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的 《清明上河图》

所属栏目:四川非物质文化遗产

四川的 《清明上河图》

《迎春图》 为彩绘年画手稿,横披。其以 连环画的形式构成一长卷,现揭表四幅,每幅长 一百五十一厘米,宽四十八厘米。纸本,整个画 面无款识和印鉴。
作品以清代绵竹县城为背景,以六米的长 卷,以四百六十个栩栩如生、造型各异的人物, 表现了士、农、工、商在绵竹街头浩浩荡荡迎春 游行的场景。这是一幅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 合的力作,被誉为四川的《清明上河图》。
根据四幅画卷的画面内容,可以大致分为迎 春、报春、游春、打春四部分。


“游春”是一组表现民间艺人进行街头表演的画面。《秋江》 《香莲闯宫》等传统戏剧正以抬戏的形式上演。抬戏,是清 代川西平原比较流行的街头表演形式。即四人抬方桌,戏装人物在行进的桌上表演,带有杂技性质,精彩而刺激。
图为黄瑞鹄创作的《迎春图》组图之三“游春”。

《迎春图》 以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 手法,再现了清代中后期绵竹县风调雨顺喜迎新春 的场景。其中反映了当时众多的民俗活动: 街头头 顶托盘卖花生的,售拨浪鼓、车车灯的,刮甘蔗 的……各类小贩历历在目; 贴狗皮膏药的、戴斯文 眼镜的、抽旱烟袋的、抬轿的、测字算命的…… 井市人物随处可见。“……发卖川广道地药材咀 片” 等招幡,让人看到了清代绵竹商业活动中较有 特色的行业;抬戏、舞七节龙、踩高跷等民俗艺术 形式生动地表现了当时文化艺术的繁荣。
《迎春图》 以红描勾勒,采用工笔重彩。其 在人物写实、色调统一等表现技法上,已经显示 出画家较深的造型及色彩功底。


推荐内容


图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