抄写《石头记》

所属栏目:冯其庸传

自从“反右”以后,由于文字而招来灾祸的冤案层出不穷,此种情况到“文化大革命”时登峰造极,因此许多知识分子愤怨至极,灰心至极,不再做学问。有人把书也处理掉了,担心书籍会引火烧身。冯其庸则认定做学问无罪,国家和人民需要学术研究,所以一本书也不卖,有人处理书,见到有用的,他反倒买进来。
“文化大革命”中,他也损失了不少书籍,但都是被抄家抄走的。最让他心疼且不能忍受的,是他的《红楼梦》被抄走而且当作黄色小说展览了。《红楼梦》中写到过抄家,现在他也亲身遭遇了这一厄运。那些不学无术之人,竟然把这样一部充满批判精神的旷世奇书当成黄色小说,世道之荒谬如此,真令人浩叹!
对《红楼梦》,冯其庸可以说充满了特别的感情。回想起1954年他到北京后不久,就遇到了意识形态领域的一件大事,即批判胡适、俞平伯的《红楼梦》研究。正是在这场运动中,他认真通读了全书,对这部伟大著作熟悉许多,产生了亲切感,用他的一个形象化的说法是“与曹雪芹快要成为朋友了”。同时他也读了胡适、俞平伯的论著,读了当时许多人的评论或批判的文章,学习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学习了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听了很多场报告,参加了小组讨论。后来他反思说:“现在看来这场运动搞过了头,特别是对俞平伯先生太过分了,但是对我而言,却有一个重要收获,或者说重要启示,是真正懂得了研究作品首先必须读透原著,同时也必须讲究理论方法。”当时他觉得自己功力不够,而且对这场运动也不全能理解,因此没有写文章。
此后的十几年间,冯其庸因为讲授文学史,多次读这部小说。到“文化大革命”爆发,他历经世事风雨,遭受许多磨难,对生活这部大书读得越来越深入了,因而对曹雪芹的“一把辛酸泪”有了愈加深切的理解,心更加贴近了,对这部小说了不起的思想与艺术价值有了更加全面准确的认识。可是现在,这部书竟然被无知的红卫兵当成黄色小说抄走,并当成他的罪状拿去展览,他真是痛心疾首。书当然也决不会再还给他了,当时又没有任何一家书店敢于出售这部书,但是,他决不能失去这部巨著,怎么办?思来想去,决心发愤抄写一部。他托朋友悄悄地借来一部影印的庚辰本《石头记》,从荣宝斋买来纸张和一把小狼毫,设计好了,完全按照原书的款式,连原书上的错、简、漏、空之处全都照样,脂批则用朱笔,并尽量依原笔迹字体摹写。白天他被人监视着劳动,有时候还要接受批判,但当夜深人静,在人们熟睡的时候,在狂热的红卫兵小将“誓死捍卫”的时候,他便秘密从事这件“地下工作”。他必须等到这个时候才可以动笔,因为若被造反派发现,又会罪上加罪。自1967年12月3日开始,基本上每天深夜都抄,一直到1968年6月12日凌晨抄毕,共抄了7个月左右。抄写过程中,想到当时社会的混乱状况,想到许多朋友熟人挨整后愤而自杀,常不禁掩卷而泣。最痛心的一次是校内两派红卫兵武斗,两个学生被长矛刺死,为了不忘此事,他在书页的B面线框外,用蝇头小楷写了:“以上五月十二日钞,昨夜大风撼户,通宵不绝,今日余势未息。”这里的“大风”隐指武斗之风。这样的小字题记有好多条,如“以上四月二十四日钞,昨夜大风雨,冷,晨起重穿棉衣”,“以上五月五日钞,昨夜大风撼户”,这几条也都是记的武斗。抄完了八十回,在最后一页的题记说:“一九六八年六月十二日凌晨,抄毕全书。”大功告成之时,他胸中涌动着无限感慨,曾题一绝:

红楼抄罢雨丝丝,正是春归花落时。
千古文章多血泪,伤心最此断肠词。


他感觉与两百多年前曹雪芹的心意似乎相通了。
冯其庸的这部产生于特殊时期、特殊形式下的抄稿,摞起来高一尺有余,书法隽妙,墨色烂然,精光四射,使人联想到他的韧性与定力,真令人震慑。因为这部抄稿融进了太多的历史内容,如今已经成为红学史上一件弥足珍贵的文物了。


推荐内容


人物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