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接再厉 奋力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九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学习辅导》*代序言

所属栏目:序言集

在新世纪的开端之年——2001 年,我国实施“十五”计划和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部署赢得良好开局。2002 年,是我们国家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一年,中国共产党将召开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也是在严峻的国际经济形势下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继续推向前进的重要一年。做好今年的政府工作非常重要。刚刚闭幕的九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朱镕基总理作的《政府工作报告》。这个报告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十五大精神为指导,贯彻江泽民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和党的十五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经济工作为重点,总结回顾去年的政府工作,提出今年政府的主要任务和措施。《报告》的基本精神,就是要在严峻的国际经济形势下,坚定信心,扎实工作,再接再厉,奋力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我们要全面把握和深刻领会《报告》精神,务必把《报告》的任务和要求落到实处,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六大召开。

充分肯定成绩,正确把握形势


2001 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全国上下齐心协力,开拓进取,使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了新的重大成就。这些成就来之不易,确实值得浓墨重彩。充分肯定各方面的成绩,也有利于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增强凝聚力。因此,《报告》用凝练的语言,概括总结了去年的成就。
一是国民经济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在世界经济增长明显减速的情况下,由于党中央、国务院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坚定地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实现了国民经济较快增长,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7.3%。更为重要的是,经济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高。税收大幅度增长,全国财政收入按可比口径增加2400 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突破5000 亿美元,其中出口2662 亿美元,增长6.8%,比预料的好得多。外商直接投资4168 亿美元,增长14.9%。国际收支状况良好,年末国家外汇储备达到2122 亿美元,比上年末增加466 亿美元。人民币汇率稳定。这些说明,国民经济继续沿着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轨道前进。
二是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在经济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坚持不懈地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国有企业改革继续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加快。一些资源枯竭的矿山和严重资不抵债、扭亏无望的企业,通过关闭、破产退出市场。垄断行业改革与重组取得重要进展。粮食、棉花流通体制改革成效明显。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农村税费改革试点进展顺利。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医疗卫生体制和药品生产流通体制三项改革稳步推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取得阶段性成果,有力地打击了经济领域的违法犯罪分子。所有这些,都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进行的“攻坚”战,而且有了新的突破。
三是科技、教育和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取得新进展。新的“863 计划”、科技攻关计划和重点基础研究计划开始实施。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继续推进。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化重点项目正式启动。国家组织了647 项重点技术创新项目和1329 项国家级重点新产品试产计划项目。全年共取得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28376 项。科技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各级各类教育不断发展。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268 万人,比上年增招48 万人。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进一步加强,素质教育全面推进。资源保护、环境治理和生态建设力度加大。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得到加强,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等方面都取得了明显成绩。
四是城乡人民生活继续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8.5%,这个增长幅度相当高。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4.2%,扭转前两年增幅下降的状况,负担继续减轻。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大幅度增加了社会保障支出,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和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基本上做到按时足额发放;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覆盖人数,由年初的400 多万人扩大到年末的1120 多万人,这些是很不容易的。城乡市场繁荣,居民住房、出行条件进一步改善。城乡居民从经济增长中得到了实惠,更加切实感到了党和政府领导的正确,增强了对国家发展前景的信心。
以上这些重大成绩,不仅说明我国进入新世纪伊始迈出了坚实有力的步伐,而且为以后更好地前进奠定了重要基础。
做好今年的各项工作,对于巩固和发展“十五”计划的良好开局,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继续推向前进,意义重大。做好今年的工作,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全面认识和把握形势,既要看到成绩,又要看到困难,既要看到面临的新机遇,又要看到遇到的新挑战。这是制定正确方针政策的依据。如果只看到我国经济是当今世界上“一枝独秀”,只看到大发展的机遇,而对困难情况和遇到的挑战估计不足,就有可能陷入被动。因此,《报告》对我们面临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作了科学的分析。
当前国际形势跌宕起伏,复杂多变。特别是美国发生“9·11”事件和美国在阿富汗采取军事行动后,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发生深刻变化,存在许多复杂和不确定因素。去年世界经济从周期性的发展高峰进入低速增长,全球经济增长率大幅下降。美国、欧盟、日本三大经济体同时陷入困境。这三大经济体占世界经济总量的70%以上,必将对世界经济贸易增长带来严重影响。国际市场竞争会更加激烈,贸易保护主义趋势更加强化,金融市场风险更加增大。外部经济环境的这种变化,势必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特别是外贸出口增长的难度将进一步加大。同时,国内经济发展也面临不少问题。主要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就业压力增大;产业结构不合理和经济体制深层次问题矛盾还没有解决;市场经济秩序仍比较混乱,等等。所有这些,都制约着内需的持续扩大和经济健康发展。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总体上有利于我国深化改革和长远发展,但某些竞争力不强的行业和企业会受到较大冲击。因此,在当前好的经济形势下,对面临的困难和隐忧,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和足够的估计。“祸故多藏于隐微,而发于人之所忽”。我们必须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和危机感,做到未雨绸缪,有备无患。
当然,也要看到做好今年工作的诸多有利条件。尽管世界风云变幻,但和平与发展作为时代的主题并未改变,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并未改变,我们面临的国际环境依然是机遇大于挑战。世界经济增长低迷,更凸现了我国实体经济基础扎实和市场广阔的优势。去年以来,外商在中国的直接投资大幅度回升即是明证。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固然会给我们带来一定冲击,同时也带来了大发展的新机遇。目前,我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拥有比较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粮食等农产品和主要工业产品供过于求,外汇储备充裕,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经济发展有较大的回旋余地。更为重要的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积累了应对各种复杂局面的丰富经验。所有这些,都是我们战胜困难与风险的可靠保证。我们要振奋精神,增强信心,充分利用一切有利条件,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用好新机遇,迎接新挑战,实现新发展。

着力抓好重点,推动工作全局


在新的形势下,政府任务十分繁重,千头万绪。在工作部署上,必须突出重点,适当兼顾其他方面,着力抓好关系全局和人民群众关心的重大问题。这样,才能秉要执本,势如破竹,取得各项工作的新进展。根据党中央关于2002 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报告》提出今年要着重做好八个方面的工作。下面,着重阐述以下四个方面主要任务。
一、扩大和培育内需,促进经济较快增长。保持国民经济较快
增长,是扩大就业、改善人民生活和维护社会稳定的基础,也是推进结构调整和深化改革的重要条件。在当前严峻的国际经济形势下,实现经济较快增长的根本之策,是扩大国内需求,进一步形成消费和投资的双重拉动。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并保持必要的力度,同时采取其他方面相配套的宏观经济政策。
《报告》突出强调了扩大内需必须培育内需。这是统观全局、放眼长远的战略举措,也是深怀爱民之心、善谋富民之策的生动体现。内需,包括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归根结底,主要是城乡居民的购买力。不能认为扩大内需是无限的,是可以予取予求的。这几年,居民的购买力已经分流了不少。城镇干部职工购买住房,许多人用光了多年的积蓄;用消费信贷买房、买车、就学等,加起来已有6400多亿元,实际上是预支了购买力;还有各种社会投资,包括买股票、债券、商业保险等,共有2 万多亿元。虽然国债主要是向银行发行,但银行的钱主要还是老百姓的储蓄,因此发国债也是有限度的,再不高度重视培育和保护内需,实行扩大内需方针就会遇到困难。
为了增加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培育和提高居民的购买力,《报告》着重讲了以下四个方面的措施:
第一,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切实减轻农民负担。目前,农民占全国人口的大多数,而且总体生活水平较低。发展农业生产力,提高农民购买力,是扩大和培育内需十分重要的方面,关系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全局。《报告》强调把加强农业和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整个经济工作的突出任务;把农民收入是否增加、负担是否减轻,作为检验今年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要标准。进一步指出了加强农业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性,更加明确了经济工作的布局和重点。这是完全必要的、正确的。从根本上说,增加农民收入必须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积极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这是一个较长时期的过程,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为了使农民收入尽快有较多的增长,特别要抓好以下措施:扩大退耕还林规模;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和粮棉流通体制改革,进一步扩大农村税费改革试点范围;全面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努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采取符合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的措施,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努力维护农民利益。农民收入增加了,就会有力开拓农村的广阔市场。
第二,进一步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当务之急,仍然是落实“两个确保”,要确保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和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任何地方都不得发生新的拖欠。完善失业保险制度。同时,强化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设,使所有符合条件的城市贫困居民都能得到最低生活保障,做到应保尽保。为此,中央财政预算较大幅度地增加了“低保”资金,地方财政预算也要增加所需资金。继续推进城镇医疗卫生三项制度改革。进一步搞好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试点工作。努力筹集和管好、用好全国社会保障基金。
第三,继续适当提高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基本工资,并相应增加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离退休金。各类所有制企业也要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基础上,适当增加职工收入。对一些地方拖欠干部、政法干警、教师工资的问题,有关地方务必采取有力措施,尽快加以解决。宁可不上或少上建设项目,不办或少办不是急需的事,也要确保工资按时足额发放。从中央到省一级都要认真落实对困难地区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的措施。
第四,积极扩大就业和再就业。这是增加居民收入的重要途径,也是解决低收入人群生活困难的积极办法。要努力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采取优惠政策措施,鼓励自谋职业和促进就业。对弱势群体要予以特殊的就业援助。
认真落实以上这些措施,既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也是扩大和培育需求的必然要求。给低收入群体增加收入,提高他们的购买力,可以直接扩大消费需求,有力拉动经济增长。
为了扩大国内需求,促进经济持续较快增长,《报告》还从增发国债投资、做好财税工作和继续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三个方面作了部署。目前,居民储蓄存款增加较多,银行资金比较充裕,利率水平较低,市场价格稳定,国债余额占GDP 的比重仍在安全线以内,发行长期国债还有一定空间。用国债投资进行重要的和社会急需项目的建设,不仅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和培植财源,而且有利于集中力量办大事,充分发挥各方面资金的使用效益。因此,今年发行1500亿元长期建设国债,这个决策是正确的。增发的国债,应主要用于在建的国债项目、西部开发项目、重点企业技术改造等方面。要坚决防止无效投资和重复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也要合理规划,量力而行,不可过分超前。同时,要用好用活其他国内资金,引导和鼓励社会投资。加强国债资金的监督管理。在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要保持税制稳定。关键在于加强税收征管。要认真贯彻“一要吃饭,二要建设”的方针,合理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在切实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前提下,金融机构要积极支持经济发展,努力改进服务。银行要调整和优化信贷结构。金融企业要深化改革,健全机制,强化管理。强化金融法制和监管,加强金融信息化建设。严防国际短期资本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冲击,确保金融安全运行。
二、积极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解决制约
我国经济发展的结构性矛盾和体制性障碍,是促进经济持续增长、提高经济素质和竞争力的根本举措。必须大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坚持不懈地把经济体制改革引向深入。《报告》把结构调整作为主线,把改革作为动力,提出了今年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体制改革的任务和要求。与往年不同,今年的《报告》把结构调整和体制改革放在了一个部分。这样既突出了结构调整这条主线,又体现了深化改革是结构调整的强大动力。
在结构调整方面,我国经济正处于迈上新台阶的关键阶段,不很好解决结构性矛盾,经济难以健康发展。因此,必须在这方面下硬功夫、真功夫。要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包括利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支持重点行业和骨干企业进行技术改造;继续压缩过剩的生产能力,巩固和扩大纺织、冶金、煤炭等行业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取得的成果,已淘汰的生产能力绝不能以任何借口恢复生产;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特别是要重视发展信息、生物、新材料产业,推进国民经济信息化,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积极发展第三产业特别是包括金融、会计、咨询、法律服务等在内的现代服务业。同时,继续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促进地区协调发展。推进西部大开发,不仅会为我国经济开拓广阔的空间,而且会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在经济体制改革方面,《报告》作出了具体部署。首先是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切实加强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推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造,健全法人治理结构,转变企业经营机制。今年要重点检查上市公司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情况,找出存在的问题,认真加以解决。要强化企业内部改革,选择少量中央管理的大型企业和境外上市公司,进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试点。要加强和改进企业质量、成本和营销管理,加快企业管理现代化、信息化建设。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场革命,对于提高企业管理水平,转换经营机制,促进管理创新,提高经济效益有着重大的意义,必须高度重视,切实抓好。要积极推进国有企业改组重组,尽快形成和发展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和企业集团,采取多种形式放开搞活国有中小企业。继续做好企业破产兼并工作,特别要注意按政策安置好职工,维护社会稳定。推进垄断行业改革,引入市场竞争机制。电信、电力、民航管理体制改革方案已经颁布,应抓紧组织实施。同时,要尽快研究制定铁路管理体制改革方案。
要继续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积极探索公有制多种有效实现形式,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和集体经济,鼓励、支持和引导私营、个体经济健康发展。
其他各项改革,也要按照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积极推进。特别要尽快制定投融资体制改革方案,争取早日实施。同时,还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和金融、财税、外贸、住房等方面的改革。
三、适应加入世贸组织新形势,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我国
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我们要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在更大范围和更深程度上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为更好地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促进我国现代化建设而作出的重大决策。“入世”后,我国可以享受成员国之间相互提供的最惠国待遇和国民待遇,减少其他国家对我产品出口的限制,有利于扩大我国出口贸易和我国企业“走出去”;直接参与多边贸易新规则的制定;利用多边争端解决机制,维护我国正当权益;促进国内企业深化改革,加强管理,提高国际竞争力。同时也要看到,由于我国某些产业和企业的竞争力不强,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会受到一定冲击。要正确认识加入世贸组织的利与弊、机遇与挑战、防御与进攻。入世有利有弊,要真正做到利大于弊,必须做好应对工作。入世既有机遇,也有挑战,关键在于抓住、用好机遇,大胆迎接挑战。既要敢于进一步扩大开放,又要善于在开放中保护自己。各方面一定要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的决策上来,主动做好各项工作,化挑战为机遇,变压力为动力,使我国经济赢得新的更大发展。
为了适应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新形势,我国近年来特别是去年以来已经做了大量工作。今年要在已有工作基础上,以增强国际竞争力为核心,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包括:按照法制统一、非歧视性、公开透明的原则,抓紧完善既符合世界贸易组织规则、又符合我国国情的涉外经济法律法规体系,确保执法公正与效率;按照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有步骤地扩大对外开放领域,同时加快制定和修订质量、卫生、防疫、环保、安全等方面的市场准入标准;认真研究、掌握和充分行使我国作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享有的各项权利,积极推动和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好世界贸易组织知识和规则的学习、宣传及人员培训。
在外贸出口方面,要继续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力保现有市场,开拓新的市场。调整和优化出口结构,落实各项鼓励和促进出口的政策措施。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各类企业,到国外特别是周边国家投资办厂和承包工程,带动国内技术、设备、原材料和劳务出口。加入世贸组织,并不意味着我们取得了直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必须敢于冒风险,勇于克服困难,奋力开拓市场。必须坚持以质取胜,一定要使我们出口的产品质量有明显提高。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只有产品质量好,才能长期稳固地占领和扩大国际市场。各类所有制企业都必须在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方面下大功夫。
继续积极利用外资,优化外资结构。着力引进先进技术、现代化管理和专门人才。要大力改善投资环境,规范招商引资行为,逐步实行国民待遇。要制止利用外资搞重复建设。招商引资绝不能搞“大跃进”,政府不能代替企业行为,越俎代庖,也不能越权擅自竞相出台优惠政策。要切实清理和取缔对外商企业的各种乱收费,提供优质服务,提高办事效率。
四、继续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报告》强调了整顿和
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重大意义,并对今年的重点工作作出了部署。我们要加深对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提高做好这项工作的自觉性。第一,这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大举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种公平竞争的经济,也是一种法治经济,还是一种信用经济。现在,行业垄断和地方保护主义盛行,坑蒙拐骗肆虐,商业欺诈、贿赂严重,有法不依、违法不究现象相当普遍,恶意逃废债务、欠债不还屡见不鲜。这些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规则格格不入,南辕北辙。只有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健全公平竞争规则,强化法治,注重社会信用建设,各方面都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游戏规则”办事,才能在我国真正建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二,这是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必要条件。经济秩序混乱,严重损害我国改革开放形象和国际声誉,破坏投资环境。假冒伪劣商品出口,还会败坏我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声誉,导致一些国家不愿进口我国商品甚至采取歧视性措施,影响出口的扩大。不大力整顿市场经济秩序,对外开放就不可能迈出大的步伐。第三,这是巩固和发展国民经济良好发展势头的迫切需要。我国要把经济发展的立足点放在扩大国内需求上,而扩大内需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使人民群众对市场商品质量信得过,增强消费意愿。如果任凭假冒伪劣商品充斥市场,消费者就不会有消费意愿,扩大内需就没有基础。同时,假冒伪劣商品横行,挤占了市场,也会严重影响守法经营企业的生产和合格、优质产品的销售。不大力整顿市场经济秩序,就难以实现国民经济长期稳定和健康发展。第四,这是提高国民经济素质和竞争力的必然选择。现在地方保护主义严重,到处搞地区经济封锁,一方面割裂全国统一市场,妨碍公平竞争;另一方面浪费资源、污染环境、产品质量低劣的“五小”企业关不了,阻碍了产业结构调整和规模经营发展,现代化的大企业和企业集团难以成长起来。这种状况不改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竞争力就难以提高,中国经济就会长期处于落后地位,也就不可能实现现代化。第五,这是全面推进社会文明进步的内在要求。经济秩序混乱,不仅破坏生产力发展,而且毒化社会风气,败坏社会公德,滋生消极腐败,动摇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如果让经济秩序混乱状况继续发展,经济就会变质,社会就会变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没有希望。总之,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事关我国改革、开放和发展的全局,不仅有着重大的经济意义,而且有着重大的政治意义。
由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经过全国上下努力工作,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在此基础上,今年的工作重点是:第一,进一步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的违法犯罪活动,特别是狠狠打击严重危害人民生命健康的食品、药品、医疗器械等方面的制假售假行为。第二,继续整顿与规范建筑市场、房地产市场、文化市场和财税秩序。坚持不懈地打击骗税、偷税、逃汇、骗汇、传销和走私等犯罪活动。严厉打击伪造票据、凭证和做假账等违法行为。第三,深入整顿金融秩序。严肃查处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违法违规经营行为,依法查处金融欺诈、操纵证券市场和内部交易、恶意逃废债务等行为。整顿和规范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服务组织。大力整顿旅游市场。第四,打破地方保护和行业垄断。依法纠正和查处利用特权,设置关卡,阻碍商品流通、妨碍公平竞争的行为。第五,加强生产、交通安全管理。切实纠正各种违规违章指挥和操作现象,防止重大安全事故发生。
深入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必须标本兼治,重在治本。要严把市场准入关。各级政府机构必须与企业和中介机构彻底脱钩。严格实行部门预算制和执法执罚“收支两条线”管理。强化法治,加大对违法犯罪活动的惩治力度。加强社会信用建设,逐步在全社会形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风尚。广泛运用现代信息手段加强监管。加快流通体制改革,发展现代流通方式,使假冒伪劣商品难以进入市场。
《报告》对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坚持教育优先发展、认真实施人才政策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强精神文明建设都提出了今年的重点任务和措施。由于党中央、国务院对这些方面的工作高度重视,因此《报告》用了较大篇幅加以阐述。
《报告》还就保障国家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加强民族团结,做好宗教和侨务工作;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维护香港、澳门长期稳定和繁荣发展;继续做好对台工作、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等方面,提出了任务,做了明确部署。
在“国际形势和外交工作”中,《报告》简要分析了今后一个时期国际局势的基本态势,回顾了过去一年我国外交工作取得的成绩。重申我国将继续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强调继续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加强政风建设


这既是今年政府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又是实现其他各项任务的重要保证。因此,《报告》将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进和加强作风建设,作为非常重要的内容。
总的说来,经过20 多年改革,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初步建立,政府机构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也取得了很大进展,但目前还存在不少问题。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必须进一步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我国已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政府管理体制和行为方式,也必须与世贸组织规则的要求相适应。去年,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作出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今年是落实《决定》的第一年,转变政府职能和加强政风建设,直接关系到党风建设的进展。我们党要取信于人民,必须在党风、政风建设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同时,当前国际局势风云变幻,我们的工作任务非常艰巨,要真正抓住新机遇、应对新挑战、实现新发展,必须使政府职能转变和政风建设迈出新步伐,努力建设廉洁、勤政、务实、高效政府。总之,无论是改革开放的新形势、新任务,还是提高为民执政的水平,都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切实改进政风。《报告》提出今年要着力抓好三个方面:
第一,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彻底摆脱传统计划经济观念的羁绊,进一步实现政企分开,切实把政府职能转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严格执法和公共服务上来。政府机关行使职权,要切实摆正位置,做到“三不”:一不越位,决不要再把那些政府机关不该管、管不了,实际上也管不好的事情揽在手里,不直接管理企业微观经济活动,该由企业和市场自主决定的事情要坚决放开。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中介机构等社会组织的重要作用。二不缺位,该由政府机关管的事情特别是严格执法、监管市场运行,就要坚决管住、管好,决不能撒手不管或管得不力。三不错位,政府机关只能当“裁判员”,不能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该由政府机关办的事,也要公开、透明、公正,方便群众,提高办事效率。要坚持依法行政,从严治政。各级行政机关必须依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履行职责,既不失职,又不越权,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有监督、侵权要追究。加入世贸组织后,对依法行政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各级政府和各部门,要进一步改革和减少行政审批,必须审批的也要规范操作,简化程序,公开透明,明确责任。对此国务院已作出了部署,各部门、各地方必须严格执行。
要加快政府管理信息化建设,推广电子政务,提高工作效率和监管的有效性。大力发展电子政务,意义重大。电子政务是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牛鼻子”,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助推器”,是传递政令的“千里马”,是政府与群众之间的“连心桥”,是节约行政开支的“好管家”。因此,要适应时代要求,把推进电子政务作为突出重要的任务。关键在于科学规划、改进管理体制和基础条件、注意安全防范。
第二,切实加强政风建设。要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加强廉政建设。围绕坚持清正廉洁、反对以权谋私、规范权力运行,进一步加大惩治力度,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特别要切实实行“收支两条线”,严格规范招投标制度和政府采购制度。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下决心解决“文山会海”问题。各级政府机关工作人员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深入基层,深入实际,了解真实情况,关心群众疾苦,抓紧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和不满意的问题。要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道、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是加强和改进政风的核心问题,务必抓住不放,切实抓出成效。
第三,坚决反对奢侈浪费。当前,无论是生产、建设、流通还是消费领域,都存在大量劳民伤财、铺张浪费的现象。有的地方热衷于搞华而不实和脱离实际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有些地方连工资都不能按时发放,却在乱上建设项目,敞开口子胡花钱;有的地方违反规定修建楼堂馆所,办公大楼越盖越大,越盖越豪华;名目繁多的庆典活动讲排场,比阔气;公款宴请、公费出国旅游,以及大吃大喝、挥金如土的现象相当普遍。凡此种种,耗费了巨额资财,再大的家底也经不起这样挥霍。要坚决刹住各种奢侈浪费之风,这不仅有利于把有限的财力物力用于经济改革和发展的急需之务,而且有利于端正党风政风。为此:一要大张旗鼓地倡导艰苦创业、勤俭建国、勤俭办一切事业,切实制止各种不切实际、不计效果的错误做法。二要努力节省开支。生产、建设、流通领域都要大力降低成本和费用。所有企业、事业、机关和学校,都要精打细算,杜绝各种不必要的开支。三要加强财经监督,严肃财经纪律。推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强化各级预算、审计监督,实施财政专户管理。严厉查处各种违反规定乱花钱的行为。禁止用公款大吃大喝、游山玩水和进行高消费娱乐,禁止巧立名目的出国旅游。
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我们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遇到新的严峻挑战,任务相当繁重。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以与时俱进的思想观念、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坚韧不拔,锐意进取。我们对国家的未来充满信心。中国不仅能够成为世界一个最大的市场,而且能够成为全球一片投资乐土,一个最安全的旅游胜地,一个更加繁荣昌盛的伟大社会主义国家。


推荐内容


科普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