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定文章九命》 一卷

所属栏目:清代文话叙录

按:王晫(1636—?),号木庵、丹麓,又号松溪子,浙江杭州人,顺治间诸生。明代王世贞撰有《文章九命》,极言文士多贫困不遇之偃蹇命运。王晫以为:“天下后世尽泥斯言,岂不群视文章为不祥之莫大者,谁复更有力学好问者哉?”故他反其意而作是书,备言文士之显达:“庶令览者有所欣羡,而读书种子或不至于绝。”其书从古代文人中遴选通达顺遂者,分类编纂。全书分为九部分,亦即九类,每类排列大量古代人名,好似录鬼簿。其一“通显”,即仕途通达者,如丁宽、施讐、颜师古等人以经,司马迁、班固、金履祥、朱熹等以史,贾谊、桓谭、归有光、茅坤、王世贞等人以文,陶潜、颜延之、李攀龙、宗臣等以诗,宋玉、司马相如等以赋,韦庄、周美成、柳耆卿等以词,皆致通显。其二“荐引”,即文人得遇伯乐而命运改变者,如贾谊得遇吴公、司马相如得遇杨得意、李白得遇贺知章、王维得遇岐王、李商隐得遇令狐楚等。其三“纯全”,即品行高洁的文人,如“陈蕃言为士则,行为世范”,“黄宪德量汪汪如千顷波”,“张绪清简廉静,有正始遗风;权德舆至性过人,七岁以孝著”。此类是为了证明文人有行,“此如浑金璞玉,奕世犹见其宝,何可以轻薄概文人耶?”其四“宠遇”,即文人受到帝王恩宠者,如“李太白立进《清平》,玉妃捧研;王岐公坐论《华屋》,宫女簪花”,“杨亿七岁善属文,太宗召对御前,赋诗授职”,“张九龄风生论辨,光华升七宝之床”等。诸例皆旨在说明以“文翰词华,承人主赏识优异,亦儒者之极荣矣”。其五“安乐”,即免于祸患、得享安乐者,如“申屠蟠见几明决,超然免于评论;郭泰明哲保身,怨祸不及”,“陶渊明北窗高卧,自谓‘羲皇上人’”,“王敬美栽花治圃,申瑶泉归来适适”等为例,论证文人生活之安乐。其六“荣名”,即文名远播者。如“左太冲、谢灵运、谢惠连、庾仲初、邢子才篇赋一出,能令纸贵”,“王昌龄、王之涣、高适诗章歌遍名妓”,“契丹人能诵苏子瞻文,日本、西番用重宝购张鷟文”为例,说明文人可以远播声名。其七“寿考”,即得享长寿之文人,按照寿命短长排列,如“刘知几、张耒六十一岁,张衡、应璩、杜预六十二岁”等,所列寿最长者为“钱朗百七十余岁,孔安国二百岁”。其八“神仙”,即民间传说中死后为神之文人,如“屈原为海伯,统八海。淮南王与八公上升”,“沈文通为地下曹司,徐昌谷为第二殿帝君”等,论证“慧业文人终归天上”。其九“昌后”,即后世昌显之文人,如“司马谈、刘向并有佳儿;班彪、范泰咸生令子”,“韩退之子皆擢高第,苏明允子俱作词林”等,论证文人多有杰出后代。
总体来看,是书以历代文人之实例来论证文人之通达,其形式在文话中较为别致。此书的编纂既是源于王晫担心后来者惧于文人多舛的传言而不愿读书,反王世贞《文章九命》之意甚显。“通显”是针对王世贞书“贫困”而发,“荐引”系针对王世贞书“嫌忌”而发,“纯全”系针对王世贞书“玷缺”而发,“宠遇”系针对王世贞书“偃蹇”而发,“安乐”系针对王世贞书“流贬”而发,“荣名”系针对王世贞书“刑辱”而发,“寿考”系针对王世贞书“夭折”而发,“神仙”系针对王世贞书“无终”而言,“昌后”系针对王世贞书“无后”而言。王世贞《文章九命》乃是根据其文人多不幸的论断来搜集材料,自然有其偏颇性,引起了一些文人的不满,王晫《更定文章九命》是较为典型的反《文章九命》者。《更定文章九命》所附张潮跋语,介绍了此书编纂背景:
余向读弇州《文章九命》,心窃疑之。无论其他,姑即以盲论,古今之盲者何限?其挟琵琶而谈星命者,一郡不下数百人,世皆不之惜,而独惜邱明、子夏。古今之宦寺亦复何限?一朝之额不下数百人,世皆不之怜,而独怜司马子长。岂左、卜如虞帝重瞳,独异于诸人之目,而宦寺之被宫,独不知痛苦耶?向欲作一文辨之,而因循未果。及阅华闻修《文章九命》,与弇州同者六,异者三。三通而六穷,三之数不足以敌六,仅稍增气色耳。今读丹麓此篇,觉古今荣幸,未有过于文章之士者,岂不大为吾侪吐气乎哉?既得是编,予可不复辨矣。
张潮在跋语中指出了王世贞《文章九命》有偏颇的一面,意见颇为中肯。不过这种偏颇以及逻辑的不通,同样存在于王晫的《更定文章九命》之中。而王晫为了反对王世贞书中的文人多“无终”一书,竟列出“神仙”一目,列举所谓“成仙”文人,更属荒诞不经。书中其他不确之处亦复不少,如“通显”类目中的归有光,终生老于乡间,适为该类的反证。将借酒避祸的阮籍列入“安乐”类中,亦属不伦。
此书常见版本有《昭代丛书》甲集本,《丛书集成续编》本据之影印,排印本有《历代文话》本。


推荐内容


历史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