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第六期《掌教阿洪之责任是什么》感言

所属栏目:民国时期广州穆斯林报刊

编者按:查该团两次来函,所用名义,前后不同。其始则用“香港金兰会”名义,其后转用“香港姊妹团”名义,又无图记加盖,不审何因。该函大意系要求本报登此辩文,并谓如有函件交金逸卿阿衡收转等语。窃意凡属研究教理之辩论文章,实有登载之价值。盖真理虽有不可磨灭之特性,然必待切磋探讨,而后能发扬光大。今明君与姊妹团两文,关于教理上之辩论,各抒所见,为真理之研求,其意甚善。惟探求真理,务须平心论事,绝无丝毫之主观,真理方能求得。若夫徒抱私见,妄陈是非,假借探讨真理之名,行其攻击他人之实,此则编者所不取也。姑将原文照录,以供读者之研究。
昨阅本报第六期《掌教阿洪之责任是什么》一文,历指敝姊妹团在先贤宛歌思坟前,给食红鸡蛋、杏仁糕为迷信举动,触犯教条,不禁为之诧异。窃当日之糕蛋,不过用作开经茶点之需,实无他意,而撰者明君以无根据之理想,谓吾辈有求子企图。吾辈虽属女流,略知教义,安肯甘陷迷信之理。须知,糕蛋二物,马拉回教凡结婚诞子多用之,即广州回教亦然,数见不鲜,已成习惯。今独于敝姊妹团见责,无乃所见不广,抑或过事吹求乎?须知,且红蛋、杏糕马拉人视之如菽栗之寻常,无可诧异,而明君不察,竟贸然相诮,何少见多怪如是哉! 常闻羊城教亲中婚事竟有用龙烛,而丧事竟有拜跪举哀者,此等大违经旨之行为,曾未见闻明君直指其失,而于此微乎其微之食品,则故甚其说,指为不合教条,为贻羞广州教友,为如入神庙抽签,甚至谓吾姊妹们为求孕,而设吾姐妹存而不发之意,明君竟能洞悉无遗,明君之聪明,可谓加人万万。然而深文巧诋,故入人罪,君子之所不取,明君体矣。

香港姐妹团
函件交香港鹅颈骆克道三九四号二楼金逸卿阿洪住宅收转


(原载《穆民》第一卷第十期,1931年10月,第18页)


推荐内容


专业词典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