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该病种子带菌率59.7%,病菌可侵至颖壳、米粒,病菌在种子上可存活到翌年8—9月;稻草带菌散落场面的存活137天;浸泡田水中存活38天;褐飞虱、蚜虫、叶螨也带菌。侵染方式分三种:一是种子带菌的,种子发芽后病菌从生长点侵入,随稻苗生...查看详细>>

标签:水稻病虫草害

五、防治方法

    (1)在肥水管理上,应避免过晚或偏施氮肥,与磷、钾肥配合施用,采用配方施肥技术,做到分期施肥,防止后期脱肥、早衰。沙性土壤要适当增施钾肥。杂交制种田母本要喷赤霉素,促其抽穗,使水稻生长健壮,增强抗倒伏能力,减轻发病。对...查看详细>>

标签:水稻病虫草害

一、症状

    病叶一般较肥厚,宽而短,叶面常散生许多圆形或椭圆形、边缘不明显的黄白色小斑,常纵向连生成为断续不规则的线条,叶脉仍保持绿色。病株心叶淡黄色,有时扭曲,很像条纹叶枯病。病株色黄绿或浓绿,矮缩程度不等,因此有些症状表现...查看详细>>

标签:水稻病虫草害

二、病原

    病原菌为藻菌纲指疫霉菌属SclerophthoramacrosporaThirumetal。病叶内的病菌由气孔伸出短的孢囊梗,其上着生孢子囊。孢子囊椭圆形或卵形,有乳突,大小为(60~114)μm×(28~50)μm,密集时呈白色粉状物。孢子囊形成于病株幼叶或叶之幼嫩部分...查看详细>>

标签:水稻病虫草害

三、侵染循环

    病菌卵孢子在寄生植物的病残体内或土壤中越冬,第二年发芽侵入幼苗;或以菌丝体在罹病的越年寄主(如麦及多年生杂草)中越冬,第二年当温湿度等条件(特别是大雨或洪水后)适宜时,产生游动孢子进行侵染。本田期除上述侵染源的病菌...查看详细>>

标签:水稻病虫草害

四、影响发病的因素

    (1)淹水本病多发生于大雨水淹以后。因此,处于河边、溪边的低洼处田块最易发病。水稻秧田期和本田期以及麦苗淹水后发病多。塑料薄膜育秧前期由于灌深水防低温,故也常见发病。但淹水时如水温低于10℃,则不发病。(2)杂草病区凡...查看详细>>

标签:水稻病虫草害

五、防治

    由于对本病的发生、发展规律还缺少详细的调查研究,因此在防治上尚无完善的对策,目前主要采取以防止淹水为重点的一些措施。(1)秧田位置应选择在高处,以避免淹水。塑料薄膜育秧前期灌深水防低温时,尤其要注意防止水淹。(2)前...查看详细>>

标签:水稻病虫草害

一、症状

    从秧苗期到收获期都可发病,稻株上各部分均能受害,尤以叶片最为普遍。种子发芽不久,芽鞘就会受害变褐,病重的甚至不待鞘叶抽出即枯死。秧苗叶片和叶鞘上的病斑多数为椭圆形和近圆形,浓褐色至暗褐色,有时扩展并相连呈条形。...查看详细>>

标签:水稻病虫草害

二、病原

    1.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2.分生孢子3.子囊壳4.子囊及子囊孢子5.子囊孢子(外有黏胶膜)稻胡麻斑病菌有性时期Cochliobolusmiyabeanus(ItoetKurib.)DrechsletDastur,无性时期HelminthosporiumoryzaeBreda,deHaan。通常所见的都是无性时期。分生孢子梗常2~5根...查看详细>>

标签:水稻病虫草害

三、侵染循环

    病菌以菌丝体在病草与颖壳内或以分生孢子附着在种子和病草上越冬,成为第二年的初次侵染源。在干燥的情况下,病组织上的分生孢子可存活2~3年,潜伏的菌丝则可存活3~4年,但病菌如翻埋土中,则经一个冬季便失去生活力。遗落在...查看详细>>

标签:水稻病虫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