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文颂》 三则

所属栏目:清代文话叙录

按:廖燕(1644—1705),原名燕生,字人也,号柴舟,曲江(今广东韶关)人,清初思想家、文学家。《评文颂》以四言颂体论文,形式新颖。前有廖燕所撰小序一篇云:“予作《评文说》,已略言其概矣。兹复作颂,以实其义。”廖燕原有《评文说》一篇,后再撰《评文颂》三则“以实其义”。《评文颂》需与《评文说》对读,方知其义。在《评文说》中,廖燕盛赞文学选本与评点的价值,认为选本是展现编者眼光的场所:“盖将以见吾手眼于天下也。”[1]但“选”需与“评”结合,才能展现其文学批评价值,只有“选”而无“评”,“则亦谓之代抄而已”。“选” “评”结合,则“文章之妙,作者不能言而吾代言之,使此文更开生面。他日人读此文,咸叹其妙,而不知评者之功之至此也”。廖燕甚至认为,对于作品而言,选评者已经具备第二作者之意义:“此文虽为他人之文,遂与己之所作无异。”
《评文颂》凡三则,其一为:“妙亦能传,巧亦能与。画龙点睛,破壁飞去。” 此则在《评文说》中的对应内容为:“故予尝谓评文有师道焉。巧亦能予,何况规矩。”其二为:“句批字释,钩隐索玄。与君一夕,胜读十年。”此则在《评文说》中的对应内容为:“有父兄道焉。句批字释,不难取古人而生活之,使子弟有以知其用笔之意,则可以神明而无难。”此二则论述评点与选文的功用之大。其三为:“寻章摘句,探流溯源。金针尽度,鸳鸯能言。”此则从宏观角度论述评点之价值。《评文颂》虽只有三则,但论述主题集中,专门针对文学选本、评点而发,是清初较为重要的选本、评点学研究。
此书一直随廖燕《二十七松堂集》流传,整理本有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廖燕全集》版。


推荐内容


历史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