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给法国总统的《乾坤在握》

所属栏目:李博生传

送给法国总统的《乾坤在握》

2004年,在远离中国的法兰西,率领中国代表团在法国访问的时任中国外交部副部长戴秉国,将一件制作精美的翡翠雕件赠送给了当时的法国总统希拉克。经过严谨构思,并亲手雕琢完成这件珍贵的国家级礼品的主人就是李博生,他为这件具有不同寻常意义的翡翠雕件命名为《乾坤在握》。
这是继17年前创作完成中国奥委会送给前来访华的世界业余拳击联合会主席安瓦尔·乔杜里先生的国礼《玉拳套》之后,李博生又一次创作完成远渡重洋走出国门的珍贵国家级作品。不同的是,这一次接受国礼的是一位西方国家元首。


翡翠雕件《乾坤在握》


翡翠雕件《乾坤在握》的正面是一个平面,上面刻着中国传统文化中代表时间的日晷造型,并用干支搭配出12个时辰。此外,这个平面也代表大地,辽阔而平稳。因此,这个正面的平面也代表着稳重的一面。
《乾坤在握》的另一面,则是一个饱满的弧形造型,它代表的是苍穹。而苍穹宽广无垠,宏伟壮丽,代表着圆满,也代表玉最美好的一面。
乾坤,我们都知道就是国土江山,就是天地。因此,送给希拉克总统《乾坤在握》,不仅暗合其法兰西总统的身份,还代表着一个总统应该如何把握命运。12个时辰在手,说明命运是在自己手里把握的,人才是自己命运的主人。
如此看来,翡翠雕件《乾坤在握》的确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高深的意境。而这一独到创意的体现,无疑更凝聚了对人生的思索、为艺术创作突破付出的大量心血。
《乾坤在握》的“诞生”还得从李博生在2004年初接受这一创作任务开始说起。当时,中国外交部副部长戴秉国准备率领一个高级别的代表团飞赴法兰西进行一次访问。而会见法国总统希拉克,则是这次访问行程中必不可少的内容之一,因而代表团需要一件送给希拉克总统的礼物。
当这个任务几经辗转到了李博生手里时,时间已经十分紧迫了。接到任务后的李博生深知自己肩负的重任。他意识到,在这样的短时间内,要想制作一件工艺复杂又非常精细的艺术品,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他首先考虑的,就是要做一件工艺不太复杂,但是一定要具有深意的作品,这样才能走出国门,才能称得上是国家级的珍贵礼品。
于是,应该创作一件什么样的艺术品?怎样去创作?李博生开始陷入冥思苦索中……几天后的一个下午,苦苦思索仍然没有找到答案的李博生又开始整理几天来的思绪。正当他为做什么而感到一筹莫展时,无意中抬起头看见了对面墙上悬挂的钟表。
此时的屋里安静极了,只有墙上大钟发出的“嗒嗒嗒”的声音,伴随着这“嗒嗒嗒”声音的,则是钟表的秒针那有节奏的转动。这让置身其中的李博生不由心头一亮,是啊,人生不就像这个钟表吗!虽然有连绵不断的高峰和低谷,但是谁也阻挡不住的是时间和光阴,是生命的运动,是历史的前进。
所以,当我们的人生陷入低潮的时候,不要气馁也不要绝望,因为这恰恰是我们走向高潮的起点。而当我们的人生到达鼎盛的高峰状态的时候,更不要忘乎所以,因为这也是走向低谷的预警。
这一瞬间的人生感悟,终于让李博生找到了《乾坤在握》的创作灵感。
考虑到这是一件来自东方文明古国送给一个西方文化大国总统的礼物,李博生首先想到的就是如何将中国文化气息最浓厚的东西与西方文化最突出的元素加以融合。
日晷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寓意时间的运行,那么在西方文化中什么可以像日晷在中国文化中那样占有同样的位置呢?这时候,李博生想起了当年在西方绅士中几乎人人佩戴的怀表。它不仅一度在西方十分流行,而且和中国的日晷一样,同样代表时间,更为独特的是,怀表虽为饰物,却只属于男人。
于是,李博生把这块翠料雕琢成代表西方文化的怀表外形,中间的正面是刻着经过删繁就简和再创造的不同字形汉字以及12个时辰干支。这样经过装饰,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经过全新创意造型的日晷,与代表西方时间与文化的怀表融洽地结合在了一起。虽然这个雕件从外观看像一块怀表,其实它却是一件“把玩”。
因此可以说,它是一件雕工精湛,完美体现中西合璧特色的珍贵国家级艺术品,但细细品味,则更让我们感受到李博生与众不同的艺术创作追求和风格。
作品完成后,李博生为它取名为《乾坤在握》,可说是更加令人回味无穷。因为它不仅暗合了希拉克身为大国总统的身份,同时也隐喻了一个男人可以把握自己命运的深刻含义。
可以想见,当希拉克总统收到这样一件寓意深刻兼具中西文化风格的艺术品时,心情一定会是十分愉悦的。而当时的场景,则更是远远超乎所有人的预想。后来,希拉克总统收到那件《乾坤在握》翡翠雕件礼物时在场的一位中国外交官曾有一段回忆:
希拉克总统收到了那枚《乾坤在握》,他拿到手里以后,第一句话就是:“这是北京故宫的日晷?”在场的外交部副部长戴秉国说:“是。”
想不到希拉克总统接着问了一句:“这是李博生大师亲手制作的吗?”
这一下,当时在场的人愣住了。可能是谁都没有想到,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的名字早已跨越重洋远播到法兰西总统的身边。戴秉国副部长也愣了片刻回答说:“是他做的,所以送给总统。”
听了戴秉国副部长的话,希拉克总统又补充了一句说:“他是中国伟大的艺术家。”
这个出乎人们意料又十分令人激动的场景“实况”,也很快就传到了远在万里之外中国首都北京李博生的耳中。希拉克总统会见中国代表团的活动刚刚结束,中国代表团的一位外交官就兴冲冲地给李博生打来了跨越大洋的电话,将刚刚结束的希拉克总统接受《乾坤在握》的“全过程”一五一十详细地“汇报”过来。
放下电话的李博生静静地坐在沙发上,虽然久久没有说话,心中泛起的激情却如一股股暗流般阵阵涌动。刚才电话那边来自遥远的法兰西的那位中国外交官急促而兴奋的声音,似乎仍在耳边。是啊,没想到一位西方国家的总统,竟能够读懂自己的玉雕作品,还记住了自己的名字,称自己是中国伟大的艺术家……
想到这儿,李博生心中又是一阵激动,他知道,这位法兰西的总统,读懂的是中国的文化,记住的是一位中国雕刻家的名字,称赞的是中国的艺术家……
由此我们更可以体会到,李博生的激动,既有因为接受自己亲手雕琢而成的《乾坤在握》这件珍贵国礼的主人是身份高贵的法兰西总统希拉克,也有他对一位来自西方的国家总统对中国东方文化如此关注和了解的惊叹。激动之中,他相信,能够记住一个中国雕刻家名字的希拉克总统那句“他是中国伟大的艺术家”是发自内心的由衷赞叹。
激动之余,李博生更感到几许欣慰,那是他已将自己对生命和人生的理解、感悟,赋予了翠雕《乾坤在握》不同的价值和内涵,并得到了来自西方的另一种不同文化的认同、共鸣与赞赏。
接受了中国珍贵的国礼《乾坤在握》之后不久,希拉克总统的任期也即将届满。在卸任前夕,总统先生特别通过中国外交部转交给李博生一封由他本人亲笔签写的感谢信:“我借此机会对您创作的精美玉器表示感谢,请接受我的敬意。”
此感谢信虽话语不多,但足以看出《乾坤在握》在法兰西总统希拉克心目中的位置。而这也彰显了李博生所创作的《乾坤在握》的艺术感染力及其深刻的文化影响力。
在这之后,希拉克总统的外交顾问来中国访问时,又特地安排了时间到李博生家中登门拜访,无疑又一次体现出一个西方国家总统对一个中国艺术家的感谢与敬佩。而李博生对当时到访客人说出的一段话,则更加让我们感受到他赋予《乾坤在握》的生命与人生感悟:“请您回去转告希拉克总统,一个男人,在他成功时候也好,在他失意时也好,别忘了‘乾坤在握’,把乾坤握在手里,那就意味着命运在自己的掌握中。”
相信当希拉克总统的外交顾问将李博生的这段话转达给他时,这位总统的心中一定会是思绪万千,而对那枚来自遥远东方的《乾坤在握》,也一定会更有一番别样的情感。
因此从另一方面,我们应该可以理解为,一块翡翠雕件《乾坤在握》,让身份、经历不同,文化、信仰、种族完全不同,甚至不曾相识、从未谋面的两个男人能够彼此相通、交流。这似乎是一个奇迹,但却是李博生的真实创作,它是一个突破,更是一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创作的艺术魅力。就如苏欣博士评论的那样:
这是一场跨时空的对话,一位总统、一位工艺美术大师,两个不同种族、不同文化背景、不同人生经历却同样有着丰富阅历的人,以玉为媒,惺惺相惜,进行了一次跨越空间,也跨越文化的交流,甚至产生了一种心心相印的感觉。这种感觉让李博生激动,更让他坚信自己的原创之路的尝试与突围是正确的。玉雕传统不应只是有形的技艺传承,技艺传统只是躯壳,更应该以此为手段和媒介,通过作品传达对时代、对人生的深深思索,这样的作品才有生命和灵魂。李博生用自己的文化积淀和特有的理解方式在工艺美术的传统中做了一次成功的文化突围……


推荐内容


人物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