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女学报》的创办

所属栏目:晚清女权史

第二节 《女学报》的创办

早在1897年12月底,有一位寓居上海客栈的黄漱六,致函中国女学 堂,建议女学堂创设女学报,他说:“学堂中宜设报馆一区,首论说,务使通 国知女学之有益,冀以渐开风气,由教习、董事主稿;次如医学、史学、格致 及各种艺事,……次各学生功课。或嫌创办时无可登载,旬日报、半月报 俱可。”这一建议正中维新派心怀。但当时中国女学堂的筹备工作正紧 锣密鼓地进行中,无暇顾及。至次年三月女学堂校舍建成,四月开塾后, 她们立即筹备,1898年5月25日,以“上海桂墅里女学会书塾女提调、女 董事”之名,在《时务报》和《湘报》上刊登了《中国女学拟增设报馆告白》一 文,在《告白》中说,中国女学堂开学后,她们“欲再振兴女学会,更拟开设 《官话女学报》,以通坤道消息,以广博爱之心”,即拟将《女学报》作为女 学会的会刊和女学会书塾的校刊。然而“章程粗具,今得主笔两三恐不足 以供应天下,想宇宙之大,闺秀中定不乏大手 笔。无论中西贤淑名媛,如有高见卓识,乞请 迅速惠赐官话缘起一篇、章程数则,本馆当有 文必录,公聘笔政。”公开征稿和聘请《女学 报》主编的人才。


055:《女学报》第一主笔薛绍徽 (网络)


《中国女学拟增设报馆告白》在报上发表 后,前来应聘的颇有其人。曾演绎《格致启 蒙》和创办《锡金官话音白话报》(后改称“无 锡白话报”)的无锡著名女作家裘毓芳(字梅 侣)和一位上海女士潘璇(字仰兰)被聘为主 笔,后来这篇官话缘起,就是潘璇写的。
在筹备过程中,中国女学堂创办董事、洋 提调赖妈懿的丈夫陈季同,介绍他的弟媳薛 绍徽来主笔政。薛绍徽当时已以诗文著名,她向陈季同建议,“官话”二字 太俗,如任主笔,不要稿费。陈季同将她的意见转告女学堂提调沈瑛。于 是她领衔联同魏瑛、李端蕙、廖元华、刘靓、蒋兰五位女董事、教习共同具 名致函薛绍徽,书中说:
沪地自通商以来,号为南北要冲,冠盖往来,风流易广。然女塾 初开,仅此一隅,终虑不足振动遐迩,故女学塾幸已观成,因又有《女 学报》之举,诸凡筹划,稍具规模。特主持笔政,尚观其人耳。忽奉陈 敬如军门书,知仁家发大誓愿,以菩提心,运广长舌,许月赠六千余 言,且不假润笔之费。……中国妇女,绝少读书识字之人,报以官话 为名,亦不得已之意。今承指示,虑失雅观,所论极是。当与诸同人 商之,集思广益,惟善之从,定不拘泥。……雅三俗七,必能尊教。
这封《中国女学会致侯官薛女史绍徽书》,是邀请薛绍徽来上海主持 《女学报》笔政,即她来做主编,所以《女学报》每期的主笔列名,薛绍徽都 是第一名。学报的名称,也因薛绍徽的建议删去官话二字,名《女学报》。 《女学报》的地址,设在上海西门的文元坊。
《女学报》在1898年7月24日,即光绪二十四年六月初二出版第一 期。第一期的主笔按编辑部列名,依次为薛绍徽、裘梅侣(裘毓芳)、潘道 芳、沈和卿、蒋畹芳、刘可青(刘靓)、丁素清(丁明玉)、章畹香、龚慧苹、刘 静芳、康文僴(康同薇)、李端蕙、廖元华、雎念劬、沈静英、沈翠英、朱莳栏、 潘仰兰,共十八人,其中中国女学堂的提调、教习、董事几乎占一半。但各 期主笔都有所变化,后来有张蕴华、周远香、狄宛迦、宗恒宜、吴亦秋、谢墨 卿、朱沁芳、谢佩兰等加入主笔阵营。虽然人员有所调整,但女学堂人员 所占比例不会少,如周远香(周莲)就是女学堂教习。
在《女学报》第一期的《本馆告白》中,对《女学报》的性质等作了五点 说明:一,月出三期,其式单张如《湘报》,以便裁订,并每期附图。二,本 报为开中国女学风气,并非牟利,送报一月后,每张只取纸料钱三文。订 报费可寄上海西门外文元坊。三,征稿,敬恳海内文人闺秀各抒所见,惠 寄论说。稿费一篇洋壹圆。四,由于女学中好的书很少,本馆同仁自编白 话浅文书,在报尾附有主笔潘仰兰著,刘可青绘《中外古今列女传》,以为 巾帼师范。五,本报所载文章,提倡“雅三俗七”,专用官话,原定名《官话 女学报》,但主笔各有所见,现正式定名为《女学报》。名称虽改,但官话, 即文章用北京话写则不改。
《女学报》第一期,共载六篇,其中有“上海女史潘璇”所写的《上海〈女 学报〉缘起》一文。此文第二期连载第二节《论本报为女学起见》,论述了 创办《女学报》的四大好处及其与女学会、女学堂的关系。这四大好处是:
第一件,这女学会、女学堂、《女学报》三桩事情,好比一株果树, 女学会是个根本,女学 堂是个果子,《女学报》 是个叶、是朵花。…… 那女学会内的消息,女 学堂内的章程,与关系 女学会、女学堂的一切 情形,有了《女学报》, 可以淋淋漓漓的写在 那里,像绿的叶,红的 花,人见了不悦目、不 爽心的吗?
第二件,女学会内 的人,有了这报,知道 会中一切事情,省了会 内司笔许多信札笔墨。 ……至若女学堂功课, 今天是这样,明天差不 多又是这样,未免容易 厌闷。这报上有那些 新闻、时事,主笔新编 的女学演义,看了可以解厌,可以消闷,况且长了许多知识,阔了多少 胸襟。


056:《女学报》第一期刊影(夏晓虹)


上述以比喻论述了女学会、女学堂、女学报三者的关系,实际上说明 《女学报》是女学会的会刊,也是女学堂的校刊。
第三件,中国古来女子,识字读书的法则,太不讲究。本报体裁 有次序,字眼不深奥,可以补那个缺处。……我们这报不致文义太 深,看了不懂。字句皆雅俗共赏,所论多女子实学。现在的风气,江 河日下。市面上有一种报,笔墨太冶荡,只顾自己的销场,不顾了报 章的体面,女子们看了最不方便。本报则无论哪一条,随时随地都可 以看得。
这一条是针对读者来说的,防止她(他)们对《女学报》的误解。因上 海这十里洋场的风气,一讲起女报,有些人就以“冶荡”的异样眼光来看 待,所以她以“所论多实学”来消解这一误解。此外也以雅俗共赏,即“雅 三俗七”,来说明报纸浅近易懂,妇女们都可以来看。
第四件,“本报体例,亦分四大段: 一论说、二新闻、三征文、四告 白。无论归哪一项,讲得上的,多是关系女学纲目: 修身、教育、家 事、体操、官话、汉文、洋文、史学、地理、算学、物名、格致、习字、绘画、 裁缝、音乐十六课的事情,用白话演说出来。……现在你们看了这 报,都是已经编为官话的了,就可以随口读出。
潘璇在这里介绍了《女学报》的四大栏目,以及十六课的“实学”内容。 这十六课大多都是中国女学堂的课程。经潘璇《上海〈女学报〉缘起》这一 篇的介绍,《女学报》的基本情况就更清楚了。


推荐内容


科普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