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網在綱,串貝成珠——《漢字古音表稿》讀後

所属栏目:文献语言

提 要:《漢字古音表稿》將《漢字古音手册》(增訂本)收録的漢字作成了聲韻調配合 表,對一些漢字的古韻歸部和開合等第進行了調整,嚴格區分漢字産生的時代,从音義結 合角度確立古音地位,減少了疊置現象,便於系統性地釐清上古音和中古音的對應關係, 也更符合漢語上古音的實際情況,對於古音研究有重要价值。
關鍵詞:聲韻調配合表;古韻歸部;音義結合
郭錫良《漢字古音表稿》是在《漢字古音手册》基礎上編成的一部上古音聲韻調配 合表,在此不揣淺陋,略談一下自己的閱讀心得。
雖然《表稿》收入了《手册》的全部漢字,但兩者因編寫目的不同,也存在一定的差 異。《手册》的核心价值是確立了一萬一千六七百字的中上古音韻地位,並以國際音標構 擬了這些漢字的中上古語音,對於漢語語音研究的學者來説,此書是必備的案頭工具書。 《表稿》是以上古韻部爲綱,參照古代韻圖編寫的原理,爲展現上古漢語聲韻調配合關係 而繪製的一種連續性表格。對照《表稿》,我們能夠更清楚地瞭解上古音韻系統以及確立 每一個漢字上古音韻地位的依據和緣由,因此《表稿》可看作《手册》的進一步解釋和補 充。當今關於上古音有多家構擬,存在的爭議也很多,檢驗一種上古音構擬是否合理,最 好的方法之一就是作聲韻調配合表。但是,像李方桂、斯塔羅斯金、鄭張尚芳、白一平和 沙加爾這幾家卻没有相應的聲韻調配合表。《手册》采用的是王力的古音系統和構擬,如 果將《手册》收録的漢字比喻爲散落沙灘的一粒粒五顔六色、形態各異的貝殼,《表稿》就 是將這些貝殼分門别類串連成線的珠網。以表格呈現的上古音韻系統,更能直觀地看出 既往構擬中存在的不足和問題,也能更好地服務於上古音研究。因此,對於一種系統而 科學的上古音構擬學説而言,單字字典和上古音配合表兩者缺一不可,經郭先生整理編 定的《手册》和《表稿》互爲補充,可謂相得益彰。
下面主要談談《表稿》對於音韻研究的价值。
(一)《表稿》釐清了上古音和中古音之間的對應關係,體現了古今語音系統的差别
顧炎武在《音學五書》中列《古音表》,展現其對古韻分部的看法,此後,學者們多用 表格的方式展現中上古語音間的對應,但清代的古音研究重在古韻分部,我們通過這些 表格只能看出一些韻部的分合關係。後來又有將漢字列入相應的聲韻調配合表,如劉賾 《説文最初聲母分列古本韻二十八部》、董同龢《上古音韻表稿》,但前者只是收入了《説 文》最初聲母,後者未列出中古反切,不能夠做全面細緻的對應和比較。而《表稿》彌補 了前人的不足,不僅儘可能地收入所有上古文獻出現的漢字,還詳細地列出中古韻母、反 切和今音,包含了相當多的語音信息,這對上古音的宏觀和微觀研究都是大有裨益的。
從顧炎武離析唐韻開始,清代的古音學家在古韻分部中都會根據實際情況將中古的 一個韻拆分到上古的不同韻部,這是由系統性的歷史語音演變所決定的。我們依《古音 表稿》所列中上古韻目製作了一張對照表,從中可以看出,約有一半的中古韻都進行了 拆分,尤其是陰聲韻的去聲韻目,同時歸到上古陰聲韻部和入聲韻部的占到了絕大多數。 熟悉王力上古聲調系統的人都知道,這是因爲中古陰聲韻的去聲字一部分來自於上古的 長入,例如庶聲系列的去聲字“蔗嗻樜&17898;蟅”,陳復華、何九盈歸到魚部,但《手册》和《表 稿》都歸到鐸部。從諧聲系列來看,庶聲的諧聲字除了“遮”字,中古都是去聲或入聲, 《表稿》將“蔗嗻樜&17898;蟅”列在鐸部,“遮”列在魚部,並將“遮”字處理爲陰入對轉到魚部, 顯然是更合適的。而貴聲系列的去聲字正好相反,《手册》《古韻通曉》都將這一系列的 字分别歸入微部和物部,《表稿》則全入微部。一方面是因爲貴聲無入聲字,另外《詩經》 涉及到貴聲字的三章也都是和微部字押韻(見《表稿》微部説明)。因此可以説,《表稿》 對陰聲韻去聲字歸部的處理,是綜合考慮了各種因素,更符合上古語音的實際狀況。
王力《漢語史稿》列出了先秦二十九個韻部和《廣韻》的對照表,我們將《手册》和《表 稿》與之比較,發現二者有一些差異,《表稿》的離析更細緻一些,有一些王書中列爲“不規 則變化”的韻目,《手册》和《表稿》都將之析出。我們以支韻爲例來看看這種改動的依據。
支韻最早是顧炎武離析出來的,分别歸到上古歌部和支部,此後江永《古韻標準》、江 有誥《音學十書》都是二分,王力也是如此,《漢語史稿》所列微部下的支韻字“毁委衰” 都是不規則變化。《表稿》則三分,將部分喉舌音的支韻字歸到了微部,列在微部開二的 表格中。微部開二除了列支韻外,還列有皆韻脣音,《史稿》即已列入皆韻,且列舉了代 表字“排俳”。當作成聲韻調配合表後,我們看到微部開二也就只有這兩個字,但支韻微 部字卻數量不少,如《表稿》所列,計有18字,此時再將之視爲不規則變化顯然不合理, 郭先生將支韻字列入微部開二,應是充分考慮了皆韻和支韻數量上的這種差異。



陰聲
入聲
陽聲
中古韻目 中古韻目 中古韻目
(以平賅上去)
平上聲(以平賅上) 去聲 入聲 去聲
之灰1/2 咍1/2 侯1/2
皆1/3脂1/4尤1/3
代1/4候1/3怪1/7
志1/2隊1/6宥1/6
德職麥1/2屋1/3 代1/4 怪1/7 志1/2
隊1/6宥1/6
登蒸耕1/2東1/3
幽豪1/2 肴1/3 尤1/3
蕭1/2
幼号1/4效1/5
宥1/6嘯1/4
沃覺1/3屋1/3錫1/4 号1/4 效1/5 宥1/6
嘯1/4
  
宵豪1/2肴1/3蕭1/2 号1/4效1/5笑1/2
嘯1/4
鐸1/2 覺1/3 藥1/2
錫1/4
号1/4 效1/5 笑1/2
嘯1/4
  
侯1/2肴1/3尤1/3模1/2
虞1/2
候1/3效1/5宥1/6
暮1/3遇1/4
燭屋1/3覺1/3
錫1/4
候1/3宥1/6遇1/4 鍾東1/3江1/2
魚模1/2麻1/2虞1/2 暮1/3禡1/3御1/2
遇1/4
陌鐸1/2藥1/2
昔1/2
暮1/3 禡1/3 御1/2
遇1/4
唐庚陽
佳1/2支1/3齊1/3 卦1/3寘1/4霽1/6 麥1/2昔1/2錫1/4 卦1/3寘1/4霽1/6 清青耕1/2
皆1/3齊1/3脂1/4 至1/6霽1/6怪1/7 櫛黠1/3質1/2
屑1/2術1/2
怪1/7 代1/4 至1/6
霽1/6
臻真1/2諄1/2
山1/3仙1/3先1/3
微灰1/2 咍1/2 皆1/3
支1/3脂1/4
未1/2怪1/7寘1/4
至1/6隊1/6
物没迄質1/2術1/2
黠1/3
未1/2 代1/4 怪1/7
至1/6隊
痕欣魂文真1/2
諄1/2山1/3先1/3
仙1/3
歌戈麻1/2佳1/2支1/3
齊1/3脂1/4
箇過禡1/3卦1/3
寘1/4至1/6
曷鎋薛月末黠1/3
屑1/2
夬發泰1/2 怪1/7
祭1/3
寒桓删元山1/3
仙1/3先1/3
    盍狎乏業葉1/2
帖1/2合1/2洽1/2
泰1/2霽1/6 談銜嚴覃1/2
鹽1/2添1/2咸1/2
凡1/2
    緝合1/2洽1/2帖1/2
葉1/2
隊1/3祭1/3至1/6 侵冬覃1/2咸1/2
添1/2鹽1/2江1/2
東1/3凡


説明:表格中所標數字只是表明分布,如1/2表示此中古韻分布在上古兩個韻部,1/3表示分布在上古三 個韻部,以此類推。
對《廣韻》的離析是古音研究中很重要的一個環節,很多古音學者都做過這方面的 工作,但各家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差異,《表稿》正可以用來檢驗各家離析的優劣。劉頤 《聲韻學表解》下篇《古音之屬》列有“二百六韻之離合分隸二十八部”表,可看作黄侃古 韻學説的代表,其中分合和王力不盡相同。我們以薛韻爲例,結合《表稿》加以分析之。
《漢語史稿》和《表稿》都將薛韻列入月部三等,未加離析,但《表解》在屑部(即質 部)下列有“薛1/3”,月部下列“薛2/3”。對照《表稿》,我們可以列出中古薛韻的分布(月 部字省略):


韻部 質部 物部 葉部 緝部
漢字&17053;&55397;&56758;拙炪&19132;茁 緤渫除去


即便算上物部字,和月部的薛韻字相比,所占數量都是很少的,況且還有葉、緝部字, 兩相權衡,應該説《表稿》的處理比《表解》更爲合理。《表稿》中類似的韻還不少,如沃 韻,《表解》半歸覺部半歸藥部,《表稿》則全歸覺部;陌韻,《表解》2/3歸鐸部,1/3歸錫部, 《表稿》全歸鐸部等等,只要如上查看一下《表稿》中各韻在上古的分布和數量就能明了。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正因爲《表稿》列出了聲韻調配合關係,並標出反切,注明中古音韻 地位,我們才可以發現過往研究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形成準確的判斷,因此《表稿》是我 們進行古音研究不可或缺的參考。
(二)《表稿》有助於我們瞭解《手册》中一些字古韻歸屬的原因,同時也對部分字的 古韻歸部進行了重新論定
由於一些系統性的變更,《手册》對《史稿》中部分聲符的歸部進行了更改,如《手 册》中提到的將-p尾入聲韻中的去聲字改爲緝葉部,因爲“例言”中特别加以説明,讀者 較易明白。除此之外,《手册》還有不少更改並没有標出,現在我們利用《表稿》中的聲韻 調配合表來看這些諧聲字的分布,就能明白其中的緣由。
以臽聲爲例,王力《漢語音韻》所附諧聲表中將之列爲侵部,但《手册》歸到談部, 《表稿》承襲《手册》。我們將臽聲的諧聲字放在《表稿》的聲韻調配合表中來看,就很 清楚這裏涉及中古覃韻部分字的上古歸屬,《史稿》將覃韻全歸到侵部,因此上聲感韻 的“淊欿蜭惂埳窞萏&55388;&56452;”這些字也爲侵部,但《表稿》將覃韻字離析了出來,這部分字就 歸到了談部合口一等。還比如“黔”字,《史稿》列在談部字下,但《手册》和《表稿》都 歸到侵部。一方面可能與聲符“今”有關,從今聲的字基本都在侵部,另一方面也可能與 鹽韻的上古歸屬有關,《史稿》未對鹽韻進行離析,都歸入談部,因此也將鹽韻的“黔”字 歸入談部,但《表稿》將部分喉齒音的鹽韻離析出來,歸到了侵部開口四等。自段玉裁 的《古十七部諧聲表》以來,對於聲符的韻部歸屬一直都是古音學家必談而又爭議最多 的問題,从《古韻通曉》所列各家諧聲異同表已可管窺一二。即便同爲王力的古音系 統,《古韻通曉》和《手册》也多有不同。如今借助《表稿》提供的各種信息,我們不僅 可以瞭解爭議存在的原因,還可以進行更深入的分析,這必將推動古音研究的進一步 發展。
在《手册》中,郭先生談到了古韻歸部的三種參考因素:一是古詩文的押韻材料,二 是諧聲系統,三是《切韻》對應規律,而首要因素就是詩文押韻。《手册》之所以將很多同 聲符歸到陰入兩部,就是考慮到了《詩經》《楚辭》等押韻材料,另外還有中上古的語音對 應規律。我們看到,《表稿》對《手册》上一些韻部歸類不妥之處又重新進行了修定,而 修定依據的原則是一以貫之的,例如“弔”字,《手册》將之列入藥部,但《表稿》改爲宵 部。除了諧聲的證據外,主要參考了《詩經·檜風·匪風》二章中的“飄嘌弔”宵部押韻的 證據。又比如孝聲,《手册》將“孝”字以及從孝得聲的“哮&55366;&56755;”都列爲宵部,但《表稿》全 改爲幽部。從《詩經》韻譜來看“孝”字確和幽部字押韻,《大雅·文王有聲》三章:猶孝。 另外,《詩經》中有一些之幽合韻的例子,《周頌·閔予小子》:(子)造疚考孝,因此這個例 子中的“孝”也當看作幽部字。我們還可以再補充一些例子,《禮記·祭統》:“孝者,畜也, 順於道不逆於倫是之謂畜。”《釋名》:“孝,好也。愛好父母如所説好也。”“畜”爲覺部, “好”爲幽部,也可以證明“孝”當歸爲幽部而非宵部。
值得提出的是,《表稿》在諧聲字的歸部上,還特别注意區分音類演變發生的時代, 比如“黽”字,《手册》依讀音和意義分列兩部:黽蛙的一種(耿韻,měng),列陽部;黽勉 (耿韻,又軫韻,mǐn),列蒸部。但《表稿》指出,先秦陽部二等一般只有庚韻字,没有耕韻 字,庚、耕兩韻相混是東漢以後的事情。因此《表稿》將原《手册》中列入陽部的黽聲字 都改歸了蒸部。
(三)《表稿》對《漢語史稿》設立的上古音的開合等第以及中古韻類歸屬進行了調 整,減少了表格中的大量重疊現象
《手册》已經對《史稿》作了一些調整,主要是增補了一些新的韻類(見例言)。當把 《手册》改編爲聲韻調配合表後,出現了大量同聲母、同開合、同等第的重疊現象,怎樣解 釋這種現象呢? 《表稿》在《手册》基礎上又增添了一些新的韻類,如侯部增補開口二等 和合口一等,也合併了一些韻類,如之部合口二等併入合口一等,質部合口二等併入合口 一等。這些韻類有的是從陰陽入相配增入,有的是因字太少而合併,涉及到的字都不多。 相比於《手册》,《表稿》在韻類劃分上最大的變化就是閉口韻緝侵葉談四部,如下表所示:


韻部 《手册》韻類 《表稿》韻類
開口 合口 開口 合口
一、二、三、四 一、三 一、二、三、四 一、三、四
一、二、三、四 一、二、三、四 一、二、三、四 一、二、三、四
一、二、三、四 一、二、三、四 一、二、三、四
一、二、三、四 一、二、三、四 一、二、三、四


將原本屬於談部開口的覃咸嚴三韻的字移到合口一、二、四等,葉部開口的合、洽、業 三韻移到合口一、二、四等,緝部開口三等的葉韻字移到合口四等。調整之前,談部的重 疊有16例,葉部有9例。調整之後,就只剩下談部4例,同時緝部葉韻的5例重疊也分 開了。談葉部增設合口韻部,不僅解決了系統中大量的重疊現象,還解釋了談部合口異 化不同於侵部的問題,可謂一舉兩得。
除了閉口韻,《表稿》其他韻部也有很多重疊,孫玉文(2017)稱之爲“上古韻重現 象”,采用將上古一、二、三等韻各分兩類韻的方法來解釋上古到中古的韻母演變,並重新 構擬了上古的介音系統。若非《表稿》聲韻調配合表提供的巨量信息,這樣系統性的研 究工作是很難展開的。因此,評价一種古音系統是否科學合理,聲韻調配合表是必不可 少的,就如同《表稿》,當發現了三等韻中大量的“韻重現象”後,才會想到是否三等韻要 分兩類,再擴展到一、二等韻,那上古介音是否要重新討論呢?一步步追問和探索,上古 音的研究才可以逐漸深入。
大家都知道聲韻調配合表中的大量重疊現象是不合理的,反過來,若一種古音系統 的聲韻調配合表中出現了大量的空格,這種現象同樣也值得反思。李建强曾對高本漢 《漢文典》中的複聲母和相關聲母字作過聲韻調配合表,結果發現有的複聲母只能和一兩 個韻母配合,甚至只能拼一兩個字,不太符合音位構擬的系統性原則。我們允許少量空 格的存在,但如果表格中出現了大量的空格,這種構擬的科學性就值得重新考慮。
(四)《表稿》在確立漢字的古音地位時,注重區分時代和音義結合
《手册》增訂本除了增補了四千多字以外,最大的改動就是對多音字注明釋義。一些 多音字雖然讀音有别但差異不大,仍屬同一韻部,其中有不少是上古音變構詞的反映(參 看孫玉文2015、張忠堂)。但也有一些字則分屬兩部,其中又以分屬陰入相配的兩部爲 多,如“弔”,中古讀多嘯切,《説文》“問終也”,表示弔唁一義入宵部;中古讀都歷切,《爾 雅》“至也”一義入藥部。又如“數”字分屬侯部和屋部,“閡”字分屬之部和職部等等。 還有分屬兩類陰聲韻部,如“棓”,中古步項切,表示棒義入東部;中古蒲回切,表示姓入之 部。諸如此類,《表稿》不光全部承襲下來,還作了少量的補充,對上古音研究來説,不管 是查找古音地位,還是分析古音系統,《表稿》的這些材料都具有重要的參考意義。
在古音研究中,音義結合非常重要,但過去的很多學者都没有足夠重視這一點,在 古音構擬中出現了一些問題。比如拙文《〈説文〉“辥聲”諧聲系列古音考》提到的“辥 (薛)”字,當讀疑母時,表示“乂”,引申有罪孼、治理的含義,但因在後世中被“孼、蠥”等 字取代,這一讀音在韻書中就没有得到保留。《説文》和《廣韻》的私列切實際上表示國 名和姓氏,與其本義並無任何聯繫。但一些主張古有複輔音的學者將此字作爲構擬*s&331;- 複輔音的一個重要依據,顯然是不合適的。類似的例子還有“契”,讀溪母時表示“書契、 刻畫或用在‘契闊’一詞中”,讀心母時表示殷之始祖,兩個意義也没有任何聯繫。有些 學者認爲構擬的*s-有使動化、名謂化、標志心理狀態等功能,但在“辥、契”這兩個例子 中是行不通的。《表稿》“契”字分兩處收在月部開三心母和開四溪母,是注意到了讀音 和意義的匹配。不過,“辥(薛)”字還只是收了心母一個讀音,因爲讀疑母的例子大多出 現在先秦古文字材料中,而《手册》收字以《説文》和傳世文獻爲主要依據。
此外,《表稿》還注意到了時代的區分,只收東漢以前已有的漢字,所以一些後起的 讀音都没有囊括在内。但現在我們一些研究古音的學者,卻不大注重所收録漢字的時 代,誤將一些東漢以後出現的字作爲構擬古音的材料,或者爲一些後起的讀音構擬古音, 這些作法也都是不合適的,比如“坄”字,《廣韻》收有二音:侯韻“陶&16811;。度侯切”;昔韻 “喪家塊竈,《説文》曰:陶竈&16811;也。垼,上同。營隻切”。王一、王二、王三侯韻度侯反下均 無此字,可知《廣韻》度侯切收“坄”很可能是後人增入的,《切韻》或許原本就没有此音。 究其原因,當是從殳得聲之字多爲舌音字,“投”又音度侯切,遂誤從字形認爲“坄”亦從 殳得聲,正如葛信益所言“度侯切乃誤認殳爲聲耳”。鄭張尚芳《上古音系·古音字表》對 “坄”的度侯一音雖然注明了訛讀,但仍擬有*doo的上古音。《表稿》就只在錫部合口三 等收入營隻切一個讀音。
綜上,《漢字古音表稿》以一種直觀的形式向讀者呈現了上古音系統,也使得其中的 很多問題得到凸顯,對於相關問題的深入研究有着重要意義。因此,我們期待此書早日 出版,也希望能夠引起音韻學界更廣泛的討論。
參考文獻
陳復華、何九盈 《古韻通曉》,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7年
葛信益 《〈廣韻〉訛奪舉正》,《廣韻叢考》,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1993年
郭錫良 《漢字古音手册》(增訂本),商務印書館2010年
—— 《漢字古音表稿》,《文獻語言學》第八輯,中華書局2018年
李建强 《對複輔音學説的疑問》,《湖北大學學報》2007年第1期
劉 賾 《聲韻學表解》,商務印書館1934年
孫玉文 《漢語變調構詞考辨》,商務印書館2015年
—— 《上古漢語韻重現象研究——爲慶祝郭錫良先生八十五華誕而作》,《語言學論叢》第五十五輯, 商務印書館2017年
王 力主編 《古代漢語》第二册,中華書局1999年
王 力 《漢語史稿》,中華書局2004年
—— 《漢語音韻》,中華書局2013年
張忠堂 《漢語變聲構詞研究》,中國書籍出版社2012年
鄭 妞 《〈説文〉“辥聲”諧聲系列古音考》,《中國音韻學》,萬象出版社2012年


推荐内容


汉语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