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康熙南巡图》中的金陵名胜

所属栏目:南京园林图像史

4.1 《康熙南巡图》中的金陵名胜

王翚、杨晋等绘制的《康熙南巡图》第十一卷横2020厘米、纵67厘米,描绘了 康熙第二次南巡(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从浙江北返途经的江宁府风景名胜,包 括雨花台、报恩寺、水西门、旱西门、石头城、燕子矶等名胜景点。
横卷从右向左自雨花台开始。雨花台隐于云雾之中,仅仅勾绘出山体轮廓, 山上无树,山麓有大片的松林。雨花台左侧为大报恩寺,山门为单檐歇山顶,门前 横街对面有照壁。门内殿宇基本为悬山顶,以廊庑围合成塔院,院中矗立一座九 级浮屠,塔院前两侧各有一栋相对而建的重檐歇山顶楼阁。寺墙与建筑外墙呈红 色,在灰色的民居之中显得非常醒目。报恩寺靠近秦淮河,在寺、河之间开辟有大 路,沿路建有密集的民房。民房一般高一层,布瓦灰墙,沿街敞开作为商铺。河右 侧岸边土岗隆起、岸线曲折,植被有松树、柳树、槐树、梅花树、桃树等。(图4.1-1)
河左岸建筑密度较大,沿河岸分布着大量的娱乐、餐饮类馆坊,很多建筑伸出 河岸,立于水面之上,以石基和木柱支撑,沿水面一侧窗户打开,四周绕以栏杆,屋 内之人正在接待或者迎接宾客。建筑之间有供人上下船的码头,河中有大量的画 舫、游船、商船。建筑后侧为旱西门,又称为石城门,城墙上有一前一后两栋城楼, 前面的单檐,后面的体量较大,为重檐歇山顶,表明旱西门是一处带有瓮城的城 墙。旱西门为砖砌城墙,开有一座门洞,自门洞一条大路延伸出来,路上人流汹 涌,路两边店铺林立,朝向道路一侧完全敞开。大路向左前方延伸直至一座三洞 石拱桥,桥洞宽大,可以容数艘船通过。桥面上人来人往,两侧店铺排列密集。(图 4.1-2、图4.1-3)


图4.1-1 (清)《康熙南巡图》局部一



图4.1-2 (清)《康熙南巡图》局部二


沿河道向左,可至清凉门与石头城。清凉门是旱西门北侧的城门,图中城墙 上方有一座小楼阁,造型较为简朴。后方城楼较为高大,单檐歇山顶。门洞附近 商铺和歇脚的建筑较多,拴有马匹和骆驼,前方不远处即为河岸,开辟有水码头。 清凉门左侧为清凉山,城墙环绕山体而建,依山面水,称为石头城。石头城向左建 筑逐渐稀疏,一派滨江原野风光。(图4.1-4、图4.1-5)


图4.1-3 (清)《康熙南巡图》局部三



图4.1-4 (清)《康熙南巡图》局部四



图4.1-5 (清)《康熙南巡图》局部五


画面向左转移至幕府山、燕子矶一段。图中幕府山山石纵横,植被丛生。山 中弘济寺背倚石崖而建,寺墙呈红色,主殿为重檐歇山顶。寺门正对水面,入口蹬 道开在寺门左侧,路边有十数栋房屋。寺门右前方北石崖遮挡,石崖前有一栋小 佛殿建于基柱上。此图描绘的时间恰为江水退潮时,不仅该建筑的基柱完全暴露 出来,岸边还呈现出沙洲和大量的芦苇。(图4.1-6)
观音门位于弘济寺左侧,因为受到两侧山崖遮挡,仅露出半个城门,且城门上 方的城墙垛口明显有所损毁。观音门前方的道路有南来北往的商旅、小贩,道路 向江边延伸,通向一座单孔石拱桥,过石桥有两排房屋,屋后巨大的石崖即为燕子 矶。燕子矶矗立于江上,石壁纹理纵横,石缝间植被生长,石崖顶建有一栋重檐六 方亭,亭子周围有数株松树。登亭的蹬道绕行于石间,蹬道入口处有关帝庙。关 帝庙建于石砌高台上,重檐歇山顶,面阔进深均三间,脊端螭吻明显。燕子矶下长 江波涛滚滚,远处靠近江岸的地方沙洲毕现,岸石散乱,有一些零散的房屋。(图 4.1-7、图4.1-8)


图4.1-6 (清)《康熙南巡图》局部六



图4.1-7 (清)《康熙南巡图》局部七



图4.1-8 (清)《康熙南巡图》局部八


推荐内容


历史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