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图 片 > 天津老画报 > 正文

《天津商报画刊》报道影后胡蝶结婚消息
天津老画报

1930年7月,天津名士王伯龙在天津法租界24号路(今长春道)创办《天津商报周刊》。画报初为周刊,后改为一周两期的《天津商报图画半周刊》,从1932年初开始一周三期,每周二、四、六出版。1934年后曾出刊两种:甲种画报用白洋纸印刷,零售批发;乙种画报用普通报纸印刷,随报附赠。其间还出过日刊《天津商报每日画刊》。到1937年7月停刊,出版至第23卷的39期(每卷50期)。
《天津商报画刊》为综合性刊物,其主旨为“规规矩矩为读者办一张画报,不给某人做宣传,不替哪一方面张目,不对某一件事吹捧、谩骂”。办刊风格基本模仿《北洋画报》,为8开本道林纸,4版。头版上半版是明星照,多为电影、戏剧、舞场明星的美人照和名闺生活照;下半版尽为天津地区各商场、银行、医院的广告。二版时政版,登载官场消息、政府要员行踪、中国驻各国领事代表往来、体育比赛、名人轶闻等,间有国内名胜、外国建筑图片等。三版戏剧、电影、书画、漫画、儿童专版。初设“剧画”,自1934年10月6日第12卷29期始开辟由王伯龙亲自主编的“戏剧专号”,介绍戏剧界名伶动态,戏园演出剧目,各戏校消息等。同年10月11日第12卷31期开辟“电影专号”,介绍各影院上映的电影,电影明星行踪、日常生活、轶闻趣事、花边新闻。从1935年开始大量整版刊登全国各地书画家简介、作品精选、画展消息和摄影作品、收藏知识等。从1936年1月30日第16卷26期开始专辟的“漫画”版和同年10月20日第12卷35期特设的“儿童”版,为该画刊的两个特色版面,这在当时其他画报中极为鲜见。四版长期连载刘云若的《红杏出墙记》和登载各地广告,其间因刘云若患病未能及时供稿时,临时刊登了一些《点石斋画报》和《飞影阁画报》的内容。



因为影后胡蝶童年时曾在天津天主教教会女子学校读书,因而画报也就格外关注她的成长,曾用多个整版报道她的消息,尤其是对胡蝶结婚前后的一些情况报道得更为翔实,最具特色,最有影响。
1935年11月23日,位于上海九江路和江西路口的一座教堂里人声鼎沸,影后胡蝶与上海德兴洋行的总经理潘有声正在这里举行结婚典礼,并在南京路英华街的大东酒楼设宴。明星公司的田汉和洪深联名为胡蝶发去了贺电,在婚礼仪式上,明星公司的同仁们齐声唱响了周剑云为胡蝶所作的《胡蝶新婚歌》。远在北方的《天津商报画刊》在婚礼的前几天便做了详细报道。



同年11月21日的《天津商报画刊》首页上方是一幅“影星胡蝶女士游戏造像”;三版是“蝶婚专页”,内有8幅照片,其中有订婚照、生活照、《夜来香》剧照、胡蝶访欧时与德国影星丽琳·哈蕙的合影等,刊发题为《希望婚后的胡蝶》的文章则在表达对胡蝶与潘郎“白头到老,子孙满堂”祝福的同时,也希望婚后的胡蝶不要离开银幕,不要“抛下数千万拜倒在酒窝儿下的观众”,专页上还别出心裁地设计了两个空白签字格,希望“一双酒窝儿,装满了几千万人的热与爱”的胡蝶与潘郎两位新人,有机会的话,一定要给报纸签名留念。1935年12月19日《天津商报画刊》的电影版,报道了胡蝶的婚后生活,刊登了梅兰芳、丽琳·哈蕙等赠送的礼品照片。署名进德的记者以《在“蝶宫”中一个早晨》为题,报道了他在胡蝶新居的见闻:“‘胡小姐’三个字一喊出口,立刻又咽了回去,忙笑着改口呼了一声潘太太。她害羞极了,脸上浮起两朵桃花来,常言道习惯成自然,喊惯了的‘胡小姐’,竟成了一个过去名词,呵呵!一间美丽而带新房气味的客室,分坐四个人:一是房子的主人翁潘有声君,一是他的新夫人胡蝶女士,一是潘君老丈母娘——胡女士的母亲,一个是我。在大家都感到快乐的时候,找不出一句 适当的话祝贺他们。我是为摄照而来的,不必消耗人家宝贵而甜蜜的光阴,当下拉下镜箱,请他们三位合坐一只沙发上,拍了一张照,这是影后蜜月期中第一张处女之作。胡女士说你来的恰巧,我有几件最可爱的礼品,请拍两张照,因为今天天气太好。说着立了起来,领导着我指向一只玉雕蝴蝶,这是市府李大超先生送我的,这玉是云南产,又白又腻,你看它的光多么柔和而美丽呀!一转身,指着壁上镜框中镶着一幅合欢偕老图,下款是‘梅兰芳’三个字。这幅画真有史的价值呢!遂又领我踱入寝室(洞房),在妆台上面拿起一只手镜,镂银的边缘,背面用五色绒屑堆成蝴蝶一只,栩栩如活,像要展翅飞去。她说:‘这是丽琳·哈蕙在巴黎寄来赠给我的。’拍完之后,她侧身倚在绣满蝴蝶的枕头上,望着挂在卧榻上面的一架金边镜,大红缎子镶裱的一张画儿,原来是本刊主编王伯龙夫人增丹玲女士画的5只蝴蝶,并有老名士方地山的题词。无怪胡女士要与这张画蝶合拍一照。凡是到洞房来的亲友,谁不啧啧地称赞几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