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有歌》

所属栏目:世界文化史

我们知道《梨俱吠陀》是不同时期的文献汇编。 《无有歌》(Nāsadāsīya Sūkta)是《梨俱吠陀》第 十卷的一篇。其他还有《生主歌》(Prājāpatya Sūkta) 或《金卵歌》(Hiayagarbha Sūkta)、《祈祷主歌》 (Brahmaaspati Sūkta)、《造一切歌》(Visvakarman Sūkta)、《原人歌》(Purua Sūkta)等。 这些篇章所论 及的虽然还不能称其为系统的哲学体系,但所及内容 却属于哲学范畴,即有关宇宙起源的哲学问题。概括 起来可有二说:一是工巧说;二是生殖说。
雅利安先民观察世界,一切均为工巧和生殖而成。 “工巧说”源于人类的创造和技术,或者说是创造和技 术的扩大和升华。印度的先民观察世界,把世界的发 生和人类利用技术修房盖屋等没有什么区别,于是便 想象天地宇宙一定是有超然的智者像人们修房盖屋那 样修造出来的。譬如说,因陀罗测量了六方才造出了 高天广地(《梨俱吠陀》6.47,3—4)。婆楼那以苏里耶 (太阳)为尺度测量了地界才始于东而没于西(1.154, 1),如是作成了天和地。这天地被想象为由柱支撑着 的,但中空而无柱(2. 15,2);莎维特丽用绳索(yantu) 将其捆扎起来;毗湿奴还用橛子(mayukha)将其固定 起来;祈祷主也支其边端等等。文中还有问及造天地 是用何种木材的诗句。这种观念显然是从人类用木材构筑住所 而来。
关于生殖观念,雅利安人出于人类和动物的生殖现象,把神或 天地(Dyāvāpthivī)视为阴性或两性和合的产物。 这种思想是世 界各国曾经或迄今仍然普遍存在的观念。《梨俱吠陀》也说天(阳) 和地(阴)生阿耆尼(火)、苏里耶(太阳)、阿迭多(Āditya集团神 名)、摩录多(Maruta风神)、帕尔迦涅(Parjanya云雨之神)、阿须 云(Aśvin,意译:双马童)等男神和朝霞女神乌舍姒(Uas)等等。 《梨俱吠陀》把诸神的起源归诸女神或天地(父母)或水。这里的 “水”并不是普通的水,据高楠顺次廊和木村泰贤学者的考证,是所 谓的“原水”,而原水则是精液的象征物。
“生殖说”的代表是《无有歌》。
《无有歌》(Nāsadāsīya Sūkta)说,天地生成之前的太初阶段, 既无所谓“无”(asat,非存在),亦无所谓“有”(sat,存在),没有空界 也没有其上的天界。 在那个时候,没有死(m ta)也没有不死 (amta),没有白昼也没有黑夜。 惟有混沌不分的“那个一”(ta- dekam)存在。它无息而自我呼吸。它独一而无外,即除它自身之 外没有任何东西存在。惟有黑暗,一切为黑暗所包围,成无光之波 动界。被虚空所包裹着的是一颗种子(ābhu),“那个一”独自依靠 热(tapas)力而生出。它一展开才开始有了爱欲(kāma)。这爱欲 是识(manas,意识)的最初的种子(retas,精液),从而无(非存在) 和有(存在)之间才有了联系。 它创造还需要用绳尺(raśmi)加以 测度丈量。在这里突然发问:“在上者是谁? 在下者是谁?”自答 说:今有含种子者(Retodhā ——含精子者),含能量者 (Mahimāna)。自性(svadhā)在下,力用(prayati)在上。 由此而万 物生焉。说这样的造化谁知道呢,也许在高天监视者知道,或许他 也不知道。
《无有歌》所表达的是后期吠陀的宇宙观,里面包含了上古某 些朴素的唯物论思想。其中已经揉进了原流行于土著居民的顺世 论观点。这种观点的最大特点是“唯身论”。“唯身论”特别崇信阴 性法则。它把人体看成是浓缩了的宇宙。宇宙的发生和人类的产 生一样都是通过女性怀胎得以实现的。所以它把宇宙的本原所归 诸的混沌不分的“那个一”,即由虚空所包裹着的种子实际是根据 母体子宫内的胎子所构想的那个存在。它处于无光的波动界(实 为母胎)中。“它无息而自我呼吸”正是胚胎处于子宫内的状况。 它不假神的力量,而靠自身的热力出生。它进一步分化出“爱欲”。 “爱欲”在这里表示一种具有情欲的物质,由这种“爱欲”物质分化 出“意识”。“意识”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心理活动,而应当理解为一 种意识素,它也是一种物质。它与“爱欲”所不同的是,前者能够产 生意识活动,后者则能够产生情欲。既然有“爱欲”,就应该有两 性,由此推测,“爱欲”和“意识”均包含阴阳两性物质。由两性物质 所构成的人、生物和无生物也应有两性。通过两性(阴阳)和合才 得以产生万千世界。所以,在《无有歌》中提到阳性的“含种子者” (也即“含能量者”)和阴性的“自性”(物质),阴性的自性在下,而力 用则在上。由此万物才得以产生。这样的宇宙发生论实为人类自 我生产的扩大和普遍化。它排除了任何外在力量的干预,属于无 神论的世界观。所以,才发出了“也许在高天的监视者知道,也许 他也不知道”慨叹。


推荐内容


专业词典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