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庐山草堂记》

白居易《庐山草堂记》图片(共1张):
白居易《庐山草堂记》
元·延祐三年(1316),赵孟頫书。
(碑刻藏地:原江西星子县博物馆)
(拓片提供:陶勇清)
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道人,湖州(今浙江吴兴)人。赵孟頫系宋太祖第四子秦王赵德芳的后裔,即太祖十一世孙。宋亡后,他隐姓埋名,蛰居故里,寄情翰墨文章。1286年,赵孟頫带着一种极其矛盾复杂的心情出仕元朝,官拜翰林学士承旨,故人称“赵承旨”。卒后谥号文敏,故后世又称他为“赵文敏”。
赵孟頫在继承前人书法遗产的基础上,博采众长,推陈出新,创立了独具特色的“赵体”。其风格特点是:笔画含蓄精妙,结体平正秀丽,风格“温润闲雅”、“秀妍飘逸”。这种书风来自他刻苦研习钟、王、智永、李邕等,来自他笃信佛教,审美观趋向折衷平和、清虚淡雅,来自他寄人篱下的特殊境遇,以闲雅飘逸的超然之态获得精神解脱。
点评:此幅碑刻作品书于元仁宗延祐三年(1316)七月(即赵63岁)之后,内容为白居易《庐山草堂记》。《庐山草堂记》写于唐宪宗元和十二年(817),文中描绘了草堂简朴的设置和四周秀丽玲珑的景物,表现了白居易喜爱山光水色的个性,反映了他厌倦政治斗争、追求恬淡安逸的心境。全文叙事、议论、抒情相结合,语言朴实流畅,读来别有一番风味。
此碑属行楷字体,运笔从容不迫,严谨有法。笔画以劲健、圆润、流畅为主,丰腴、顿挫、缓慢为辅,婀娜中含刚劲,起笔收笔,皆有筋骨;结体方中带扁,略取横势,重心安稳,撇捺舒展,笔画之间多以附钩呼应;全篇字字独立,字与字之间主要靠附钩相互呼应,形成舒缓的纵向流动感,布局疏朗有致,风格典雅秀美。
《庐山草堂记》释文
康(匡)庐奇秀,甲天下山。山北峰曰香炉,峰北寺曰遗爱寺。介峰寺间,其境胜绝,又甲庐山。元和十一年秋,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之,若远行客过故乡,恋恋不能去。因面峰腋寺,作为草堂。
明年春,草堂成。三间两柱,二室四牖,广袤丰杀,一称心力。洞北户,来阴风,防徂暑也;敞南甍, 纳阳日,备祁寒也。木斫而已,不加丹;墙圬而已,不加白。砌阶用石,幕窗用纸,竹帘纻帏,率称是焉。。堂中设木榻四,素屏二,漆琴一张,儒、道、佛书各两三卷。
乐天既来为主,仰观山,俯听泉,旁睨竹树云石,自辰及酉,应接不暇。俄而物诱气随,外适内和。一宿体宁,再宿心恬,三宿后颓然嗒然,不知其然(而然)。自问其故,答曰:是居也,前有平地,轮广十丈;中有平台,半平地;台南有方池,倍平台。环池多山竹野卉,池中生白莲、白鱼。又南抵石涧,夹涧有古松、老杉,大仅十尺围,高不知几百尺。修柯戛云,低枝拂潭,如幢竖,如盖张,如龙蛇走。松下多灌丛,萝茑叶蔓,骈织承翳,日月光不到地,盛夏风气如八九月时。下铺白石,为出入道。堂北五步,据层崖积石,嵌空垤块,杂木异草,盖覆其上。绿阴蒙蒙,朱实离离,不识其名,四时一色。又有飞泉植茗,就以烹燀,好事者见,可以永日。堂东有瀑布,水悬二(三)尺,泻阶隅,落石渠,昏晓如练色,夜中如环佩声琴筑声。堂西倚北石崖右趾,以剖竹架空,引崖上泉,脉分线(悬),自檐注砌,累累如贯珠,霏微如雨露,滴沥飘洒,随风远去。其四旁杖屦可及者,春有锦绣谷花,夏有石门涧云,秋有虎溪月,冬有炉峰雪。阴晴显晦,昏旦吞(含)吐,千变万状,不可殚纪, 缕而言,故云甲庐山者。
噫!凡人丰一屋,华一箦,而起居其间,尚不免有骄稳之态;今我为是物主,物至致知,各以类至,又安得不外适内和,体宁心恬哉!昔永、远、宗、雷辈十八人同入此山,老死不返,去我千载,我知其心以是哉。矧余自思:从幼迨老,若白屋,若朱门,凡所止,虽一日二日,辄覆篑土为台,聚拳石为山,环斗水为池,其喜山水病癖如此。一旦蹇剥,来佐江郡。郡守以优容(而)抚我,庐山以灵胜待我,是天与我时,地与我所,卒获所好,又何求焉!尚以冗员所羁,余累未尽,或往或来,未遑宁处。待余异日,弟妹婚嫁毕,司马岁秩满,出处行止,得以自遂,则必左手引妻子,右手抱琴书,终老于斯,以成就我平生之志。清泉白石,实闻此言!时三月二十七日始居新堂;四月九日与河南元集虚、范阳张允中、南阳张深之、东西二林长老凑、朗、满、晦、坚等凡十有二人,具斋施茶果以落之,因为《草堂记》。
南康燕琦求余书此记,将刻石庐山以修故事。余深嘉其意,书以遗之。
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知制诰兼修国史赵孟頫书。





更多同类【江右刻石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