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欧阳修撰《新唐书·宰相世系表》

所属栏目:中国家谱史图志

第五节 欧阳修撰《新唐书·宰相世系表》

有唐一代,官修谱牒规模巨大,私修家谱之风亦十分兴盛。
宋张浚在《陈氏族谱序》指出:“夫六朝以来,家有谱系之学,又有谱系之书。 隋经籍志载天下郡县国民族谱若干卷。 唐世,此学此书盛行。 ”
宋欧阳修《与王深甫世谱帖》指出:“前世(魏晋隋唐)常多丧乱,而士大夫之世谱未尝绝也。 ”
宋许元《许氏世次图序》记载:“唐龙朔中,上世宰相府君受帝诏修族志,始有推源。 本宗起于汉郡守公据,历十四世至府君。 ”表明唐代初年,官吏曾受诏“修族志”。《隋唐五代经济史料汇编校注》第一编第一章第四节“氏族录、姓望氏族谱”中提供了这方面的资料:《欧阳氏六宗通谱》 和《山阴安昌徐氏宗谱》 中就有唐代欧阳氏和徐氏曾分别将家谱呈交唐朝政府的记载。
在唐代,不仅旧族“纪其先烈,贻厥后来”,即使“荜门寒族,百代无闻,而骍角挺出,一朝暴贵,无不追述本系,妄承先哲”。
朱熹指出:“唐人重世族,故谱牒家有之。 ”
唐代几次官修谱牒活动, 正是在博采民间家谱的基础上完成的。 如贞观六年(632年)唐太宗诏修《氏族志》时,就曾要求广泛征求民间家谱。“唐太宗命高士廉、岑文本博采民间谱牒,参与史传,作《氏族志》”。


欧阳修


唐代私人家谱不仅为官修谱牒提供重要资料,也为撰写正史等著作提供了素材。 欧阳修撰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其基础就是民间的私修家谱。“唐书宰相世系表,蓝本私家谱牒。 于得姓及由来,亦颇能悉载”。从欧阳修撰《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也可知唐代私修家谱数量非常可观:“洪迈《容斋随笔(六)·唐书世系表》谓,‘唐宰相世系表,皆承用诸家谱牒’,则欧阳修等修《新唐书》时,史局所存谱牒犹多。 按《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共著宰相三百六十九人,凡九十八族,则此九十八族者,自用九十八族之谱牒无疑。 史局所存者,当不仅为曾任宰相之谱牒,其余为数当亦不少也。 ”据《新唐书·艺文志·谱牒类》记载,有关唐代的谱牒著作达95种,1 617卷。 除上述《氏族志》《姓氏录》(《新唐书·艺文志》名《姓氏谱》)《大唐姓族系录》以及《百家类例》《元和姓纂》《永泰新谱》《皇唐玉牒》等几部官修或带有官修性质的谱牒著作外,绝大多数是私修家谱,其中以某一姓氏命名的“家谱”“房略”“家史”“家牒”等谱牒著作即达近40种。 上述家谱大多为1卷、2卷、3卷,如李匡文编《李氏家谱》1卷,孔至《姓氏杂录》1卷,刘知几《刘氏谱考》3卷等,表明当时的家谱内容比较简要,但是也有几部谱书卷数较多,如《孙氏谱记》15卷,《韦氏谱》10卷(韦鼎),《裴氏家牒》20卷(裴守真),《王氏家牒》15卷,《刘氏家史》(刘知几)15卷等。 表明这些家谱内容“显然比较自由,家族中大小事务都可入谱”。 从有些家谱,如《李氏房从谱》《韦氏诸略》《赵郡东祖李氏家谱》等名目可看出,家谱中已有总谱与支谱之分。


欧阳修撰《新唐书·宰相世系表》


推荐内容


图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