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本漢複聲母學説相關問題再探討——讀郭錫良《漢字古音表稿》

所属栏目:文献语言

提 要:和《漢文典》相比,《漢字古音表稿》收字更完備,與中古音的對應更精準,爲上 古音的討論提供了更豐富的線索。先前解釋成複聲母的現象,還可以有其他更優越的 解釋。
關鍵詞:複聲母;形音義結合;變聲構詞。

一、引 言


大概是三年前吧,我就收到雷瑭洵製作的《漢字古音手册》(增訂本)聲韻調配合表, 這個表爲我平時的教學和科研提供了很大的便利,非常佩服他的毅力與無私。最近,郭 錫良先生在此基礎上親自修訂,在每一韻部之後增加了該部諧聲字表、《詩經》《楚辭》韻 譜、合韻譜,另外還有很細緻的説明,定名爲《漢字古音表稿》,把上古同音字組和中古韻 書的小韻之間的複雜關係直觀地展現了出來,上古音系和中古音系的各個細節都建立了 對應關係,這將有力地推動漢語語音史的研究。
下面結合複聲母學説,談一點感想。
先前根據高本漢的《漢文典》,我們發現高本漢構擬的複聲母所拼合的音節和相關聲 母拼合的音節之間絕大多數呈現互補分布,有的複聲母只能和一兩個韻母、甚至只和一 兩個字相拼,同一韻部中,複聲母和單聲母拼合能力相差太大。這種複聲母學説不符合 音位的系統性原則,深層次矛盾重重。
《漢文典》收字大概有7000餘個,分爲1260個諧聲字組。《漢字古音表稿》收字 一万二千來個,比《漢文典》收字多出五千字左右。分散到每个音节中,《漢字古音表稿》 所補充的字,如果涉及到不同的聲旁,從複聲母的視角來看,有可能剥離出不同的聲母。 而且《漢文典》構擬的上古音没有明確標注聲調,以此爲基礎製作的音節表,不能直觀地 表現出聲調方面的對立或互補。因此把《漢文典》中複聲母音節和《漢字古音表稿》相 關内容相比較,意義是重大的。
構擬複聲母,最主要的證據是所謂的特殊諧聲,近些年來,對相關問題的研究取得了 深入的進展。孫玉文《上古漢語特殊諧聲中聲母出現特殊變化的大致時代的一些例證》 證明絕大多數所謂特殊諧聲,在上古内部,讀音已經分化;《諧聲系列與上古音》《諧聲層 級與上古音》證明諧聲現象是分層級的,同一層内部語音要求嚴格,所謂特殊諧聲往往發 生在不同層級之間,所占的比例是很小的。郭錫良《也談古漢語複輔音問題》提出一字 多讀是漢字表達漢語的方式、規律。孫玉文《從諧聲層級和聲符異讀看百年來的上古複 輔音構擬》進一步論證了這個觀點,認爲既往所認定的例外諧聲,幾乎都是合乎語音相通 通例的諧聲,不是例外諧聲;看作例外諧聲,是對象形、指事、會意階段漢字一字多用、一 字多音現象的嚴重忽視。同形字、訓讀字、假借字都會造成一個字形有異讀。這些研究 基本上形成了複聲母觀點之外解釋所謂特殊諧聲的理論系統。
在此基礎上,還有一些問題可以探討。比如説,具體某個時期,存在異讀的漢字哪種 讀法占優勢、每个異讀的具體成因是什么等等。這些問題的解決,須要對古文字研究有 很深的修養。我本人是古文字研究的門外漢,不過願意提供自己粗淺的看法,供方家進 一步研究,也希望得到大家的批評。古文字考釋方面的研究存在不少分歧,爲了避免麻 煩,我主要參考了白於藍、黄德寬等,相關的分歧没有討論,將來大家批評指正的地方一 定很多。
由於時間和精力有限,本文只舉例討論高本漢gl-聲母中的一部分,其他内容,留待 以后有機會再補充。

二、《漢文典》複聲母音節與《漢字古音表稿》的比較與分析


1.《漢文典》


glan 闌瀾爛蘭


《漢字古音表稿》(依平上去聲排列):


來lan 〈落干〉蘭澜闌讕欄棚欄&55395;&56827;籣&13843;〈(集)郎干〉灡(lán) 〈落旱〉嬾(lǎn) 〈郎旰〉爛爤瀾瀾漫糷(làn)


平聲,絕大多數爲闌聲字,只有一個“”爲&18188;聲。“”字上古已見,《説文》:“, 妄入宫掖也。從門,&18188;聲。讀若闌。”大徐洛干切。《漢文典》第178組是&18188;聲字,但是未 收“&18188;”字。其他的來母一等&18188;聲字如“&18188;巒欒灓鑾鸞”、三等字“臠孌戀攣”聲母都擬爲 bl-,照此推測,字聲母亦應擬爲bl-。但是依《説文》“讀若闌”,則又當擬爲gl-。或許爲 了避開這個矛盾,高氏未收此字。實際上,“闌蘭瀾讕欄”等與“”周秦兩漢時期俱爲來 母,不當有對立。《史記》《漢書》多次出現表示“妄入”之義的“闌”字,應該是“”的通 假字。《説文》“讀若闌”是明通假。&18188;聲字一般在元部合口,只有“”讀開口。
根據《簡帛古書通假字大系》,“&18188;”通來母字“攣欒鸞”一共4次,通幫母字“變”1 次,通明母字“蠻”2次。 “&18188;”一字多讀。
《説文》:“&18188;,亂也。一曰治也。一曰不絕也。從言、絲。”大徐吕員切。裘錫圭認爲 古文字字形中,“&18188;”字所從的並非“絲”,而是“&xf186;”。“&xf186;”與“聯”音義近。不過,“聯” 是元部開口,而&18188;聲字絕大多數都在元部合口(脣音無開合對立),一般情況下,開合口不 互相諧聲。所以“&18188;”和“&xf186;”恐怕不是普通的諧聲,興許有變韻構詞的因素。
《説文》:“變,更也。從支,&18188;聲。”《古文字譜系疏證》認爲“變亦含有與未變時連 續之意”,則“變”所從的聲旁與讀來母的“&18188;”爲變聲構詞。“蠻矕”亦從讀脣音的“&18188;” 得聲。
《説文》:“彎,持弓關矢也。從弓,&18188;聲。”大徐烏關切。段注:“凡兩相交曰關。如以 木横持兩屝也。矢桰檃於弦,而鏑出弓背外,是兩耑相交也。”相交義與聯接義之間可能 有引申關係,聲母發生了變化,是變聲構詞。“&15035;”應該是從讀牙喉音的“&18188;”得聲。
綜上所述,由於“&18188;”一字多讀而導致了&18188;聲字讀來母、脣音、牙喉音等多個發音部 位。 “&18188;”一字多讀的原因很可能是變聲構詞。
上聲,“嬾”《漢文典》未收。《説文》:“嬾,懈也,怠也。一曰臥也。從女,賴聲。”大 徐洛旱切。段注:“此音於合韻得之。古音蓋在十五部。”《王力古漢語字典》認爲“賴嬾 懶”同源:“三字同爲來母,古音‘賴’在月部,‘嬾’和“懶’在元部。是陽入對轉。‘懶’ 是‘嬾’的俗體,是懈怠、懶惰的意思。‘依賴’與‘懈怠’在意義上也是相關聯的。”則 “嬾”和“賴”是變韻構詞。
去聲,全是闌聲字,無對立音節的可能。
2.《漢文典》


glian 湅欄


《漢字古音表稿》


來lian 〈落賢〉蓮(lián) 〈郎甸〉練鍊楝僆雞雛萰湅&55375;&57290;〈(集)〉煉欄木名(liàn)


柬,柬擇,上古讀見母。煉鍊,治金;湅,熟絲;&55375;&57290;,辟&55375;&57290;鐵也;楝,楝木,楝葉之灰可以漚 絲帛。以上諸詞都讀來母,都有去粗存精之語源義,應該是由“柬擇”之“柬”派生而來, 是變聲構詞。不必擬爲複聲母。闌聲字和連聲字都讀來母,也没有理由構擬複聲母。
3.《漢文典》


glwɑr 倮裸臝蠃


《漢字古音表稿》


來lua 〈落戈〉騾驘螺蠃&55395;&56352;覼〈(集)盧
戈〉覶(luó)
〈郎果〉裸躶瘰臝蓏蠃蜾蠃〈(集)魯
果〉倮&55372;&57222;(luǒ)
〈魯過〉&16852;&17204;&15483;(luò)


高本漢爲“倮裸臝蠃”構擬複聲母,是因爲“倮裸”果聲,但讀來母,“裸”又寫作 “臝”。《説文》:“&55389;&57209;,袒也。從衣,&55372;&57222;聲。裸或從果。”大徐郎果切。王力《同源字典》認爲 “臝(裸倮)”和“露”同源,歌鐸通轉。 由此來看,來母的讀法至晚周秦兩漢已經存在。
“裸”又讀匣母,《左傳·僖公二十三年》:“及曹,曹共公聞其駢脅,欲觀其裸。浴,薄 而觀之。”釋文:“裸,力果反。又户化反。”《文選·謝惠連〈雪賦〉》:“北户墐扉,裸胡卦壤 垂繒。”李善注:“《東夷傳》曰:‘倭國東四千餘里,裸人國也。’”《禮記·曲禮》:“爲大夫累 之。”注:“累,倮也。謂不巾覆也。”釋文:“倮也,力果反,沈胡瓦反。”《禮記·月令》:“其蟲 倮。”釋文:“蟲倮,力果反,虎豹之屬,淺毛者。又乎瓦反。”《史記·殷本紀》:“使男女裸。” 正義:“胡瓦反。”《南越列傳》:“其西甌駱裸國。”索隱:“躶國,音和寡反。躶,露形也。”
匣母一讀,慧琳認爲是避俗諱的借音,本音是來母。《慧琳音義》卷三十五:“倮形,華 瓦反,借音,用以避俗諱。本音螺果反。”卷三十九:“倮走,上華瓦反,倮露肉袒也。本音 騾果反。古音貫,今以爲嫌,時人語皆避之,故有上音耳。”卷二十九:“裸者,上華瓦反,順 俗音也。正音魯果反。”
《説文》:“稞,穀之善者。從禾,果聲。一曰無皮穀。”大徐胡瓦切。段注:“一曰無皮 穀,謂穀中有去稃者也。此義當讀如裸。”這指出了“無皮穀”和“坦露”之間存在語義聯 繫,可能是變聲構詞。這樣看來,讀來母的“裸”用牙喉音字“果”作聲旁就是可以理解 的了。不必擬爲複聲母。
4.《漢文典》


glɑm 濫藍覽攬


《漢字古音表稿》


來lam <魯甘>藍襤&19472;籃<(集)盧甘>
蘫&55368;&56673;厱(lán)
<盧敢>覽擥攬<(集)魯敢>&14940;
(lǎn)
<盧瞰>濫&55394;&56552;爁&14126;嚂貪吃(làn)


監聲字中,讀牙音的有3個:鑑&55380;&57096;檻;讀來母的有8個:藍&55368;&56673;襤&14126;&55394;&56552;擥籃&19472;,“濫”來、 匣兩讀。 8個讀來母的字中,“&55368;&56673;襤”是“藍縷”之藍的分化字,和“藍”音近,與讀見母的 “監”没有直接關係。 “&14126;”是表示過度意思的“濫”的分化字。&55394;&56552;,按清人的觀點,是“濫 觴”之“濫”的分化字,這些都和讀見母的“監”没有直接關係。這樣,至少4個讀來母的字 和讀見母的聲旁没有直接關係。其餘讀來母的字也可能仿照諧聲系列中的一個讀來母的 字,比如“藍”,來造新字。“藍”字上古應該讀來母。所以這組字上古應該都讀來母。
《説文》:“監,臨下也。 從臥&17939;省聲。”大徐古銜切。 又:“覽,觀也。 從見、監,監亦 聲。”大徐盧敢切。從《説文》來看“覧”和“監”之間有明顯的詞義引申關係,存在變聲 構詞。這可能是導致監聲字有見母、來母兩讀的原因。
厱,《漢文典》未收。《説文》:“厱諸,治玉石也。從厂,僉聲。讀若藍。”大徐魯甘切。 這個詞亦寫作“礛&16628;、礛諸”。 “厱礛”《淮南子》高誘注、《玉篇》《名義》都注來母音,《切 韻》系韻書注見母音。
《淮南子·説山訓》:“玉待礛諸而成器,有千金之璧而無錙錘之礛諸。”高誘注:“礛 諸,攻玉之石,言物待賤而貴者也。礛,讀廉,或直言藍也。”張雙棣箋釋引吳承仕《淮南 舊注校理》:“《説文》字作‘厱’,讀若藍,字又作‘磏’,讀若鐮,此作礛。厱、磏、礛同屬談 部,實一字耳。注就作礛讀廉,今本奪一‘讀’字。《説林訓》注‘礛讀’,奪一‘藍’字,《脩 務訓》注‘礛讀廉氏之廉,一曰濫也’可證。”《淮南子·説林訓》:“璧瑗成器,礛諸之功。” 高誘注:“礛諸,治玉之石。《詩》云:‘他山之石,可以爲錯。’礛讀一曰廉氏之廉。”何寧 按:“注當作‘礛讀廉氏之廉,一曰濫也’。依《脩務篇》高注改。蓋高讀廉而許讀藍。”《淮 南子·脩務訓》:“玉堅無敵,鏤以爲獸,首尾成形,礛諸之功。”高誘注:“礛諸,治玉之石。 《詩》云‘他山之石,可以爲厝’是。礛讀廉氏之廉,一曰濫也。”
《篆隸萬象名義》厂部:“厱,來含反。治玉名。”《原本玉篇殘卷》厂部:“厱,來甘反。 《説文》:‘厱諸,治玉石也。’字書或爲{}字,在夕部。”厱字也寫作“礛”,字書注來母 音。《篆隸萬象名義》石部:“礛,力甘反,青礪。”《原本玉篇殘卷》石部:“礛,力甘反。《淮 南》:‘璧成器,礛之功。’許叔重曰:‘治玉之石也。’《埤蒼》:‘青礪也。’《説文》爲厱字,在 厂部也。”
《切韻》系韻書的處理與此不同。殘卷中,似乎没有作字頭的“治玉石”之“厱”。 “礛”字讀銜韻古銜切。《切三》(S2071)、《廣韻》銜韻古銜切:“礛,礛&16628;,青礪。”《王一》 (P2011 )古銜切:“礛,礛&16628;,青礪,可以攻玉。亦作厱。”《王三》古銜切:“礛,礛&16628;,青礪 石。”只有裴務齊正字本《刊謬補缺切韻》兩讀:古銜切:“礛,礛&16628;,青礪也。”談韻盧甘切: “礛,礛&16628;,青礪。”
霍有光認爲,古代玉器加工有不同的階段,比如説,簡單琢磨、打孔、切片(開料)等, 使用工具的硬度也是不同的,解玉砂亦有多種,比如石英砂、石榴子石砂、剛玉砂(硬度從 低到高排列)。由此來看,不同的讀音,或者是因爲所指的工具不同。高誘注:“礛讀一曰 廉氏之廉。”《説文》:“廉,仄也。”段注:“謂偪仄也。”《釋名》:“廉,斂也。”孫玉文《漢語 變調構詞考辨》認爲“廉”從“斂”派生,指堂屋的收束部分。《廣韻》:“&55381;&56733;,赤礪石。”以 上材料是一類,或許指石榴子石砂之類的工具。《切韻》系韻書“礛(&16628;)”讀見母,訓爲 “青礪”。&13579;,《廣韻》古銜切,細切。或許指剛玉砂之類的工具。由於所指不同,聲母有差 異是可以理解的,不必從複聲母角度解釋。
5.《漢文典》


gliam 獫斂蘞溓熑廉


《漢字古音表稿》


來lǐam <力鹽>廉鐮鎌&55396;&56609;&14424;簾薕籨鬑覝<(集)離鹽>磏螊(lián) <良冉>斂撿拱也薟蘝&19281;(liǎn)


高本漢構擬gl,主要是因爲僉聲字、兼聲字都諧牙喉音和來母。實際上,這類諧聲更 大的可能是一字多音。表示“長喙犬”之義的“獫”讀來母音,“獫狁”之“獫”讀曉母音, 二者所表示的詞不同。根據《簡帛古書通假字大系》,“僉”與群母字“儉”通10例,與曉 母字“險”通3例,與來母字“斂”通5例,與清母字“憯”通1例。可見“僉”一字多讀。 《説文》:“儉,約也。從人,僉聲。”段注:“約者,纏束也。儉者,不敢放侈之意。”《説文》: “斂,收也。從攴,僉聲。”“儉”和“斂”在語義上有明顯的聯繫,可能存在變聲構詞。《説 文》:“僉,皆也。從亼從吅從从。”段注:“吅,驚嘑也。从,相聽也。”對這個字形,現在還 有其他的解釋,不過對其所記録的詞義好像没什么分歧。僉爲衆共之辭,與“不放侈”似 有語義上的聯繫,可能也會存在變聲構詞。
“兼”字多讀。王力《同源字典》“縑鶼鰜”均與“兼”同源,讀音相同。《釋名》:“廉, 斂也。”説明當時應該讀來母,而戰國秦漢的簡牘帛書中,“兼”讀爲“廉”的很常見,白於 藍收了22例。説明古文字中一字多音的現象比較普遍,不必構擬複聲母。談部没有讀 來母的聲首,爲讀來母的詞造字時,只能選擇其他聲母字表示讀音。這或許也是兼聲、僉 聲字一部分讀來母的原因。
6.《漢文典》


gli&601;m 婪惏
gl&601;m 林淋霖琳
bl&601;m


《漢字古音表稿》


來l&601;m <盧含>婪惏嵐葻啉&55363;&56642;(lán) <盧感>壈顲(lǎn)
來lǐ&601;m <力尋>林琳淋臨痳瀶霖<(集)犂針>碄惏惏慄(lín) <力稔>廩&13357;懍菻凜&55376;&57261;<(集)力錦>稟&13357;(lǐn)))


《説文》:“禁,吉凶之忌也。從示,林聲。”高本漢構擬禁的上古音爲kl&601;m。相應的, “婪惏”與“林淋霖琳”也構擬爲複聲母。不過段注:“禁忌雙聲。”孫玉文《漢語變調構詞 考辯》認爲“&15346;”由“禁”派生而來。《方言》:“&15346;,格也。”注:“今之竹木格是也。”音義: “&15346;,音禁惡。”由此來看,“禁”至晚在周秦兩漢都讀牙喉音。“禁”字的出現似乎比較晚。 黄德寬主編的“古漢字字形表系列”,直到《秦文字字形表》中才出現“禁”字,出現在《睡 虎地秦墓竹簡》中。據白於藍,簡帛文獻中,“禁”與“襟咸”通假,也是牙喉音。説明在 秦漢時代,“禁”應該讀見母,《説文》從林得聲,那麽這個“林”字恐怕該讀牙喉音。
“林”至晚在戰國時就有來母一讀,主要證據有雙聲聯綿詞“琳瑯、惏悷、惏栗、林離、 淋漓”;帛書《周易》中,“臨”寫作“林”。黄德寬認爲,“林”會叢林之意。“惏、婪”均有 貪義,“痳、淋、霖”等字均含有多意。當是同一個詞族。
“林”爲什么一字多讀?我還没有成熟的看法。不過,《集韻》感韻:“婪,卜人詐告 吉凶也。”和《説文》訓爲“吉凶之忌”的“禁”似乎在一個語義場。二者詞義可能有 關係。
《漢文典》“稟”上古音pl&601;m,“廩”上古音bl&601;m。主要根據是《説文》收“&13357;稟” 二字,大徐“&13357;”力甚切,“稟”筆錦切。不過按《説文》,“稟”從&13357;從禾,非形聲。據此 構擬複聲母,不妥。黄德寬認爲“&13357;”象倉廩之形,“&13357;、稟、廩”一字分化。上古先民多 以爲穀物等糧食爲上天之恩賜,從倉廩中發放糧食賑濟平民與上天之賜意同,故“廩” 又引申有稟受、稟承之義。由此看來,在派生過程中發生了聲母變化,是變聲構詞,與 複聲母無關。
7.《漢文典》


gl&601;p 立笠粒苙


《漢字古音表稿》


來lǐwp <力入>立粒笠鴗苙(lì)


《説文》:“泣,無聲出涕曰泣,從水,立聲。”大徐去急切。《漢文典》“泣”爲kl&601;p, “立”爲gl&601;p。《周禮·小宗伯》:“掌建國之神位。”鄭玄注:“故書‘位’作‘立’。鄭司農 云:‘立’讀爲‘位’。古者‘立’‘位’同字。古文《春秋經》‘公即位’爲‘公即立’。”古文 字材料確實如此,據白於藍,簡帛文獻中,該是“位”而寫作“立”的有120餘個,而“位” 出現較少。看來“位”是“立”的分化字,黄德寬認爲,“位莅”均從“立”派生。“位”讀 喻三,上古應該歸匣母,從詞的角度看,“位”和“立”應該是變聲構詞。在“位”字出現之 前,“立”一字多音。“泣”從匣母聲旁得聲,是符合諧聲原則的。
8.《漢文典》


la&331; 良粮俍
gla&331; 倞亮掠涼諒


《漢字古音表稿》


来lǐɑ&331; <吕張>良梁粱粮糧涼&55397;&56812;&55397;&56833;
量度椋&15937;&18684;輬<(集)>俍
(liáng)
<良奘>兩倆緉蜽魎<(集)
里飬>从裲(liǎng)
<力讓>亮諒兩踉量容量&55372;&56629;&55372;&56628;&16438;涼薄也
(liàng)<(又)離灼>掠(lüè)<(集)
力讓>&55372;&56628;薄也索取(liàng)


《説文》“掠涼諒”等俱從京得聲,所以高本漢將其構擬爲複聲母,與“良粮俍”形成 對立。
相關研究表明,“京、涼”等字的讀音在上古時期已經是單聲母,“京”是見母,“涼” 是來母。 從詞義的分化來看,從京得聲的7個來母字中,“輬&55397;&56812;&18684;&15937;&55372;&56628;”都是“涼”的分 化字,“椋”也可能從讀來母的“涼”得聲,而非直接和見母字“京”諧聲,所以見母諧來 母只能算一個,並不占優勢。“京”字早期應該是一字多音,據白於藍,該寫作“諒”卻寫 成“京”的有6例,該寫作“景”卻寫成“京”的有3例。京,象高臺上有建筑物之形。《説 文》無“亮”字,《六書故》引唐本《説文》:“亮,明也。從儿高省。”段注據補:“人處高則 明,故其字從儿、高。明者可以佐人,故《釋詁》曰:‘亮,相導也。’”從古文字來看,“高” 與“京”上部構形是相同的,與其説是“從高省”,不如説是“從京省,京亦聲”。“京”和 “亮”之間有詞義聯繫,應該是派生關係。聲母發生了變化,是變聲構詞。這或許是“京” 一字多音的原因。
9.《漢文典》


glɑk 洛烙絡酪雒駱珞落 glak glɑg 賂路輅璐簬露鷺簵


《漢字古音表稿》


來lak 〈盧各〉落絡烙洛珞酪乳酪&55396;&56483;笿硌駱&55396;&56986;鉻&55398;&57244;鮥雒鵅&16425;(luò)
酪乳酪(lào)〈(集)歷各〉橐橐駞&55382;&57307;(luò)
〈洛故〉路露潞輅鷺璐賂簬簵〈(集)
魯故〉蕗(lù)
來lǐak 〈離灼〉略&13769;&55388;&57278;(lüè) 


《説文》“洛”從各聲,這是高本漢構擬gl聲母的根據。“各”至晚上古已讀見母, “落”至晚漢代已讀來母,“洛”至晚西晉已讀來母。“各”在甲骨文、金文中就可以表示多 個詞,存在一字多音的現象。主諧字“各”就有見母和來母的讀法。根據見母讀法造字, 所造的都是牙喉音字;根據來母讀法造字,所造的都是來母字。至於“各”爲何會有見 母、來母不同讀音,可能存在變聲構詞,具體滋生途徑認識有所不同。黄德寬認爲,“各” 構形會止至坎内之意,路,《説文》訓爲道,路爲達到某種目的之門徑,故由“各”之至義 引申而來。孫玉文《從諧聲層級和聲符異讀看百年來的上古複輔音構擬》認爲,下落的 “落”可能是“各”(至、到達)的滋生詞。
10.《漢文典》


lo 盧壚櫨爐 lo 儢;慮臚藘鑢
glo glo 閭;吕侣梠郘旅膂


《漢字古音表稿》


來 la <落胡>盧鑪壚籚蘆顱攎櫨轤黸鸕艫
纑瀘爐玈矑&15188;&19477;&55388;&56772;罏蠦(lú)
<郎古>魯櫓滷虜&14490;鐪&55388;&56358;鹵&19600;(lǔ) 
來 lǐa <力居>臚廬(lú)閭驢藘&17761;(lǘ) <力舉>吕膂旅梠儢侣郘(lǚ) <良倨>慮&55362;&56522;鑢(lǜ)


“旅”是會意字,旅聲字没有讀牙喉音的。高本漢是因爲“膂”與“吕”同指一詞,而 吕聲字有讀見母的“莒筥”,故而構擬gl-聲母。他把旅聲、吕聲和盧聲字對立。可是古 文字材料中,盧聲和旅聲、吕聲也有通假,據《簡帛古書通假字大系》,“盧”與“&17761;”通2 次,與“旅”通2次,與“盧”同聲旁的“膚”與“莒”通1次,與“閭”通1次。魯,高本漢 擬上古音爲lo,可是“旅、魯”相通3次。總之,如果構擬複聲母,會在解釋古文字通假時 顧此失彼。
根據《古文字譜系疏證》,吕,象金屬熔块之形,由“吕”之構形義派生出的“梠侣閭 筥莒”等字,或含有連旅之意,或所表事物略呈圓形。
《説文》:“筥,&16944;也。”《詩·召南·采蘋》毛傳:“方曰筐,圓曰筥。”《説文》:“莒,齊 謂芋爲莒。”芋頭是圓的。“筥莒”都是見母,與“吕”之間有滋生關係,應該是變聲 構詞。
11.《漢文典》


lu lu 
glu 樓螻髏;鏤 glu 婁僂摟蔞屢瘻縷


《漢字古音表稿》


來 lo <落侯>樓婁姓,星宿&xe9ea;蔞耬髏膢廔摟螻鞻
&19582;褸衣襟遱謱<(集)郎侯>窶甌窶(lóu)
<郎斗>塿簍甊嶁(lǒu) <盧候>陋漏鏤刻鏤
頸腫<郎豆>&13623;(lòu)
來 lǐwo <力朱>鷜鏤屬鏤拉也疴瘻<(集)龍珠>貗
(lǘ)
<力主>縷僂褸衣壞漊<(集)
隴主>婁(lǚ)
<良遇>屢(lǚ)


“屨窶”從婁得聲,這是高本漢爲讀來母的婁聲字擬gl的依據。但是“婁摟樓縷褸 蔞謱廔鷜”等讀來母至晚戰國時代已然。“屨”至晚東漢已讀見母。“數”至晚漢代已讀 齒音。
依《簡帛古書通假字大系》,“婁”通山母字“數”14次,“屢”通見母的“屨”有16次。 由於有相同的構字部件,才出現這類通假。深層的原因應該是一字多音。
依《古文字譜系疏證》,“婁”從女&xef13;聲。&xef13;,從&55362;&57118;角聲。“角”有見母和來母異讀。角 中空可以爲器用,角聲字有空、孔之義,婁,《説文》“空也”。由空又引申出貧義,窶,《爾 雅·釋言》謂“貧”。獸角多有環狀紋飾,猶絲縷之綿延不絕;數,取計數之法依次延連相纍 積。這些詞之間應該有滋生關係。變聲構詞是導致“婁”一字多音的原因。
12.《漢文典》


liek 歷曆磿
gliek
glěk 搹膈


《漢字古音表稿》


來liěk 〈郎擊〉靂癧秝櫪歷曆瀝磿鬲&19483;蒚&55378;&56922;厤&55367;&56568;&55394;&56460;〈(集)狼狄〉礰&19484;轣(lì)
見kěk 〈古核〉隔膈槅嗝(gé)
影ěk 〈於革〉戹厄搤&14806;軶阸呝蚅&55397;&57004;〈(集)乙革〉阨搹扼(è)


鬲聲字既有讀來母的,也有讀牙喉音的,故高本漢構擬“鬲”爲複聲母gl-。
“鬲”作“鼎屬”講,至晚在漢代已經讀來母,從鬲得聲的字“槅膈”上古已經讀牙 喉音。
根據《簡帛古書通假字大系》,“鬲”通“厤歷”共6例,“鬲”通見母字1次。可見 “鬲”應該有來母、見母兩讀。值得注意的是,讀牙喉音的鬲聲字,一般有阻礙、扼縛之隱 含義。《説文》:“搹,把也。”大徐於革切。段注引《喪服》注:“搹,扼也。”此字該歸影母, 《漢文典》歸見母,誤。《説文》:“槅,大車枙。”“隔,障也。”段注改爲“塞也”。《釋名》: “膈,塞也。隔塞上下,使氣與穀不相亂也。”“嗝”是擬聲詞,鳥鳴聲。以上四字均爲見 母。“搹槅隔膈”之間有詞義引申關係,應該有共同的語源。“嗝”與上述四字是同一諧 聲層級,都是從讀見母的“鬲”諧聲。
“鬲”讀見母,與讀來母在語義上是否有關係?這個問題可以探討。有人認爲,作爲 青銅器物的鬲,有“束頸”這一特點。如果確實如此,那麽通過變聲構詞引申出扼縛、阻 礙就是理所當然了。
13.《漢文典》


glok 濼 gl&596;k 轢 gliok 櫟礫躒轢


《漢字古音表稿》


夾lǎuk <盧各>樂快樂(lè)&55400;&56817;濼水名(luò)<盧谷-屋>鱳魚名(lù)
來liǎuk <郎擊>轢礫瓅櫟皪躒&18383;觻濼草名(lì)


樂,讀疑母短入,義爲音樂;讀來母短入,義爲快樂。二者是變聲構詞。由於“樂”字 多音,導致諧聲字有讀來母的,也有讀其他聲母的。不必構擬爲複聲母。

三、餘 論


上文談了13組所謂的特殊諧聲,嘗試深入分析資料之後,竟然都能從語義或其他方 面找出語音相遠的原因。這説明,把形、音、義結合起來解釋諧聲問題,是一條值得深入 探索的道路。當然,前文提到的解釋,有的很難説是定論,可能存在種種不足,不過複聲 母説的毛病比這大多了。複聲母説致力於探尋語音演變規律,但是會遇到一系列的麻 煩:第一,構擬複聲母,會使得音系支離破碎,違背音系的系統性原則;第二,根據一部分 材料構擬出的複聲母,無法解釋語音條件相同的另一部分材料。用來構擬複聲母的漢語 材料是零散的,而語言歷史演變規律具有周遍性,二者之間存在某種脱節。把“特殊諧 聲”和形態聯繫起來,也會遇到相同的問題,因爲形態變化也具有一定的周遍性。如果放 下複聲母、形態相關這些成見,解決問題的途徑就寬闊多了,比方説,音變構詞與一字多 音。上古時期單音節詞占絕對優勢,音變構詞比後世更爲普遍,詞義的引申、新詞的産生 而伴隨的音變,是共時條件下零散的音變,與歷時語音演變特點不同。早期漢字數量較 少,一字多用、記録多個詞的現象比後世普遍。詞是語音、語義兩方面的結合,漢字字形 與詞義有更直觀的聯繫,和語音的聯繫相對鬆散。所以早期漢字一字多音的現象應該更 爲普遍。總之,形、音、義相結合解釋諧聲問題的思路值得大家投入更多精力去探索。當 然我們也尊重從複聲母角度繼續研究,只是希望這類研究要充分關注已有的成果,尤其 是不同的看法,“各走各的路”,不是自説自話。當年李榮、王顯、邵榮芬、周祖謨、何九 盈等對《切韻》音系的性質展開過充分的討論,有時觀點針鋒相對,但是文風和學術規范 至今令人懷念。從形、音、義結合的角度解釋“特殊諧聲”,需要上古音與古文字研究相結 合、音韻研究和漢語詞義系統研究相結合、詞義與考古歷史文化研究相結合等。坦率地 講,我個人的學識有限,做這樣的研究比較吃力。不過,比我學問好的人多的是,希望大 家一起努力,既立足漢語、漢字傳統,又和現代理論相結合,把相關研究引向深入。
參考文獻
白於藍 《簡帛古書通假字大系》,福建人民出版社2017年
房建昌 《高本漢與辭書》,《辭書研究》1983年第3期
高本漢著,潘悟雲等譯 《漢文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97年
郭錫良 《漢字古音手册》(增訂本),商務印書館2010年
—— 《也談古漢語複輔音問題》,《漢語研究存稿》,中華書局2017年
黄德寬 《古文字譜系疏證》,商務印書館2007年
霍有光 《從瑪瑙、水晶飾物看早期治玉水準及琢磨材料》,《考古》1992年第6期
李建强 《來母字及相關聲母字的上古音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5年
梁彦民 《商周青銅鼎研究》,陝西師範大學2012年博士學位論文
喬美美 《商周青銅鬲研究》,陝西師範大學2008年碩士學位論文
裘錫圭 《戰國璽印文字考釋三篇》,《古文字研究》第十輯,中華書局1983年
孫玉文 《上古漢語特殊諧聲中聲母出現特殊變化的大致時代的一些例證》,《漢語新探——慶祝祝敏徹 教授從事學術活動五十周年學術論文集》,崇文書局2007年;《韓中言語文化研究》第十八輯,2008 年;《上古音叢論》,北京大學出版社2015年
—— 《諧聲系列與上古音》,《中國語言學》,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年;《上古音叢論》,北京大學出版 社2015年
—— 《諧聲層級與上古音》,《汉藏語學报》第五期,商务印书馆2011年;《上古音叢論》,北京大學出 版社2015年
—— 《漢語變調構詞考辯》,商務印書館2015年
—— 《從諧聲層級和聲符異讀看百年來的上古複輔音構擬》,《民俗典籍文字研究》第21輯,商務印 書館2018年
王 力 《同源字典》,商務印書館1982年
王 力主編 《王力古漢語字典》,中華書局2000年


推荐内容


汉语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