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氏春秋》(节选)

所属栏目:国医养生名篇

秦·吕不韦


·原文·
贵富而不知道,适足以为患,不如贫贱。贫贱之致物也难,虽欲过之,奚由?出则以车,入则以辇,务以自佚,命之曰招蹷之机。肥肉厚酒,务以自强,命之曰烂肠之食。(《孟春纪》)
·注释·
① 道: 养生之道。② 辇: 古代用人拉着走的车子,后多指天子或王室坐的车子。③ 蹷: 足病。太过逸乐,则血脉不通,骨干不坚,容易导致足病。④ 自强: 饱而强食之。
·鉴赏·
《吕氏春秋》成书于战国末年,由秦朝的宰相吕不韦令他的门客集体编撰的一部古代类百科全书似的传世巨著,有八览、六论、十二纪,共二十多万言。该书涉及的内容很广,其中也有一部分养生防病方面的内容,使我们能够了解一些秦朝以前的养生观念。
本文用对比的方法阐述了贵富之人由于较贫贱之人更有机会过上奢靡的生活,这种生活的后果就是更容易患病而不利于养生。文中开篇就强调,生活富足了而不懂得养生之道给人造成的危害是十分严重的,倒还不如过贫穷的生活更好。为什么呢?贫穷之人,无力奢华享乐,即使有这些欲念,又怎么去实现呢?奢华享乐,看似风光,实为自戕。文中举了两个例子: 一个是出行,富人“出则以车,入则以辇”,换来的是痿蹷足病;另一个是饮食,富人“肥肉厚酒,务以自强”,得到的是烂肠的重患,岂不让人慨叹吗?正像《黄帝内经》所说的:“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明代李中梓在《医宗必读·富贵贫贱治病有别论》也强调:“富贵者膏粱自奉,贫贱者藜藿苟充……膏粱自奉者脏腑恒娇,藜藿苟充者脏腑恒固”。富贵之人如果沉湎于贪欲之中,“以妄为常”的话,那么必然导致“脏腑恒娇”,邪气时至,又岂止是痿蹷、肠病呢?
结合当今社会,随着人们财富的积累,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一些人来说“出则以车,入则以辇”、“肥肉厚酒”的生活已经实现了,但随之而来的却是人们疾病谱的改变。近年来,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胃癌、肠癌的发病率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这不能不说与我们一些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关。两千年前的古人能认识到这一点实在是难能可贵的。
《吕氏春秋》强调的是无论贵贱都应该遵守一种正确的生活方式。那么,什么是健康的生活方式呢?同时代的《黄帝内经》已经明确告诉我们,要想健康长寿就要“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欲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邹纯朴、徐勤磊)
·原文·
室大则多阴,台高则多阳,多阴则蹷,多阳则痿,此阴阳不适之患也。是故先王不处大室,不为高台,味不众珍,衣不燀热。燀热则理塞,理塞则气不达;味众珍则胃充,胃充则中大鞔;中大鞔而气不达,以此长生可得乎?昔先圣王之为苑囿园池也,足以观望劳形而已矣。其为宫室台榭也,足以辟燥湿而已矣。其为舆马衣裘也,足以逸身煖骸而已矣。其为饮食酏醴也,足以适味充身而已矣。其为声色音乐者,足以安性自娱而已矣。五者,圣王之所以养性也,好俭而恶费也,节乎性也。(《本生》)
·注释·
① 燀(dǎn): 热。② 鞔(mèn): 古通“懑”,闷胀。③ 苑囿:  古代畜养禽兽供帝王玩乐的园林。④ 煖(nuǎn): 同“暖”。⑤ 酏醴: 酒。
·鉴赏·
本文主要论述了居室的选择、饮食服饰等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强调生活中足用即可,避免奢华浪费,以怡情养性为最终目的。
文章认为人如果居住在过于高大宽敞的房间里,容易导致“阴阳不适之疾”。所谓“阴阳不适之疾”,文中有一句解释,就是“多阴则蹷,多阳则痿”。蹷和痿都是导致行动不便的足病,室内空旷阴暗则阴气重,寒湿伤人则易生蹷;久居高台楼阁则阳气重,阳气伤人则易患痿。文章强调不要过分追求华丽服饰,不要孜孜汲汲美食膏粱,享乐太多皆能损伤身体。所以,先王虽身份尊贵,但不嗜享乐,“不处大室,不为高台,味不众珍,衣不燀热”,虽有“苑囿园池”、“宫室台榭”、“舆马衣裘”、“饮食酏醴”、“声色音乐”也是为了陶冶性情,而不把这些作为享乐的工具。一个豁达仁爱、勤政俭朴、恬淡内敛、悠然自得的君主跃然纸上。
文章通过谈养生表达了一种生活作风,一种人生的态度,一种治国方略。文章所提倡的“好俭而恶费”的思想下至黎民身心健康,上至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它是中华民族的生活理念,不断被强调和发扬。《尚书·大禹谟》曰:“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墨子》有“俭节则昌,淫佚则亡”之论。古人认为能否做到勤俭,是关系到生存败亡的大事,不可轻忽。因此。“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司马光《训俭示康》);“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李商隐《咏史》),一家一国,古人都是从礼的规范和德的大小的高度来看待节俭,而把奢侈浪费看做一种恶行,故《左传·庄公二十四年》说:“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在物质极大丰富的今天,戒奢以俭,不靡费财物,仍是值得我们崇尚的美德。(邹纯朴、徐勤磊)


推荐内容


医学知识

更多

医学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