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节 《中国评论》与中国戏剧的对外传播

所属栏目:中国戏剧外译史

19世纪,在欧洲本土,或是在割让地和新开埠的口岸城市,相继出现了介 绍和评论中国文化的英文刊物,如《中国丛报》(Chinese Repository)、《中国评 论》(The China Review, or Notes and Queries on the Far East,又称《远东释疑》)、 《华洋通闻》(The Celestial Empire)、《中日释疑》(Notes and Queries on China and Japan)、《皇家亚洲文会北中国支会会报》(Journal of the North China Branch of the Royal Asiatic Society)、《凤凰杂志》(The Phoenix)和《教务杂志》(The Chinese Recorder)等。在这些介绍和传播中国文化的英文刊物中,尤以《中国评论》最 受当时西方学者和读者的关注。《中国评论》由于办刊时间较长、内容客观丰富、 作者群体声名显赫,而颇具影响,成为当时西方汉学家研究中国文化的重要学术 阵地。
《中国评论》,又称《远东释疑》,是晚清时期中国香港出版的一份英文期刊, 其英文刊名为The China Review, or Notes and Queries on the Far East。该刊于 1872年7月创刊,前后运作了长达29年的时间,于1901年6月停刊。《中国评 论》一共出版了25卷、150期杂志,出版总数近10000页。这是一份英文汉学 研究性评论刊物,其主要撰稿人和读者对象是来华传教士、汉学家、外交官、商 人、新闻记者和旅行者等。它的内容涉及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可谓包罗万象, 如政治、哲学、社会、宗教、外交、语言、文学、艺术、科学、法学、工业、农 业、商业、贸易、建筑、考古、人种、地理、历史、动物、植物、地质、生活、 运动、娱乐、医药、习俗、礼仪、小说和戏剧翻译等。
因为办刊的时间相对较长,加之在刊物编辑思想上比较开放自由,《中国评 论》成为19世纪后期西方中国文化与汉学研究的重要园地。在内容上,这份刊 物可以称得上是关于中国的百科全书,它比较完整地记录了19世纪下半叶西方 汉学研究的历史进程和主要学术成就,保存了大量中国的历史、社会和文献信息 资料。对于热衷于中国文化研究、西方汉学史研究和中西文化交流史研究的学者 而言,《中国评论》是一个十分珍贵的历史文献宝库。当时来华的汉学家们或从 未踏上过中国土地的汉学研究者们,正是通过这个窗口认识、了解和热爱中国, 并开始走上他们或许长达终生的中国文化研究之路的。
《中国评论》被认为是西方世界最早的、真正的汉学研究期刊。该刊的主要 内容由专文、书评和翻译三大类组成,另外还有“学界消息”“目录选集”和“释 疑”等栏目。几乎所有19世纪杰出的西方汉学家,都在这个刊物上先后发表过 有关中国的文论,有些还是具有代表性的一流研究成果。据不完全统计,在该刊 发表过5篇以上文章的作者有:理雅各(James Legge)、艾约瑟(Joseph Edkins)、 欧德理(E. J. Eitel)、翟理斯(Herbert A. Giles)、湛约翰(J. Chalmers)、花之安 (Ernst Faber)、庄延龄(Edward Harper Parker)、欧森南(E. L. Oxenham)、巴 尔福(Frederich Henry Balfour)、伟烈亚力(Alexander Wylie)和梅辉立(W. F. Mayers)等学者。曾经在该刊发表过一篇以上文章的学者人数更是多达百人以上。 这些作者中,大多数人曾长期生活在中国,有的曾在中国的沿海城市从事贸易, 有的甚至还与当时中国的政府机构有过直接的工作交往,他们耳闻目睹了中国历 史的变迁,掌握着研究中国文化的第一手资料。他们所写的文章不仅反映了西方 学者对中国文化的热爱和痴迷,还代表了当时西方汉学研究的较高水平。其中对 中国文学,包括对中国戏剧等的翻译介绍,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19世纪下半叶 中西文化对话交流、中国文化“东学西渐”的总体风貌。
该刊的第一任主编由但尼士(N. H. Dennys)担任,后有欧德理(E. J. Eitel) 和波乃耶(J. Dyer Ball)等人继任。在《中国评论》第一期的“发刊词”(The Introductory Notes)中,刊物的创办者和第一任主编但尼士称,该刊不仅接受刊 发来自世界各地学者的有价值的文章,如果版面许可,还将选登《中国丛报》等 刊物上可读性较强的文章。杂志刊发的文章可以用英文撰写,也可以用法、德、 意、拉、西、葡等其他语言。因为使用这些语言的国家都是当时欧洲汉学研究和 中国文化传播相对比较先进的国家,这就保证了刊物内容的综合性和学术性。
《中国评论》(The China Review)刊登的有关中国戏剧的译文和文论主要有:
1872年第1卷第1期,A Chinese Farce— with an Introduction,里斯特(A. Lister),一部中国滑稽剧《阿兰的猪》;
1873年第2卷第6期,The Borrowed Boots,斐女士(L. M. Fay),《借靴》,选 自《琵琶记》;
1882年第10卷第5期,Ssu-Lang’s Visit to His Mother,司登得(G. C. Stent), 《四郎探母》;
1888年第17卷第3期,The Sacrifice for the Soul of Ho Man-Sau,a Chinese Play,斯坦顿(William Stanton),《附荐何文秀》;
1889年第17卷第6期,The Willow Lute,a Chinese Drama in Five Acts,斯坦 顿(William Stanton),《柳丝琴》;
1897年第22卷第4期,The Golden Leafed Chrysanthemum,a Chinese Drama in Five Acts,斯坦顿(William Stanton),《金叶菊》;
1897年第22卷第5期,The Golden Leafed Chrysanthemum,a Chinese Drama in Five Acts,斯坦顿(William Stanton),《金叶菊》。
虽然《中国评论》上所刊登的有关中国戏剧的译论在数量上并不见多,但是 它们能在刊物众多的门类和内容中占有一席之地,并广泛传播于世界,这个影响 力是不可低估的。
无论是在一些西方国家的汉学研究史上,还是在晚清中外文学与文化交流史 上,《中国评论》都占据着无可替代和无法忽略的重要地位。为了保护利用历史 资源、开发历史文献的学术价值,方便读者的学术研究,2010年3月,国家图书 馆出版社影印出版了《中国评论》全集,这无疑是具有历史性意义的大事。此次 影印出版的原刊《中国评论》(The China Review,1872—1901)共25卷,分22 册装订,除14至15卷合为一册、17至18卷合为一册、23至24卷合为一册外,其余 每卷为一册。此外,为了方便读者研究与使用,此次出版的《中国评论》第一册 中编有全书总目和各卷目录,最后一册增加了各卷要目索引,并附有美国汉学家、 传教士福开森(John C. Ferguson)1918年所编写的索引。


推荐内容


科普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