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康有仪书札中有关翻译《清议报》所载《佳人奇遇》的记载

所属栏目:清末维新派致山本宪书札考释

上一节着重对《佳人奇遇》译者的研究状况作了梳理和介绍。概而言 之,目前学界虽普遍认为其译者是梁启超,但也有研究者认为是罗普,或认 为两人在翻译过程中可能有过合作。但是,事实是否真的如此简单呢?两 人之外是否还可能另有其人?先请看笔者最近发现的以下文字:
弟子不得已暂去塾而来此,以接译东文而供旬报之用。每旬约字 万余,而夫子派片冈君以助之,幸甚感甚! 惟每旬文字未足,则学译政 治小说《佳人奇遇》四篇以充之,仍不足,则求此间教习山田君以助之。 今此间已散馆,而此君乡旋,则下期文字不足。敢乞转告片冈君,每旬 如约译来为祷。此不得已之苦衷,伏乞原谅。前后付上第一期第二期 之旬报,弟子以一份供尊览,以一份为同门诸君览。
此为康有仪于1899年1月11日给日本汉学家山本宪书信内容的一部分, 信中明确称自己翻译了《佳人奇遇》四篇,而且还提到了“政治小说”这一 用语。书信中的“弟子”指康有仪本人;“旬报”指《清议报》;“夫子”指山本 宪;“片冈君”为“梅清处塾”学生片冈鹤雄;“山田君”指山田夬,横滨大同学 校日文教习。而“散馆”乃指大同学校师生进入寒假离校。此时《清议报》已 出二册,由于“旬报之例,多是预备两期文字,然后敢刊行其上一报”,因此 康有仪所翻译的四篇译稿中,后两篇是准备登载于第三至第四册《清议报》 的译稿,而前两篇已刊登。这从以下书信内容中也可得到确认。
此间旬报虽布告十二月廿三日发行,惟是印刷钉装成帙稍需时日, 故先于前六七日必须满卷备印。弟子每旬应译万余字,因刊期已迫,故 在此间意译三千余字,再加诗文塞卷,以了此期之事。 这段文字是康有仪于1898年12月18日寄给山本宪书信内容的一部分, “此期”指《清议报》第一册。康有仪所译的“三千余字”,应该就是《清议报》 第一册所连载的《佳人奇遇》译文,因为两者字数大致相同,时间也完全 一致。
康有仪在前往横滨后,除担任《清议报》的翻译并兼任译稿的组稿工作 外,后来还兼任过横滨大同学校的教员,在横滨工作了一年有余,其间不断 与塾师山本宪保持书信往来。从这些往来书信中可以得知,《清议报》创办 当初,由于译稿缺乏,康有仪不得不求助于山本宪。山本宪不仅本人为《清 议报》撰写或翻译稿件,而且还发动数名弟子进行翻译。尽管这样,稿件还 是不足,康有仪于是“学译政治小说《佳人奇遇》四篇以充之”。康有仪作此 书信的时间在1899年1月11日,此时《清议报》已出第二册,第三、第四册 也已在编排。因此,他所译的《佳人奇遇》四篇顺次登载《清议报》应无疑问。
那么,康有仪此后有无继续进行此小说的翻译呢?虽然其后来的书信 中没有具体提到《佳人奇遇》这一书名,但如“弟子来就此职,每旬需译东文 几及万字,方能满卷”“弟子既就此职,则每期应用东文十一二三篇,是弟子 之责任”等,多次提到继续承担组稿并亲自翻译的内容。而且,康有仪在 1900年1月5日离开横滨回国前,一直任职于《清议报》馆和横滨大同学 校。根据这些事实推测,康有仪此后继续进行此小说翻译的可能性极大。 此外,《清议报》后来所登的译文与最初的相比,翻译风格和所出现的误译数 量没有明显的变化;康有仪的回国时间与《清议报》突然终止连载《佳人奇 遇》的时间也大致相吻合。这些都可以成为康有仪在回国之前继续进行了 小说翻译的佐证。小说从1898年12月《清议报》创刊号开始连载后,虽第 二十三册停载过一次,但至1900年2月一直未被终止。而在第三十五册 (1900年2月10日)连载完第十一卷卷末和第十二卷的卷首部分后,《清议 报》在无任何说明的情况下突然终止连载。为何突然终止,学界一直没有得 出令人满意的解释。笔者认为,这很可能与一直担任此小说翻译的康有仪 在此前回国有关。因为《清议报》最初登载《佳人奇遇》,也仅仅只是出于“每 旬文字未足”,康有仪才“学译政治小说《佳人奇遇》四篇以充之”,似乎并无 后来人们所认为的梁启超的深远考虑。而后《清议报》创刊已一年有余,翻 译稿件也已增多,加之主要当事人又已回国,终止连载也在常理之中了。


推荐内容


历史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