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

所属栏目:武汉抗战图志

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

1938年5月26日至6月3日,毛泽东在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作了《论持久战》的演 讲。他将日本与中国的社会性质、战争性质、自然条件和国际援助四项条件作了比较,从 而得出中日战争互相矛盾着的基本特点。“这些特点,规定了和规定着战争的持久性和 最后胜利属于中国而不属于日本。战争就是这些特点的比赛。”他根据这些基本特点的 分析,批驳了“中国必亡论”和“中国速胜论”以及轻视游击战争的错误思想,深刻阐明了 持久抗战的总方针和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地位,科学地预见到持久战的三个战略阶段: 敌之战略进攻与我之战略防御;敌之战略保守、我之准备反攻的战略相持;我之战略反攻 与敌之战略退却。并再次提出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的人民战争 的战略思想。


105.1938年春,毛泽东在延安撰写《论 持久战》。



106.1938年7月25日,新华日报馆出 版的《论持久战》单行本。



107.在《群众》周刊上刊发的新书广告。



108.毛泽东在《群众》周刊上发表的《抗 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


6月,毛泽东的《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在《群众》周刊、《新华日报》刊登;7月,《论 持久战》在《解放》杂志上发表,后又分别作为《新群丛书》之第十一种和第十五种出版单 行本,引起巨大反响。周恩来将《论持久战》的基本精神向白崇禧作了介绍。白崇禧深为 赞赏,认为这是克敌制胜的最高战略方针。后来白崇禧又向蒋介石转述,蒋也十分赞成。 在蒋介石的支持下,白崇禧把《论持久战》的精神归纳成两句话:“积小胜为大胜,以空间 换时间。”并取得周恩来的同意,由军事委员会通令全国,作为抗日战争中的战略指导思想。
《新群丛书》还出版了八路军总司令朱德等将领所著的论文集《我们怎样打退敌人》, 彭德怀、徐向前、徐海东、彭雪枫的《彭徐抗战论集》,朱德的《抗日游击战争》;《群众》发表 了朱德的《八路军半年来的抗战的经验与教训》,彭德怀的《目前抗战形势与今后任务》等 著作,总结了八路军在华北抗战的成绩和经验教训,也指出了正面战场严重失利在战略 战术上的错误,宣传了持久战和游击战争的重大意义,对抗日战争的战略战术产生了深 远的影响。


推荐内容


图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