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和《易经》、《易传》的关系

所属栏目:周易彩图

《周易》和《易经》、《易传》的关系

广义的《易经》指的是儒家“五经”中的一本,也就是《周易》。《周易》这一名称出现于孔子编撰《易》之后,当时其尚未上升至“经书”地位。孔子认为《周易》是预测学,较为高深,并不适宜所有人学习,故未将其列入普及性读物。正是由于这一原因,秦朝焚书坑儒之时,《周易》被李斯列为医术占卜类书籍,逃过被焚劫难,得以完整地保存 至今。


明刊本《东坡易传》


按照严格的书本规范而言,狭义的《易经》专指《周易》的其中一个部分。《周易》包括两部分:《易经》和《易传》。《易经》共有六十四篇,包括六十四卦的卦名、卦序、卦辞、爻题和爻辞,分为上、下两部。上部称为《上经》,共三十卦,从《乾》卦开始,到《离》卦结束;下部称为《下经》,共三十四卦,自《咸》卦开始,至《未济》卦结束。《易传》用来解释《易经》的内容。《易传》的出现,使《易经》从巫术中脱离,转变为理性的学说,即哲学。
根据传统的说法,八卦是伏羲创立的,周文王将八卦进行重叠,分为六十四卦,并且为每一卦每一爻都加上了卦爻辞,这便是《易经》的创作过程。《易传》是孔子作的。不过,此种说法一直存在着诸多争议。


推荐内容


图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