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太和初年”字样的鎏金大佛

    高360毫米佛造像由青铜铸造,通体鎏金,金光闪闪,分外辉煌。从佛背面的榫上分析,本佛造像应有一大光背,不过现在已经丢失了。在佛床的背面铸有字,为太和初年所造[图①],整体造型与北魏太和初年(477年左右)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比...查看详细>>

标签:金铜佛像

太和年间鎏金大佛

    高430毫米主佛为纵分数组的右旋式浅波浪涡旋发髻,这种右旋式涡旋发纹一般是两个,头和肉髻上各一个,在北魏太和年间十分流行。佛额宽颊丰,鼻挺嘴小,大耳,大眼呈杏仁状,细弯眉。佛双目微闭下视,神态凝重安详,从佛的面容上看,还...查看详细>>

标签:金铜佛像

南朝双佛并立鎏金铜像

    高300毫米在众多的金铜佛造像中双佛并立的题材较为少见,所以这尊佛造像就显得特别珍贵,以至于它的光背也与众不同,满工。它与日本东京新田氏收藏的北魏太和元年(477)阳氏造铜佛坐像的光背上的图案大致相同[图②]。由于本造像...查看详细>>

标签:金铜佛像

南朝大七重天鎏金铜佛像

    高310毫米造像由青铜铸造,通体鎏金,表面有千百年来所形成的特有的红斑绿锈,除正面保存尚好外,背面大多脱落。本造像有典型的北魏“宣”字形佛座和汉化味的交脚弥勒菩萨,菩萨的交脚被宽大的佛袍所遮盖。更值得一提的是,佛光...查看详细>>

标签:金铜佛像

南朝七重天小佛鎏金铜像

    高190毫米造像高190毫米,青铜铸造,有特有的红斑绿锈,表面鎏金,除正面保存尚好外,背面大多脱落。包浆老气,皮壳熟旧,时代特征极开门。本器在一个大光背上由七个层次组成佛家的七重天。第一层是大佛床,佛床上刻有男女持锦缎向佛...查看详细>>

标签:金铜佛像

南朝一菩萨二金刚鎏金铜像

    高180毫米造像由青铜铸造,全鎏金,局部虽有脱落,但仍金光灿烂,十分漂亮。在鎏金剥落处,千百年形成的红斑绿锈非常自然,造像风格为南朝,相当于北魏早、中期,时代特征极开门。本造像主佛为右手持莲花、左手持璎珞的有火焰纹光背...查看详细>>

标签:金铜佛像

南朝“北魏元年”铭文释迦、多宝并坐金铜佛像

    高348毫米释迦、多宝并坐像是根据《妙法莲花经见宝塔品》所述,多宝让座,请释迦入塔同坐,宣说经意而来,故也是当时主要的创作形式,所以也叫“释迦、多宝佛并坐像”。造像由青铜铸造,整体鎏金。其外部形态与北魏神龟二年(519...查看详细>>

标签:金铜佛像

南朝鎏金菩萨三尊立像

    高392毫米佛造像由佛台座、佛像和光背三部分青铜整体铸造而成,造像高392毫米,大大小小共塑造了三十一个人物、动物,豪华的“宣”字形佛床、精美的镂空雕光背,加上通体鎏金,使整体造型显得雍容华贵,富丽堂皇。本造像的主佛为...查看详细>>

标签:金铜佛像

三菩萨鎏金铜立像

    高362毫米佛造像由青铜铸造,整体鎏金。由于采用了立柱式镂空光背和圆雕式塑像,造像显得十分豪华和美丽。本造像的主佛为菩萨,菩萨高束发、戴有佛的花冠,两耳垂肩,秀眉、大眼,大眼微闭,微微下视,面相清俊秀美,但又显得神情凝...查看详细>>

标签:金铜佛像

佛、菩萨三尊鎏金铜像

    高300毫米佛造像由佛像、佛台座和光背三部分整体铸造而成,造像高300毫米,大大小小共塑造了四十一个人物,豪华的矩形佛床、精美的镂空雕光背,加上通体鎏金,使整体造型显得雍容华贵、富丽堂皇。主佛为阿弥陀佛,螺旋发髻,在发髻...查看详细>>

标签:金铜佛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