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乐志》的题解类批评

所属栏目:乐府诗批评史

在《宋书》的四卷《乐志》中,第一卷为“乐府论述”,大致可分为三 部分,其一为着眼于纵论的角度,对“自黄帝至于三代”至宋明帝时期 音乐文化的演变之况,进行了粗线条之勾勒; 其二即对“吴哥杂曲”与 “舞曲歌辞”两类乐府诗,作了程度不同的题解; 其三是对“乐品凡八 音”的具体介绍。其中第二部分的乐府题解,实际上就是沈约对乐府诗 所进行的“题解类批评”。乐府诗批评史上的“题解类批评”,虽然始于 商、周时期,且扬雄《琴清英》乃为现所存见的第一部此类之作,但其 所批评者主要为“前乐府”。而《宋书·乐志》则不然。《宋书·乐志》 中的“题解类批评”之所批评者,不仅皆为汉武帝“乃立乐府”之后的乐 府诗,而且全部为汉、魏、晋、宋时期的文人乐府。此外,以史书“乐 志”的形式对乐府诗进行“题解类批评”者,沈约《宋书·乐志》乃开其先 河,其后的《晋书·乐志》《隋书·音乐志》等涉此者,即皆是受其影响 的结果。仅此二者,即可窥知《宋书·乐志》在乐府诗批评史上的地位 重要之一斑。
《宋书·乐志》中的“题解类批评”,所批评之乐府诗题,依次为: 《子夜哥》(“哥”即“歌”,下皆同,不另注)《凤将雏哥》《前溪哥》《阿 子》《欢闻哥》《团扇哥》《督护哥》《懊侬哥》《六变》《长史变》《读曲哥》 《鞞舞》《杯槃舞》《公莫舞》《拂舞》《白纻舞》《襄阳乐》《寿阳乐》《西乌 飞》,共19题。沈约对这些乐府诗的题解,综而言之,主要表现在两 个方面,一是对“本事”的勾勒,二是对作者的介绍。在题解之前,沈 约还对“徒哥”进行了具体阐释,并引《尔雅》为据,认为“徒歌曰谣”; 继之,则在对“吴哥杂曲”的演变之况进行简要介绍后,乃明确指出其 “并出江东,晋、宋以来,稍有增广”,之后,则是对《子夜歌》等11首 “吴哥杂曲”所进行的题解。其题解为:
《子夜哥》者,有女子名子夜,造此声。晋孝武太元中,琅琊 王柯之家有鬼哥《子夜》。殷允为豫章时,豫章侨人庾僧度家亦有 鬼哥《子夜》。殷允为豫章,亦是太元中,则子夜是此时以前人也。
《凤将雏哥》者,旧曲也。应璩《百一诗》云: “为作《陌上桑》, 反言《凤将雏》。”然则《凤将雏》其来已久,将由讹变以至于此乎?
《前溪哥》者,晋车骑将军沈充所制。
《阿子》及《欢闻哥》者,晋穆帝升平初,哥毕辄呼“阿子! 汝闻 不?”语在《五行志》。后人演其声,以为二曲。
《团扇哥》者,晋中书令王珉与嫂嫂有情,爱好甚笃,嫂捶挞 婢过苦,婢素善哥,而珉好捉白团扇,故制此哥。
《督护哥》者,彭城内史徐逵之为鲁轨所杀,宋高祖使府内直 督护丁旿收敛殡埋之。逵之妻, 高祖长女也, 呼旿至下, 自问敛 送之事,每问,辄叹息曰: “丁督护!”其声哀切,后人因其声,广 其曲焉。
《懊侬哥》者,晋隆安初,民间讹谣之曲。语在《五行志》。宋 少帝更制新哥,太祖常谓之《中朝曲》。
《六变》诸曲,皆因事制哥。
《长史变》者,司徒左长史王廞临败所制。《读曲哥》者,民间 为彭城王义康所作也。其哥云“死罪刘领军,误杀刘第四”是也
在这11首诗的9条题解(其中《阿子》与《欢闻哥》合撰为1条,《长史 变》与《读曲哥》合撰为1条)中,有几点是颇值得注意的。其具体为: 一是在交待某乐府诗之作者或某乐府题之异名时,力求言而有据,如 《凤将雏哥》条所引应璩《百一诗》,《阿子》条之“语在《五行志》”等,便 皆为其例。二是在对“本事”的勾勒中,以突出情节为主,即使其所介 绍之本事尽量富有故事性,如《团扇哥》条讲述王珉与其嫂之“有情”, 《督护哥》条对徐逵之妻“呼旿至下”的描写等, 即无不如此。 三是在 题解中对乐府诗“本文”的引录。具有这一特点者,在9条题解之中, 虽然只有《长史变》1条,但其所反映的,却是作为史学家的沈约对于乐 府诗“本文”的重视。这三点的存在,不仅有助于时人和后人对“吴哥杂 曲”类乐府诗的了解与把握,而且也是沈约重视“题解类批评”的一种具 体反映。
对8首“舞曲歌辞”的题解,虽然篇幅长短不一,有的也注重对作 者、“本事”之介绍,但更为注重的则是从“史”的角度,对其流变与发 展过程的梳理。这类题解,由于材料较为充分,在内容方面是历史与现 实俱陈,因而已具有了“专论类批评”之雏形。请看《鞞舞》之题解:
《鞞舞》,未详所起,然汉代已施于燕享矣。傅毅、张衡所赋, 皆其事也。曹植《鞞舞哥序》曰: “汉灵帝《西园故事》,有李坚者, 能鞞舞。遭乱,西随段煨。先帝闻其旧有技,召之。坚既中废,兼 古曲多谬误,异代之文,未必相袭,故依前曲改作新歌五篇,不敢 充之黄门,近以成下国之陋乐焉。”晋《鞞舞哥》亦五篇,又《铎舞 哥》一篇,《幡舞哥》一篇,《鼓舞伎》六曲,并陈于元会。今《幡》 《鼓》哥辞犹存,舞并阙。《鞞舞》,即今之《鞞扇舞》也
这段题解文字,就其内容而言,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前者通过时空上的 由汉而魏而晋,增强了题解的历史性; 后者以两个“今”字相呼应,则 又使得整个题解具有了鲜明的现实性。历史与现实的结合,以及后部分 中“犹存”与“并阙”的互关,使得这一题解既要言不烦、脉络清晰,又 视野开阔、内容丰富,因而极具特点。其他如对《杯槃舞》《公莫舞》《拂 舞》等之题解,亦大多具有类似之特点。


推荐内容


科普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