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和奉使高麗圖經》中的航程

所属栏目:历代海路针经

《宣和奉使高麗圖經》中的航程

高麗,本曰高句驪。禹別九州,屬冀州之地。周為箕 子之國,漢之玄菟郡也。在遼東,蓋扶餘之別種,以平壤 城為國邑……[淳化]四年[993]正月,[其王王]治遣使白思柔 貢方物,並謝賜經及御製。二月,遣秘書丞直史館陳靖、 秘書丞劉式為使,加治檢校太師,仍降詔存問軍吏耆老。 靖等自東牟,趣八角海口,得思柔所乘海船及高麗水工, 即登舟。自芝岡島,順風泛大海,再宿抵甕津口登陸, 行百六十里,抵高麗之境,曰海州。又百里,至閻州。 又四十里,至白州。又四十里,至其國。治迎使於郊, 盡藩臣禮,延留靖等七十餘日而還……元豐元年[1078], 始遣安燾假左諫議大夫、陳睦假起居舍人往聘。造兩艦 於明州,一曰淩虛致遠安濟,次曰靈飛順濟,皆名為“神 舟” 。自定海絕洋而東,既至,國人歡呼出迎。[其王]徽 具袍笏玉帶,拜受詔,與燾、睦尤禮,館之別宮,標曰順 天館……
宣和四年[1122],[其王]俁卒。初高麗俗,兄終弟及, 至是諸弟爭立。其相李資深立俁子楷,來告哀。詔給事 中路允迪、中書舍人傅墨卿奠慰……昔高麗入使,率由 登萊,山河之限甚遠。今直趨四明。四明距行都,限一浙 水耳。由海道奉使高麗,瀰漫汪洋,洲嶼險阻。遇黑風, 舟觸嶕,輒敗。出急水門至群山島,始謂平達,非數十日 不至也。舟南北行,遇順風則歷險如夷,至不數日。其國 東西二千里,南北五百里。西北接契丹,恃鴨綠江以為固。江廣三百步,其東所臨海 水清澈,下視十丈。東南望明州,水皆碧。王居開州 蜀莫郡,曰開成府。依大山置宮 室、立城壘,名其山曰神嵩……以新羅為東州 樂浪府,號東京; 百濟為金州 金馬郡, 號南京; 平壤為鎮州,號西京。西京最盛。總之,凡三京四府八牧,郡百有十八,縣鎮 三百九十,洲島三千七百。郡邑之小者,或只百家。男女二百十萬口,兵、民、僧各居 其一……自明州 定海,遇便風,三日入洋,又五日抵墨山,入其境。自墨山過島嶼, 詰曲嶕石間,舟行甚駛,七日至禮成江。江居兩山間,束以石峽,湍激而下,所謂急水 門,最為險惡。又三日抵岸,有館曰碧瀾亭。使人由此登陸,崎嶇山谷,四十餘里,乃 其國都云。


[北宋]徐兢《宣和奉使高麗圖經》書影一


——《宋史·卷四百八十七·列傳·第二百四十六·外國·三·高麗》


高麗……其國在京師之東北。自燕山道陸走,渡遼而東之其境,凡三千七百九十 里。若海道,則河北、京東、淮南、兩浙、廣南、福建皆可往。今所建國,正與登 萊 濱隸相望。自元豐以後,每朝廷遣使,皆由明州 定海放洋,絕海而北。舟行皆乘夏至 後南風,風便不過五日即抵岸焉。

——[北宋]徐兢 《宣和奉使高麗圖經·卷第三》


神舟: 臣側聞神宗皇帝遣使高麗,嘗詔有司造巨艦二,一曰淩虛致遠安濟神舟, 二曰靈飛順濟神舟,規模甚雄。皇帝嗣服,羹牆孝思,其所以加惠麗人,實推廣熙 豐 之績。爰自崇寧以迄於今,薦使綏撫,恩隆禮厚,仍詔有司,更造二舟,大其制而增其 名: 一曰鼎新利涉懷遠康濟神舟,二曰循流安逸通濟神舟。巍如山獄,浮動波上,錦帆 鷁首,屈服蛟螭。所以暉赫皇華,震懾夷狄,超冠今古,是宜麗人迎詔之日,傾國聳觀 而歡呼嘉歎也。
客舟: 舊例,每因朝廷遣使,先期委福建、兩浙監司,顧慕客舟。復令明州裝 飾,略如神舟,具體而微。其長十餘丈,深三丈,闊二丈五尺,可載二千斛粟……若夫 神舟之長闊高大、什物器用人數,皆三倍於客舟也。
昭寶山: 宣和四年[1122]壬寅,春三月,詔遣給事中路允迪、中書舍人傅墨卿,充 國信使、副往高麗。秋九月,以國王俁薨,被旨兼祭奠弔慰而行,遵元豐故事也。五年 癸卯,春二月十八日壬寅,促裝治舟。二十四日戊申,詔赴睿謨殿,宣示禮物。三月 十一日甲子,赴同文館聽誡諭。十三日丙寅,皇帝御崇政殿,臨軒親遣,傳旨宣諭。 十四日丁卯,錫[賜]宴於永寧寺。是日解舟出汴。夏五月三日乙卯,舟次四明。先是得 旨,以二神舟、六客舟兼行。十三日乙丑,奉禮物入八舟。十四日丙寅,遣供衛大夫、 相州觀察使、直睿思殿 關弼,口宣詔旨,賜宴於明州之廳事。十六日戊辰,神舟發明 州。十九日辛未,達定海縣。先期遣中使武功大夫容彭年,建道場於總持院七晝夜,仍 降御香,宣祝於顯仁助順淵聖廣德王祠。神物出現,狀如蜥蜴,實東海龍君也。廟前十 餘步,當鄞江窮處,一山巍然出於海中,上有小浮屠。舊傳海舶望是山,則知其為定海 也,故以招寶名之。自此方謂之出海口。二十四日丙子,八舟鳴金鼓、張旗幟,以次解 發。中使關弼登招寶山焚御香,望洋再拜。是日,天氣晴快,巳刻,乘東南風,張篷鳴 艣,水勢湍急,委蛇而行,過虎頭山、水浹港口、七里山。虎頭山,以其形似名之。度 其地,已距定海二十里矣,水色與鄞江不異,但味差鹹耳。蓋百川百會至此,尤未澄澈 也。

[北宋]徐兢《宣和奉使高麗圖經》書影 二



[北宋]徐兢《宣和奉使高麗圖經》書影三


虎頭山: 過虎頭山,行數十里即至蛟門。大抵海中有山對峙,其間有水道可以通 舟者,皆謂之門。蛟門云蛟蜃所宅,亦謂之三交門。其日申未刻,遠望大 小二謝山, 歷松柏灣,抵蘆浦抛矴,八舟同泊。
沈家門: 二十五日丁丑辰刻,四山霧合,西風作,張篷委虵曲折,隨風之勢,其 行甚遲,舟人謂之拒風。巳刻霧散,出浮稀頭、白峰、窄額門、石師顏,而後至沈家門 拋泊。其門山與蛟門相類,而四山環擁,對開兩門,其勢連亙,尚屬昌國縣……
梅岑: 二十六日戊寅,西北風勁甚,使者率三節人以小舟登岸入梅岑。舊云梅子 真棲隱之地,故得此名……二十七日己卯,舟人以風勢未定,尚候其孰。海上以風轉至 次日,不改者謂之孰; 不爾至洋中卒爾風回,則茫然不知所向矣。自此即出洋,故審視 風雲天時,而後進也。申刻,使、副與三節人,俱還八舟。至是,水色稍澂,而波面微 蕩,舟中已覺臲卼矣。
海驢焦: 二十八日庚辰,天日清晏。卯刻,八舟同發。使、副具朝服,與二道 官,望闕再拜……
蓬萊山: 蓬萊山,望之甚遠,前高後下,峭拔可愛。其島尚屬昌國封境。其上極 廣,可以種蒔,島人居之……
半洋焦: 舟行過蓬萊山之後,水深碧色如玻璃,浪勢益大。洋中有石,曰半洋 焦,舟觸焦則覆溺,故篙師最畏之。是日午後,南風益急,加野狐颿。制颿之意,以浪 來迎, 舟恐不能勝其勢, 故加小颿於大颿之上, 使之提挈而行。 是夜, 洋中不可住維, 視星斗前邁。若晦冥,則用指南浮針,以揆南北。入夜舉火,八舟皆應。夜分風轉西 北,其勢甚亟,雖已落篷而颭動颺搖,瓶盎皆傾,一舟之人,震恐膽落。黎明稍綏,人 心向寧,依前張颿而進。
白水洋: 二十九日辛巳,天色陰翳,風勢未定。辰刻,風微且順,復加野狐颿, 舟行甚鈍。申行風轉,酉刻雲合雨作,入夜乃止。復作南風,入白水洋,其源出靺鞨, 故作白色。是夜舉火,三舟相應矣。
黃水洋: 黃水洋即沙尾也。其水渾濁且淺。舟人云: 其沙自西南而來,橫於洋中 千餘里,即黃河入海之處。舟行至此,則以雞黍祀沙,蓋前後行舟過沙,多有被害者, 故祭其溺死之魂云。自中國適句麗,唯明州道則經此。若自登州 板橋以濟,則可以避 之。比使者回程至此,第一舟幾遇淺,第二舟午後三柂並折,賴宗社威靈,得以生還。 故舟人每以過沙尾為難,當數用鉛硾時其深淺,不可不謹也。
黑水洋: 黑水洋即北海洋也。其色黯湛淵淪,正黑如墨,猝然視之,心膽俱喪。 怒濤噴薄,屹如萬山。遇夜,則波間熠熠,其明如火。方其舟之升在波上也,不覺有 海,唯見天日明快。及降在窪中,仰望前後水勢,其高蔽空,腸胃騰倒,喘息僅存, 顛仆吐嘔,粒食不下嚥。其困臥於茵褥上者,必使四維隆起,當中如糟,不爾則傾側輥 轉,傷敗形體。當是時,求脫身於萬死之中,可謂危矣。

——[北宋]徐兢 《宣和奉使高麗圖經·卷第三十四》


夾界山: 六月一日壬午,黎明霧昏,乘東南風。巳刻稍霽,風轉西南,益張野狐 颿。午正風厲,第一舟大檣,砉然有聲,勢曲欲折,亟以大木附之,獲全。未後,東北 望天際,隱隱如雲,人指以為半托伽山,不甚可辨。入夜風微,舟行甚緩。二日癸未, 早霧昏曀,西南風作。未後澂霽,正東望一山如屏,即夾界山也。華夷以此為界限。初 望隱然,酉後逼近,前有二峰,謂之雙髻山。後有小焦數十,如奔馬狀,雪浪噴激,遇 山濺瀑尤高。丙夜風急雨作,落帆撤篷,以緩其勢。
五嶼: 五嶼在處有之,而以近夾界者為正。定海之東北蘇州洋內,群山、馬島皆 有五嶼。大抵篙工指海山上小山為嶼,所以數處五山相近,皆謂之 “五嶼”矣。三日甲 申, 宿雨未霽, 東南風作。 午後過是嶼, 風濤噴激, 久之崒巉巖, 亦甚可愛。
排島: 是日巳刻,雲散雨止,四顧澂霽。遠望三山並列,中一山如堵,舟人指以 為排島,亦曰排垛山。以其如射垛之形耳。
白山: 是日午後,東北望一山極大,連亙如城。日色射處,其白如玉。未後風 作,舟行甚快。
黑山: 黑山在白山之東南,相望甚邇。初望極高峻,逼近,見山勢重複,前一小 峰中空如洞,兩間有澳,可以藏舟。昔海程云: 是使舟頓宿之地,館舍猶存。今取道更 不拋泊……
月嶼: 月嶼二,距黑山甚遠,前曰大月嶼,回抱如月,舊傳上有養源寺; 後曰小 月嶼,對峙如門,可以通小舟行。
闌山島: 闌山島又曰天仙島。其山高峻,遠望壁立,前二小焦,如龜鱉之狀。
白衣島: 白衣島三山相連,前有小焦附之,偃檜積蘇,蒼潤可愛,亦曰白甲苫。
跪苫: 跪苫在白衣島之東北。其山特大於眾苫,數山相連,碎焦環遶,不可勝 數。夜朝衝激,雪濤奔薄,月落夜昏,而濺沫之明如火熾也。

——[北宋]徐兢 《宣和奉使高麗圖經·卷第三十五》


春草苫: 春草苫又在跪苫之外,舟人呼為外嶼。其上皆松檜之屬,望之鬱然,夜 分風靜,舟行益鈍。
檳榔焦: 檳榔焦以形似得名。大抵海中之焦遠望多作此狀,唯春草苫相近者,舟 人謂之檳榔焦……
菩薩苫: 是[四]日午後,過菩薩苫。麗人謂其上曾有顯異,因以名之。申後風靜, 隨潮而進。
竹島: 是日酉後,舟至島拋泊。其山數重,林木翠茂。其上亦有居民……
苦苫苫: 五日丙戌,晴明,過苦苫苫,距竹島不遠……
群山島: 六日丁亥,乘早潮行。辰刻,至群山島拋泊。其山十二峰相連,環遶如 城。六舟來迓……
橫嶼: 橫嶼在群山島之南。一山特大,亦謂之案苫……

——[北宋]徐兢《宣和奉使高麗圖經·卷第三十六》


紫雲苫: 七日戊子,天日晴快。早,全州守臣,致書備酒禮,曲留使者。使者以 書固辭乃已……午刻解舟,宿橫嶼。八日己丑,早發。南望一山,謂之紫雲苫,橫巘差 疊,其後二山尤遠,宛如雙眉凝翠焉。
富用山: 是日午後過富用倉山,即舟人所謂芙蓉山也。其山在洪州境內,上有倉 廩,積穀且多,云以備邊鄙非常之用,故以富用名之。
洪州山: 洪州山又在紫雲苫之東南數百里……是日申刻舟過。
鵶子苫: 鵶子苫亦名軋子苫。 麗人謂笠為軋, 其山形似之, 因以得名。 是日酉刻舟 過。
馬島: 是日酉後,風勢極大,舟行如飛。自軋子苫一瞬之間,即泊馬島,蓋清州 境也……
九頭山: 九日庚寅,天氣清明,南風甚勁。辰發馬島,巳刻過九頭山。其山云有 九峰,遠望不甚詳,然而林木叢茂,清潤可喜。

——[北宋]徐兢 《宣和奉使高麗圖經·卷第三十七》


唐人島: 唐人島,未詳其名。山與九頭山相近。是日午刻,舟過島下。
雙女焦: 雙女焦,其山甚大,不異島嶼……是日巳刻,舟自唐人島,繼過此焦, 風勢愈亟,舟行益速。
大青嶼: 大青嶼,以其遠望鬱然如凝黛,故麗人作此名。是日午刻舟過。
和尚島: 和尚島,山勢重疊,林壑深茂,山中多虎狼,昔常有學佛者居之,獸不 敢近。今葉老寺,乃其遺跡也。故麗人謂之和尚島。是日未刻,舟過其下。
牛心嶼: 牛心嶼,在小洋中。一峰特起,狀類覆盂,而中稍銳。麗人謂之牛心。 它處皆見之,形肖此山而差小者,亦謂之雞心嶼。是日未正,舟過此嶼,南風小雨。
聶公嶼: 聶公嶼,以姓得名。是日未末,舟過其下。

——[北宋]徐兢《宣和奉使高麗圖經·卷第三十八》


小青嶼: 小青嶼如大青嶼之形,但其山差小,而周圍多焦石。申初舟過,雨勢稍 密。
紫燕島: 是日申正,舟次紫燕島,即廣州也。倚山為館,榜曰慶源亭。亭之側, 為幕屋數十間,居民草舍亦眾。其山之東一嶼,多飛燕,故以名之。接伴尹彥植、知廣 州 陳淑,遣介紹與譯官卓安,持書來迎,兵仗儀禮加厚……
急水門: 是日未刻,到急水門。其門不類海島,宛如巫峽,江路山圍屈曲,前後 交鎖,兩間即水道也……至此已不可張篷,惟以櫓棹,隨潮而進。
蛤窟: 申後抵蛤窟拋泊。其山不甚高大,民居亦眾。山之脊有龍祠,舟人往還必 祀之。海水至此,比之急水門,變黃白色矣。
分水嶺: 分水嶺,即二山相對,小海自此分流之地。水色復渾,如梅岑時。十一 日壬辰,早,雨作。午刻潮落,雨益甚。國王遣劉文志持先書,使者以禮受之。酉刻前 進,至龍骨拋泊。
禮成港: 十二日癸巳,早,雨止,隨潮至禮成港。使、副還入神舟。午刻,使、 副率都轄提轄官,奉詔書於采舟。麗人以兵仗甲馬、旂幟儀物共萬計,列於岸次,觀者 如堵牆。采舟及岸,都轄、提轄奉詔書,入於采輿,下節前導,使、副後從,上中節以 次隨之。入於碧瀾亭,奉安詔書訖,分位少愒。次日,遵陸入於王城。
臣竊惟海道之難甚矣。以一葉之舟,泛重溟之險,惟恃宗社之福,當使波神效順 以濟。不然,則豈人力所能至哉。方其在洋也,以風颿為適從,若或暴橫,轉至他國, 生死瞬息。又惡三種險: 曰癡風,曰黑風,曰海動。癡風之作,連日怒號不已,四方莫 辦; 黑風則飃怒不時,天色晦冥,不分晝夜; 海動則徹底沸騰,如烈火煮湯,洋中遇 此,鮮有免者。且一浪送舟,輒數十餘里,而以數丈之舟,浮波濤間,不啻毫末之在馬 體。故涉海者,不以舟之大小為急,而以操心履行為先。若遇危險,則發於至誠,虔祈 哀懇,無不感應者。比者,使事之行,第二舟至黃水洋中,三柂並折。而臣適在其中, 與同舟之人,斷髮哀懇,祥光示現。然福州 演嶼神,亦前期顯異。故是日舟雖危,猶 能易他柂; 既易,復傾搖如故。又五晝夜,方達明州 定海。比至登岸,舉舟臞顇,幾 無人色,其憂懼可料而知也。今敘此以為後來者之勸……
比者,使人之行,去日以南風,歸日以北風。初發明州,以其年五月二十八日, 放洋得順風。至六月六日,即達群山島。及回程,以七月十三日甲子,發順天館。十五 日丙寅,復登大舟。十六日丁卯,至蛤窟。十七日戊辰,至紫燕島。二十二日癸酉,過 小青嶼、和尚島、大青嶼、雙女焦、唐人島、九頭山。是日泊馬島。二十三日甲戌,發 馬島,過軋子苫,望洪州山。二十四日乙亥,過橫嶼,入群山門,泊島下。至八月八日 戊子,凡十四日,風阻不行。申後,東北風作,乘潮出洋,過苦苫苫,入夜不住。九日 己丑,早過竹島。辰巳,望見黑山。忽東南風暴,復遇海動,舟側欲傾,人大恐懼,即 鳴鼓招眾舟復還。十日庚寅,風勢益猛,午刻復還群山島。至十六日丙申,又六日矣, 申後風正,即發洋,夜泊竹島。又二日,風阻不行。至十九日己亥午後,發竹島,夜 過月嶼。二十日庚子,早過黑山,次過白山,次過五嶼、夾界山,北風大作,低篷以殺 其勢。二十一日辛丑,過沙尾。午間,第二舟三副柂折,夜漏下四刻,正柂亦折,而 使舟與他舟,皆遇險不一。二十三日壬寅,望見中華 秀州山。二十四日癸卯,過東西 胥山。二十五日甲辰,入浪港山,過潭頭。二十六日乙巳,早過蘇州洋,夜泊栗港。 二十七日丙午,過蛟門,望招寶山。午刻到定海縣。自離高麗到明州界,凡海道四十二 日云。

——[北宋]徐兢《宣和奉使高麗圖經·卷第三十九》


推荐内容


科普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