穿衣不当造成风寒暑湿等外邪入侵而引发疾病。老年人与青壮年相比,身体各项机能明显衰退,抵抗力、适应力也明显不足,穿衣不当造成风寒湿邪入侵常易引起腰腿关节疼痛。天气变化未及时增加衣物还易引发感冒、呼吸道感染。此外,心绞痛、中风也常因身体受寒而诱发。因此,老年人应根据自身特点做好自我调摄,这样就能很大程度上预防疾病。
第四,饮食方面,老年人应“饮温暖而戒寒凉”,这是由于寒凉饮食容易损伤脾胃,造成消化吸收功能低下。而对老年人来讲,本身即存在不同程度脾胃功能不足。若多食寒凉,则进一步损伤脾胃,致使消化、吸收能力下降,引起胃肠道疾病。中医学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若脾胃受损,气血皆不足,可引起身体虚弱、体质下降,致疾病丛生。因此,老年人应时刻注意顾护脾胃。在造成脾胃损伤的诸多因素中,进食不当最为关键。换言之,不恰当饮食是致使脾胃受损的关键因素。因此,老年人应戒除寒凉饮食。此外,结合老年人脾胃功能不足的特点,老年人还应少食多餐,一次性进食量宜少,可适当增加餐次,避免过饱且超过脾胃运化能力造成脾胃受损。进食时宜细嚼慢咽,不宜“慌慌大咽”,现代医学认为,细嚼慢咽有利于食物消化,而且可延长唾液与食物接触时间,充分发挥唾液的解毒、抗癌功效。此外,充分咀嚼和食物在口腔停留时间延长可诱发中枢性摄食抑制,起到控制食欲和减肥功效。老年人大多牙齿不好,因此,在食物选择上还应注意以细软膳食为佳,不食或少食生硬食物,以免损伤牙齿,或因囫囵吞枣致消化道黏膜损伤。龚廷贤除提倡合理膳食外,还主张四时服用健脾理气补养药物。这一点对老年养生亦是非常重要的。在现实生活中,不少人认为“是药三分毒”,于是非常抗拒服药,认为“药补不如食补”。殊不知食物之长在于养生防病,药物之长在于纠偏补弊。当身体出现明显偏颇或衰退时,非药补不能奏全功。因此,适时、适当地运用药物扶助和调动身体机能是完全必要的。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服用健脾补养药物不仅能振奋脾胃机能,而且可改善体质,增强机体免疫力,对养生防病有重要价值。
第五,不要因为好奇探险而过早起床,也不要和年轻人狂欢畅饮而归家过晚,要注意起居有度。人到老年,虽不应废止正常娱乐,但也应该明白,自己和年轻时毕竟大不相同。因此,凡事不求尽兴,“惟适性而已”,不可如年轻时恣情妄为,以免伤害身体。
第六,老年人不论身体多么强健,也当居安思危,常以“朝不保暮”提醒自己,思想和行为上做好必要的准备,时刻警醒有离世的可能。文中提到“衣衾棺椁自当预备”。对当代人而言,尽早订立遗嘱,对身后事有所考虑、有所安排,未尝不是明智之举。文末,龚廷贤指出: 老年人如果能遵行六戒,便可安然度过晚年,并告诫老年人,“若家贫,子孙不能称意”,也不可忧愁恼怒,应当安于天命,“闭门端坐,颐养天年”。切不可贪得无厌,求全责备,以至“自速其寿”。(陈慧娟)
·原文·
四时顺摄,晨昏护持,可以延年。三光知敬,雷雨知畏,可以延年。孝友无间,礼义自闲,可以延年。谦和辞让,损己利人,可以延年。物来顺应,事过心宁,可以延年。人我两忘,勿竟炎热,可以延年。口勿妄言,意勿妄想,可以延年。勿为无益,常慎有损,可以延年。行住量力,勿为形劳,可以延年。坐卧顺时,勿令身怠,可以延年。悲哀喜乐,勿令过情,可以延年。爱憎得失,揆之以义,可以延年。寒温适体,勿侈华艳,可以延年。动止有常,言谈有节,可以延年。呼吸清和,安神闺房,可以延年。静习莲宗,礼敬贝训,可以延年。诗书悦心,山林逸兴,可以延年。儿孙孝养,僮仆顺承,可以延年。身心安逸,四大闲散,可以延年。积有善功,常存阴德,可以延年。救苦度厄,济困扶危,可以延年。(《延年良箴》)
·注释·
① 三光: 指日、月、星。② 孝友: 指父母、朋友。③ 自闲: 自设防范。④ 炎热: 比喻权贵。⑤ 莲宗: 指佛教。⑥ 贝: 指贝叶经。⑦ 四大: 指身体。
·鉴赏·
《延年良箴》是龚廷贤专为劝诫老人通过如何养生保健求得益寿延年所写的21句养生箴言。全文共252字,内容涉及自然、社会、行为、心理、情志、起居、劳逸、家庭、道德、品行等诸方面,集中展现了龚廷贤有关摄养的思想和主张,对当今养生保健不失为金玉良言。《延年良箴》中有关摄养的主张可概括为以下几方面: 
一为顺时养生: 人与自然共处在一个统一体中,自然界的变化在人身上留下了深刻烙印,当代有关“生物钟”的认识即印证了这一点。因此,养生延年一定要懂得敬畏自然、顺应自然界变化规律。文中提到的“三光知敬,雷雨知畏”以及“四时顺摄,晨昏护持”即反映了这一点。
二为调神养生: 精神、心理对人的生理病理有很大影响。当代研究者认为不良精神心理刺激可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等多个环节引起人体内环境的紊乱和失调,从而造成疾病。因此,养生当注意精神心理的调摄。对此,《延年良箴》从多个角度加以阐述——“物来顺应,事过心宁”是告诫人们要顺其自然,保持心情恬淡,不受外物影响;“人我两忘,勿竟炎热”是告诫人们要看淡名利,不追逐权力,不执迷小我;“悲哀喜乐,勿令过情”是告诫人们要保持情绪稳定,勿使七情过极;“诗书悦心,山林逸兴”是建议人们寄情于诗书、山水,通过游历山河、徜徉书海来陶冶性情、修养心性,从中体会到快乐;“静习莲宗,礼敬贝训”是建议人们修习、钻研佛法,使心灵得到净化和超脱。以上论述虽角度不同,但主旨是一致的,都主张保持内心宁静、淡泊名利、超然物外。这些论述在当今人心浮躁,追逐名利、物欲致使身心疲惫,心身疾病高发的时代,尤具有警示意义。
三为起居养生: 合理的生活起居是健康的必要条件。对此,古代养生家颇为重视。《黄帝内经》的“起居有常,不妄作劳”,即肯定了起居有常和劳逸有度对养生防病的意义。龚廷贤在《延年良箴》中所说的“动止有常”、“坐卧顺时”即强调了生活起居宜定时且有规律;在日常生活中,小到吃饭、睡觉、排便,大到工作、娱乐、休闲,都应合理安排,并按规律行事。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的行为合乎健康要求。“行住量力,勿为形劳”、“勿令身怠”及“身心安逸,四大闲散”都强调工作、运动、劳作要量力而为,不宜太过,使身心过于疲惫。近年来,有关“过劳死”的报道屡屡见于报端: 从商界精英到政治人物,从知识分子到年轻白领,不少人在经历长时间身心重负后猝然离世,令人唏嘘不已。因此,给身心减负是近年来提得较多的话题。龚氏所说“身心安逸,四大闲散”就是提倡减轻身体和心灵的压力,让身心处于松弛、安逸状态,这种状态对健康非常有益。从现在来看,做到这一点实属不易,但也告诫我们不要终日为工作、赚钱奔波劳碌,要考虑身体的承受能力,给自己的身心留一点喘息、休憩的时间。“寒温适体,勿侈华艳”则告诉人们穿衣不要过多关注奢华,而要做到寒热温凉得体。由此可联想到,每到寒冬,不少女孩子衣着时尚却又过于单薄,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美则美矣,但实在有违“寒温适体”之训。
四为修德养生: 道德、品行虽与养生无直接关联,但一个品行端正、有道德、有修养的人更容易获得健康长寿。美国一位心理学家研究发现,道德高尚的人较常人能多活2~4年。对道德与长寿的关系,古代养生家也有较多论述。如孔子说“善者康,仁者寿”、“大德必得其寿”。龚廷贤在《延年良箴》中对道德、品行有益养生也有不少真知灼见。他指出“孝友无间,礼义自闲,可以延年”,认为与父母、朋友关系紧密,能自觉运用道德准则自我约束的人,可以长寿;“谦和辞让,损己利人,可以延年”,认为为人谦和有礼、遇事容让、损己利人的人,可以长寿;“爱憎得失,揆之以义,可以延年”,意为能够用礼义分析自己爱憎得失的人,可以长寿;“积有善功,常存阴德,可以延年”,提示时常行善积德、多行善事的人,可以长寿;“救苦度厄,济困扶危,可以延年”,当别人处于危难困苦中,能够施以援手的人,可以长寿;“口勿妄言,意勿妄想,可以延年”,“勿为无益,常慎有损,可以延年”,时刻谨慎自己言行,不妄言、妄想,不做无益有损之事,可以长寿。上述论述揭示出道德品行修养与养生延寿的内在联系。一个人只有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关爱他人,为人谦恭,善于忍让,乐于助人,才能和周遭保持良好和谐的关系,生活和工作中也会少一些冲突,多几分平顺和欢乐。这样的人更容易做到身心和谐,达到健康状态。因此,欲要养生,当先修德养性,通过道德修为培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倘能做到“恬淡虚无”、“精神内守”,则自然“真气从之”,“病安从来”,获得健康和长寿。
除上述几方面外,龚廷贤还指出家庭因素关系到养生延寿。“儿孙孝养,僮仆顺承,可以延年”,如果一个人家庭关系和谐,夫妻恩爱,子女孝顺如意,能得到周围人的支持与肯定,对其心身和谐有莫大帮助,这样的人也更容易获得健康长寿。(陈慧娟)
·原文·
惜气存精更养神,少思寡欲勿劳心。食惟半饱无兼味,酒止三分莫过频,每把戏言多取笑,常含乐意莫生嗔。炎凉变诈都休问,任我逍遥过百春。(《摄养》)
·注释·
① 兼味: 指两种以上的菜肴。② 取笑: 博取一笑之意。③ 炎凉: 指世态炎凉。④ 变诈: 巧变诡诈。
·鉴赏·
《摄养》诗篇是龚廷贤根据多年保健养生心得撰写的一首七律诗。诗中从修身养性、衣食住行等方面谈及养生的要点。“惜气存精更养神”主要讲养生需注重保养精气神。精气神为“人身三宝”,是祛病延年的内在因素,只有精充、气足、神完才能健康长寿。因此,养生应把精气神的护养放在首位。具体来讲,即是惜气、存精、养神。人身的精气是有限的,日常活动中又不断消耗它,久之必动摇生命的根本,致使体质下降,生命力衰退。因此,必须时时加以养护,节俭使用,不随意耗泄。前人所谓“远房帏,绝嗜欲”、“简言语”等,其目的正是减少精气的消耗。此外,神本于精气,又能统驭精气,五脏六腑的机能无不在神的调控下完成。因此,养生必先养神。只有心神安泰,才能气血和调、脏腑功能正常有序。
“少思寡欲勿劳心”是对“养神”的具体发挥。“少思”即减少思虑,多思则神怠,且易耗伤心脾气血;“寡欲”即减少内心各种欲望,包括对名利、权势、美食、女色等的渴求。前人云“祸莫大于多欲”,有欲望才会有烦恼,为了实现欲望也往往不择手段。因此,欲望是一切烦恼和罪恶之源。只有减少或根除欲望,才能跳出对名利、物欲的追求,获得心灵的安宁。能够做到少思寡欲,不以俗事、杂念烦心,则自然能保证勿使心神过劳。
“食惟半饱无兼味,酒止三分莫过频”,是讲对酒食须有节制。关于饮食的量,民间早有“腹中常带三分饥”之说,认为食宜七分饱,尚留三分余地。对高龄老人和病人来讲,“食惟半饱”则足矣。现代研究证实,动物减食至三到四成时,其寿命可延长30%~60%。可见,适当饥饿有益健康增寿。过饱则容易造成肥胖,由此衍生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肥胖相关性疾病。“酒止三分莫过频”是告诫人们切莫饮酒过量过频。饮酒对人体有利有弊。研究证实,少量饮酒有助于改善循环,预防冠心病和动脉粥样硬化症;但过量饮酒则易伤肝,造成酒精性肝病,同时对大脑也有损伤,且能升高血压,增稠血液,增加缺血性和出血性脑病罹患风险。民以食为天。饮食之于人恰似“双刃剑”: 饮食得当对健康有所助益,饮食不当则伤身致病。“食惟半饱无兼味,酒止三分莫过频”正是告诫人们如何合理饮食以维护健康。
“每把戏言多取笑,常含乐意莫生嗔”,则提示在生活中要善于发现乐趣和制造快乐。生活中有风雨,也有彩虹。一个懂得生活的人会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发现乐趣,自己寻找和制造快乐。人们常说“寻开心”,就是即便没有笑料,也要自己发现和营造一些快乐,如开一个无伤大雅的玩笑,对着镜子做个鬼脸,看一场喜剧,听一听相声,等等。让每天都能有一个好心情。这是“养神”很重要的一个方面。现代研究证实,愉快的情绪能使中枢神经产生一种内啡肽样物质,具有抑制体内自由基的作用。因此,经常保持快乐的心情不仅能延缓衰老,而且是健康的良药。“常含乐意莫生嗔”即在提倡快乐心情的同时,还劝诫减少愤怒。中医学认为“怒伤肝”,肝为人体气血调节之枢,肝伤则气血失调,百病由此而生。
“炎凉变诈都休问,任我逍遥过百春”则告诉人们: 时至暮年,须勘破世情。人情冷暖,世态炎凉,人心诡诈,都不必放在心上。对国事、家事、烦心事也不必过多操心。不妨寄情山水,观日出日落,听莺啼鸟鸣,赏花鸟鱼虫,下棋,垂钓,品茶,作画,好好享受晚年的消闲时光。知福,惜福,一身逍遥度过迟暮之年。(陈慧娟)


推荐内容


医学知识

更多

医学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