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日报》、《扫荡报》和《武汉日报》

所属栏目:武汉抗战图志

《新华日报》、《扫荡报》和《武汉日报》

《新华日报》是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统治区惟一公开出版发行的机关报,它 筹备于南京,1938年1月11日正式诞生于汉口,同年10月25日迁往重庆。《扫荡报》前 身是江西南昌出版的《扫荡》三日刊,创刊于1931年,1935年6月23日迁汉口出版,更名 为《扫荡报》,改出日报,隶属于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武汉行营政训处。《武汉日报》 创刊于1929年6月10日,为华中地区最大的日报,国民党中央宣传部直接领导的四大 党报之一。
抗战以前,武汉的新闻事业已有一定的规模,有大小30余家报纸和刊物。《扫荡报》、 《武汉日报》掌握武汉地区舆论大权。抗战开始后,国共合作局面形成,文化机关和文化


123.毛泽东为《自由中国》创刊题词。



124.周恩来为《论抗战诸问题》题词



125.1938年,新华日报社全体工作人员合影。



126.《新华日报》。



127.董必武为《新华日报》创刊题词。



128.冯玉祥为《新华日报》创刊题词。



129.于右任为《新华日报》创刊题词。



130.《武汉日报》。



131.《扫荡报》。



132.《大公报》汉口版。



133.《申报》汉口版。



134.邹韬奋等主编的《全民抗战》。



135.1937年12月11日中国共产党在 汉口创办的《群众》周刊。



136. 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会报 《抗战文艺》。



137.丁玲等主编的《战地》。



138.胡风主编的《七月》。



139.老向、何容主编的 《抗战底》半月刊。



140.胡绍轩编辑的《文 艺战线》。



141.1938年9月5日在 武昌创刊的《武汉青年》。



142.孟十还主编的《大 时代》。



143.汉口漫画宣传队编 辑的《抗战漫画》。



144.抗战初期,全国的出版中心 从上海迁至武汉。云集汉口交通路 的书局书店出版发行了大量宣传抗 战的书刊。图为位于交通路的生活 书店汉口分店。



145.茅盾等主编的《少年先锋》



146.茅盾主编的《文艺阵地》。



147.“抗战丛刊”之一种:《抗战 中的湖北形势》。



148.蚁社编印的《蚂蚁》杂志。 人相继来汉,武汉报界的气氛为之一变,新闻事业顿趋活跃。


从1937年11月到1938年7月,先后创刊、复刊的报刊达140余种。这些报刊中, 有一些是从外地迁来的,如《抗战》三日刊、《七月》、《新学识》、《中国农村》、《战时教育》、 《世界知识》、《妇女生活》、《申报》汉口版、《战斗周报》、《东北周刊》、《大公报》汉口版、《艺 术信号》等。而更多的则是各党派、各群众团体在汉创办的,如中国共产党所办的《新华 日报》、《群众》周刊,救国会办的《全民抗战》,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办的《前进日报》、 《中华论坛》,东北救亡总会办的《反攻》,中国青年党办的《新中国日报》,中国青年记者学 会办的《新闻记者》,国民党办的《民意》、《血路》、《前卫》、《抗战向导》等。
新华日报由中共中央长江局直接领导,王明、博古、吴玉章、董必武、凯丰、邓颖超等 人组成董事会,王明任董事长,潘梓年任社长,熊瑾玎任经理。长江局内部设党报委员会, 由王明、周恩来、博古、何伟、潘梓年组成。《新华日报》以大量的篇幅宣传中国共产党的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宣传持久抗战的战略方针及敌后游击战争的战略战术思想,向 国外读者忠实报道中国抗日将士浴血奋战的英雄事迹,为广大民众争取抗日民主权利及 改善社会生活状况而奔走呼号,赢得广大群众的信任与欢迎。
《新华日报》除在武汉发行外,还在西安、郑州、南昌、长沙、广州、重庆及山西临汾等 地设立分馆(分社)或分销处,发行量大大超过当时在武汉出版的《大公报》、《扫荡报》、《武 汉日报》等大报。
《群众》周刊是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公开出版的刊物,1937年12月11日在汉口 创刊,其编辑、出版和发行均由新华日报社办理,实际上为《新华日报》的组成部分。 《群众》侧重于刊载工人、农民、青年、妇女等方面的论文,介绍各地群众运动方面的经 验教训。
在全国有较大影响的《七月》、《抗战戏剧》、《弹花》、《抗战电影》、《战地》、《抗战文艺》、 《自由中国》、《时调》、《哨岗》等文艺、文化教育刊物,吸引了大批全国知名的进步作家和 艺术家为其撰稿。
胡绳主编的《救中国》,老舍、老向主编的《抗到底》,黄百克主编的《人人看》等通俗刊 物,茅盾、适夷、叶圣陶编的《少年先锋》,抗战儿童社编的《抗战儿童》,周苏君主编的《小 战士》,严洗尘编的《难民杂志》等专门性刊物,也拥有众多读者。
此时期,团结抗战是武汉报刊宣传的基调。但在1938年,国统区多处地方发生抗日 报刊被国民党当局封禁的事件。《新华日报》报馆营业部在1月17日下午就遭到暴徒袭 击。在福建、湖南、安徽等地屡次出现扣留《新华日报》事件。7月,国民党公布《图书杂志 原稿审查办法》,在中央和各地成立审查会,对图书杂志进行检查。
为维护团结抗战,新闻界展开争取民主权利的斗争,旗帜最为鲜明、态度最为坚决的 仍为《新华日报》。1938年5月14日,《新华日报》发表社论《查禁书报问题》,对国民党提 出严厉批评。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青年救国团、蚁社等爱国团体被解散后,《新华日报》 发表社论,对国民党提出强烈抗议。


推荐内容


图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