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 > 吴承恩 > 正文

五、《西游记》的艺术魅力
吴承恩

1.生动、鲜活的人物形象
《西游记》的艺术魅力,首先表现在它成功地塑造了一批活灵活现、惹人喜爱的艺术形象。《西游记》的主要人物形象是唐僧师徒四人,书中的其他人物形象,如诸佛菩萨、天兵天将、妖魔鬼怪以及人间众生等,都是唐僧师徒的陪衬。在唐僧师徒中间,孙悟空又是中心人物、焦点人物,唐僧、猪八戒、沙和尚是孙悟空的陪衬。古代中国人极为重视、讲究人物之间的地位和主次关系,中国古代的绘画艺术就是这样,其他艺术门类也是如此。虽然孙悟空是作者用墨最多的人,但在取经团队里,唐僧是师父,他的地位最高,所以我们先来看看他的形象。
真假唐僧
我们知道,唐僧的原型是唐代高僧玄奘法师,但经过民间传说和《西游记》作者的加工、改造后,《西游记》里的唐僧与历史上的玄奘法师几乎成为完全不同的两个人。他们之间的差别很大,《西游记》甚至将玄奘法师的籍贯和身世都搞错了。玄奘法师本是河南偃师县人,而《西游记》却说唐僧是东海人。玄奘并非出身于名门望族,但《西游记》里的唐僧却出身高贵,父亲贵为状元,母亲是宰相的女儿。历史上的玄奘法师在佛教徒中间有很高的威望和地位,他的佛学造诣极高,他对中国佛教的影响很大,深受佛教人士的尊重和景仰。虽然如此,很多人可能并不晓得玄奘法师,但几乎没有人不晓得唐僧、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僧,因为《西游记》这部小说以及根据它改编的戏剧、电影、电视剧等作品长期流传,广泛传播,是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喜剧作品。正如多数人没有读过《三国志》,却读过《三国演义》或者看过根据它改编的各种影视作品。因此,我们不应当将历史上的高僧玄奘法师与《西游记》里的唐僧混为一谈,不能将他们完全等同,因为一个是历史上实际存在的人物,另一个则是具有很大虚构性的文学形象。文学形象与其生活原型是有很大差别的,不可等量齐观,不能同日而语。这是常识。我们这里论述的主要是《西游记》中唐僧的形象。
在《西游记》里,唐僧与历史上的玄奘法师一样,都是声名远扬、令人尊敬的高僧、圣僧。他不但是精通佛法、持戒严谨的高僧,还是皇帝的结拜兄弟,是御弟,这使他具有很高的政治地位。同时,他的前生还是佛祖的二徒弟,这使他备受各派宗教人士的敬重。因为他是十世修行的善人,据说吃他一块肉,可以长生不老。这引起很多妖怪的极大兴趣,都企图抓住他,吃掉他,以使自己长生不老。其实,所有这些都不过是要证明唐僧确确实实是个货真价实的高僧而已。
作为高僧,唐僧对佛教的信仰极其虔诚。他见佛拜佛,见塔扫塔。有几次,因为他拜佛心切,以致不辨真假,被妖怪变做诸佛菩萨的模样将他劫持。为了取得真经,他不畏艰险和磨难,屡次遭遇死亡的威胁和妖怪的折磨。正是这种虔诚的宗教信仰给了他勇气、毅力和忍耐力。为了修道,修行者应当不惧生死,不惜身命,勇猛精进。这是大乘佛教的精神。唐僧完全具备了这种宗教精神。
其次,唐僧有广大的慈悲心,不愿伤害一切众生,甚至对害人的妖怪,唐僧也不愿伤害。这也是大乘佛教的基本精神。大乘佛教要求修行者有慈悲心肠,不杀生,不吃肉,要有牺牲自己、救度一切众生的愿望和决心。唐僧也完全具备这种大慈大悲的精神。
再者,唐僧有很高的道行,这也是他被称为高僧、圣僧,被人尊重的重要原因。他不撒谎,不近女色,不贪富贵,不慕权力,心中只想着取经事业。唐僧的外貌长得很是英俊、潇洒,是女性所喜欢、爱慕的那种男子。因此,美丽、妖冶的女妖们,如老鼠精、蜘蛛精、蝎子精、白骨夫人等,先后前来引诱他,逼迫他,都想与他成亲、交媾,一则爱慕唐僧的美貌,二则贪图他的纯阳之精,据说与唐僧交媾后,女妖们可以修成神仙,获得长生不老的神奇效果。但面对诱惑与威逼,唐僧始终能够不动心、不屈服,保住自己的清白之身和清净之心。在西梁女国,美丽、温柔的女王真心希望与唐僧结为夫妻,并情愿让唐僧作国王,但唐僧既不贪恋美色,也不贪图富贵、安逸,坚决拒绝了女王的好意。
但唐僧也有他的缺点和弱点。一是他胆小、软弱。每次看到高山峻岭、大江大河,唐僧心中都会感到害怕、惊恐,生怕其中有妖魔鬼怪来侵害自己,挡住去路。每次被妖怪捉住,唐僧都会被吓得战战兢兢,哭哭啼啼,甚至昏死过去,不省人事。所以,孙悟空经常埋怨、嘲笑自己的师父太脓包、太没用。人有恐惧心,本是很正常的事情。但佛教修行者,尤其是高僧,心中不应当充满恐惧。因为佛教认为,一切诸法,一切境界,都是我们的心识所变现出来的,所以它们是没有自性的,是虚妄的,不是真实的;妖魔鬼怪也是这样,所以佛教信徒不应当对它们心生恐惧。正如《金刚经》上所说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心经》上也说:“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密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意思是说,佛教修行者通过正确的修行,能够获得般若智慧,可以认识到诸法性空的真理,因而心无恐惧、迷惑,乃至获得至高无上的、真实正确的觉悟,这样的话,修行者就成为佛,获得不生不灭的涅槃境界。唐僧心中充满恐惧,这说明他的修行还未圆满,他还没有完全摆脱无明、烦恼的束缚和迷惑。
唐僧虽然熟读佛教经书,但他比较迂腐、死板,对佛法的理解还不纯熟,有明显的教条主义倾向。比如,他严守不杀生的佛门戒条,这当然是对的。但他过于心慈手软,对害人的妖怪和穷凶极恶的强盗也不敢伤害,结果往往使自己陷入被动和险境。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以避免师父被妖怪所侵害。但迂腐、固执的唐僧认为孙悟空破了杀戒,听信猪八戒的挑唆,赶走了孙悟空。为救师父,孙悟空曾经打死拦路抢劫的强盗。而唐僧却认为孙悟空心太凶狠,屡次违反佛门戒律,因此,不顾孙悟空一再哀求,再次将他逐出师门。这些都显示出唐僧有教条主义倾向。佛教虽然讲求慈悲利物,但降妖除魔、剿除强盗正是慈悲心的表现,因为妖魔和强盗是恶毒的有害的,如果不剿灭他们,他们就会害人,所以孙悟空降妖除魔、剿灭强盗,是拯救众生、自利利他的行为,完全符合佛法的精神。
孙悟空:《西游记》的灵魂
孙悟空是《西游记》中最重要的人物形象,是全书的焦点与核心。在全书人物中,作者用在孙悟空身上的笔墨最多,孙悟空最能代表和体现作者的思想与个性特征,也最能代表和体现《西游记》的精神。
孙悟空在形体上是个猴子,但作者基本上是将他作为人来写的。他的思维方式和内心世界完全是属于人类的。孙悟空做猴子时虽然生活得逍遥快乐、自由自在,但难能可贵的是,他在自由快乐的生活中却能够认识到死亡的必然性,所以立志出家修道,以逃脱死亡的威胁。经过多年寻觅,孙悟空得以投在菩提祖师的门下为徒;经过刻苦修炼,他终于修成神体,有七十二般变化,会腾云驾雾,一个筋斗云,就是十万八千里;后来又得到金箍棒,任意变化,威力无穷;又打入阴曹地府,强销死籍,不复惧怕死亡的威胁,自由自在,快快乐乐。
当一个人拥有巨大能量或权力的时候,往往会不安分守己,倾向于滥用自己的权力。孙悟空也是这样。当他拥有广大神通后,变得不安分起来,野心和贪欲也变得越来越大。他先是迫使玉皇大帝封他为齐天大圣,后来为了满足自己的自尊心、虚荣心而大闹蟠桃胜会,偷吃蟠桃,偷吃太上老君的仙丹。事情败露后,他与天兵天将公开对抗,公然提出要推翻和取代玉皇大帝的统治,他的野心和贪欲膨胀得几乎无法控制。他先后打败天兵天将,虽然暂时被二郎神捉获,但玉皇大帝却杀不死他。接着孙悟空又逃出来,再次大闹天宫。玉皇大帝没办法,只好请来佛祖降妖。无知、狂妄的孙悟空没把如来佛祖放在眼里,在如来佛祖面前依然骄横狂妄,结果被如来佛祖压在五行山下达五百年之久。五百年后,高傲自负、桀骜不驯的孙悟空为了脱离苦海,被迫皈依佛门,保护唐僧西天取经。
在取经的过程中,孙悟空对师父忠心耿耿,没有贰心。为保护师父,他历经千辛万苦,降妖除魔。可以说,在取经事业中,孙悟空的贡献最大。没有神通广大、聪明机智的孙悟空,取经事业完全不可能取得成功。后来他与师父一样也成了佛,与师父平起平坐。这完全是公平合理的,也是必然的结果。
在《西游记》里,孙悟空是主人公,是个正面人物,所以他身上的优点很多。在众多优点当中,孙悟空最突出的优点和特征是他神通广大,机智聪明,灵活善变。他有七十二变,腾云驾雾的速度极快,一个筋斗就是十万八千里,普天之下很少有人能够赶得上他。他的武器如意金箍棒重一万三千五百斤,而且可大可小,任意变化,使用方便,威力无穷。再加上他身手敏捷,聪明伶俐,所以他的本领极高,神通广大,三界之内难逢对手。他曾经打败过十万天兵天将,大闹天宫,连道祖太上老君和大慈大悲、法力无边的观音菩萨都拿他没办法,降伏不了他。他虽然被二郎神擒获,但那是在太上老君的帮助下做到的;如果没有老君的协助,二郎神未必能够抓住他。孙悟空虽然被抓住了,但玉皇大帝却奈何不了他,杀不死他。他被太上老君放在八卦炉里烧炼过四十九天,却仍然烧不死他,反而使他炼成火眼金睛,身体像金刚一样坚固。最后只有如来佛祖才将他降伏。他大闹天宫,打败十万天兵天将的英雄事迹广为流传,使他成为闻名三界的大人物。在保护唐僧西天取经的过程中,他一路上降妖无数,令妖魔鬼怪闻风丧胆、望风而逃。
孙悟空皈依佛门后,其最大职责是保护唐僧西天取经。他对师父和取经事业的态度一贯是忠心耿耿,兢兢业业,没有丝毫的懈怠。客观公正地说,在取经事业中,孙悟空出力最多,贡献最大,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他虽然经常受到师父的训斥、误解,经常被糊涂的唐僧咒得死去活来,甚至被逐出师门,但他对师父和取经事业始终是忠心耿耿,任劳任怨,无怨无悔。这一方面表现出他对师父的救命之恩念念不忘,感恩图报,另一方面也说明他对佛教有着虔诚的信仰。一般人只看到孙悟空是个神通广大、战功赫赫的英雄好汉,其实在皈依佛门后,他对佛法的理解也相当深刻。他多次与唐僧谈论佛法,受到师父的肯定和表扬。比如唐僧胆小多疑,每次看到高山峻岭,他就心生疑虑和恐惧。孙悟空就多次用《心经》上的道理来安慰他,开导他。第32回,孙悟空对师父说:“你记得乌巢和尚的《心经》云‘心无挂碍;无挂碍,方无恐怖,远离颠倒梦想’之言?但只是‘扫除心上垢,洗净耳边尘。不受苦中苦,难为人上人’。你莫生忧虑,但有老孙,就是塌下天来,可保无事。”第93回,孙悟空与师父探讨《心经》时,说自己能够领悟经中的义理,然后就一言不发。猪八戒、沙和尚在旁边嘲笑孙悟空,说他只知道弄棒打妖怪,哪里会讲经说法?但唐僧称赞孙悟空“解得是无言语文字,乃是真解”。这段描写显然脱胎于佛教经典《维摩诘经》。在该经的《入不二法门品》中,维摩诘与众菩萨探讨什么是佛法的不二法门,众菩萨根据自己的见解发表了各自的看法,所言皆精妙绝伦。最后,文殊菩萨问维摩诘的见解,维摩诘却一言不发:“时维摩诘默然无言。文殊师利叹曰:‘善哉,善哉!乃至无有文字语言,是真入不二法门。’”意思是说,最高明、最微妙的佛法是超越语言文字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因为正如《大乘起信论》上所说的:“以一切言说,假名无实,但随妄念,不可得故。”“当知一切法不可说不可念。”六祖慧能在《坛经》里也说:“诸佛妙理,非关文字。”
作为佛教徒,孙悟空不但对佛法有着比较精深的领悟,同时,他也有着很高的精神境界、道德境界。最明显的,是他对世俗的财富、权力、女色没有贪心,把这些东西看得很轻很淡,毫不留意,更不贪求。在取经途中,他不仅要保护师父,还经常替别人降妖伏魔,解除苦难。每当别人赠送金钱以表感激之情时,孙悟空总是推脱不要,以为金钱是身外之物。有人甚至以王位相让,孙悟空也毫不动心。如第40回,乌鸡国国王被妖怪害死,他的王位、老婆、孩子也被妖怪霸占。孙悟空出于侠义心肠,替乌鸡国国王除去妖怪,并使他起死回生,重登王位。乌鸡国国王对唐僧师徒异常感激,情愿将王位让给唐僧师徒。但孙悟空坚决地拒绝了。他对国王说:“老孙若肯做皇帝,天下万国九州皇帝都做遍了。只是我们做惯了和尚,是这般懒散。若做了皇帝,就要留头长发,黄昏不睡,五鼓不眠;听有边报,心神不安;见有灾荒,忧愁无奈。我们怎么弄得惯?你还做你的皇帝,我还做我的和尚,修功行去也。”第67回,孙悟空答应为驼罗村除妖。村民问他要什么谢礼,孙悟空说道:“何必说要甚么谢礼?俗语云:‘说金子幌眼,说银子傻白,说铜钱腥气。’我等乃积德的和尚,决不要钱。”“我出家人,但只是一茶一饭,便是谢了。”此外,他从来不近女色,还说自己从小就不晓得干那样事。不近女色,是出家人的本分,是佛教的基本戒条。在这一点上,孙悟空无可挑剔。
孙悟空是个具有强烈正义感的侠客式的人物,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积极热情地为他人排忧解难,伸张正义,而且不图回报,目的只是积德行善。这正符合大乘佛教的精神,即自利利他,甚至不惜牺牲自己,以拯救他人,成就他人。在取经路上,有好几次孙悟空遇到妖怪在侵害他人。虽然与自己没有直接关系,但在受害者的请求下,孙悟空总是挺身而出,乐于助人。第18回,孙悟空和师父路过乌斯藏国高老庄时,恰巧碰到高老太公的家人要去请人降妖,孙悟空就毛遂自荐,主动提出要为高家除妖。我们知道,这个妖怪就是还未皈依唐僧的猪八戒。第37回,唐僧师徒路过乌鸡国时,听说该国的国王被妖怪害死,他的王位和老婆、孩子也被妖怪霸占。国王的魂魄向唐僧求助,孙悟空知道后,就欣然答应替他除妖。孙悟空不但替乌鸡国国王除掉妖怪,还为他向太上老君求来仙丹,令他起死回生,重登王位,真是功德无量。第44回,车迟国国王受妖道的蛊惑,扶道灭僧,迫害和尚。丁甲诸神托梦给那些遭受迫害的和尚们说,齐天大圣孙悟空“神通广大,专秉忠良之心,与人间报不平之事,济困扶危,恤孤念寡。只等他来,显神通,灭了道士,还敬你们沙门禅教哩!”果然,孙悟空来到车迟国后,见义勇为,挺身而出,除掉妖怪,迫使国王改邪归正,不再迫害和尚,恢复佛教的合法地位。第47回,唐僧师徒来到通天河边的陈家庄,听说有妖怪在这里专吃童男童女。孙悟空路见不平,主动站出来要替当地人除害。第67回,唐僧师徒投宿于驼罗庄时,当地人请孙悟空帮他们除妖,孙悟空高兴地答应了,还向人家施礼,表示谢意,说“承照顾了!”又风趣地对猪八戒说:“贤弟,你不知。我唱个喏就是下了个定钱,他再不去请别人了。”可见孙悟空是很乐于降妖除魔、打抱不平的,这充分显示了他正直勇敢、疾恶如仇的性格特征。在朱紫国,孙悟空主动为奄奄一息的国王治病,又主动替国王降伏了妖怪,救回被妖怪掳去的皇后,不仅救了国王的性命,还使被妖怪拆散的国王与皇后重新团圆。这样的大恩大德自然令朱紫国国王万分感激!在比丘国,听说昏庸荒淫的国王在妖道的挑唆下,要吃一千多个婴儿的心肝,以求长生不老。唐僧大发慈悲,命孙悟空拯救无辜的婴儿。孙悟空施展神通,将所有被抓的婴儿藏了起来;然后又大施法力降伏了妖魔,劝化国王弃恶行善。在天竺国凤仙郡,看到当地大旱,百姓死亡过半。为救当地百姓,孙悟空自告奋勇地为他们求雨。经过一番周折,终于求来大雨,解除了当地百姓所遭受的大灾。
孙悟空活泼好动,总是闲不住,精力异常充沛。别人总会有感觉劳累的时候,需要吃饭、休息的时候,但孙悟空却好像永远感觉不到疲倦,也永远不会疲倦似的。这正符合猴子的天然习性,孙悟空本来就是猴子出身。第25回,孙悟空在五庄观偷吃人参果,被观里的道童发现了。唐僧师徒连夜逃离五庄观,到天亮的时候,唐僧、猪八戒和沙僧又累又困,只好在路边树林里临时睡觉休息。但孙悟空“偏有心肠,你看他跳树扳枝玩耍”。他自己也说,“若是踢天弄井,搅海翻江,担山赶月,换斗移星,诸般巧事,我都干得;就是砍头剁脑,剖腹剜心,异样腾那,却也不怕;但说坐禅,我就输了。我那里有这坐性?你就是把我锁在铁柱上,我也要上下爬蹅,莫想坐得住。”(第46回)
孙悟空说起话来伶牙俐齿,巧舌如簧,机灵善辩,既风趣滑稽,又尖酸刻薄。如第18回,孙悟空与师父到高老庄借宿。听说高家有妖怪,孙悟空就主动提出来要为高家除妖。高太公问:“二位原是借宿的,怎么说会拿怪?”孙悟空回答:“因是借宿,顺便拿几个妖怪儿耍耍的。动问府上有多少妖怪?”他竟然将除妖当作好玩的事情,这既体现出他对妖怪的藐视,又显示出他的诙谐、风趣的性格。他曾经与牛魔王、铁扇公主的儿子红孩儿争斗,并请来观音菩萨收伏了红孩儿。这对牛魔王和铁扇公主来说,当然不是好事,因为他们以后再也不能随意见到自己的儿子了。当铁扇公主见到孙悟空时,气愤地指责他坑害了自己的儿子。孙悟空却辩解说:“嫂嫂原来不察理,错怪了老孙。你令郎因是捉了师父,要蒸要煮,幸亏了观音菩萨收他去,救出我师。他如今现在菩萨处做善财童子,实受了菩萨正果,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与天地同寿,日月同庚。你倒不谢老孙保命之恩,反怪老孙,是何道理?”把别人的倒霉事反而说成好事,把自己做的“坏事”,反说成是功劳,真是巧言善辩,令铁扇公主无从回答,气得她大骂孙悟空是“巧嘴的泼猴”!孙悟空兄弟三人都是妖怪出身,长相丑陋凶恶,令人害怕。一般人第一次见到他们时,往往会被吓得魂飞魄散,战战兢兢;尤其是猪八戒,嘴长耳大,三分像人,七分像鬼,连小妖见了他,都会感到吃惊、害怕。第56回,唐僧师徒到一户人家借宿。主人家见到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三人,吓得胆战心惊、腿软脚麻,说他们是雷公、马面、夜叉。孙悟空听了,却大声地对主人家嚷道:“雷公是我孙子,夜叉是我重孙,马面是我玄孙哩!”话说得既风趣、刻薄,又显示出孙悟空对雷公、夜叉、马面的蔑视。唐僧吩咐孙悟空三人要斯文些,不许撒野。猪八戒自我吹嘘说:“我俊秀,我斯文,不比师兄撒泼。”孙悟空笑道:“不是嘴长耳大脸丑,便也是个好男子。”这话同样是既风趣又刻薄,令人忍俊不禁。第32回,唐僧师徒来到平顶山,遇到一个樵夫对他们说,山中有吃人的妖魔,要他们多加小心。孙悟空问樵夫:“那魔是几年之魔?怪是几年之怪?还是个把势,还是个雏儿?烦大哥老实说说,我好着山神、土地递解他起身。”“你这等长他那威风,胡言乱语的拦路报信,莫不是与他有亲?不亲必邻,不邻必友。”樵夫问孙悟空:“你敢把他怎么的递解?解往何处?”孙悟空回答:“若是天魔,解与玉帝;若是土魔,解与土府;西方的归佛,东方的归圣,北方的解与真武,南方的解与火德;是蛟精解与海主,是鬼祟解与阎王,各有地头方向。我老孙到处里人熟,发一张批文,把他连夜解着飞跑。”樵夫好意来报信,孙悟空不但不感谢人家,反而责怪樵夫夸大妖魔的本事,长妖怪的威风,甚至同樵夫开玩笑,说樵夫与妖怪是一伙的。这真是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真是既刻薄、无赖,又风趣、滑稽。接着孙悟空又自我吹嘘、自我夸耀,真真假假,其口气既风趣,又显得他艺高人胆大,对妖魔鬼怪极端蔑视,不放在心上。在通天河边的陈家村,孙悟空见义勇为,要除掉在该地吃童男童女的妖怪。他与猪八戒变成儿童,代替陈家的孩子准备献给妖怪吃。孙悟空问:“怎么贡献?还是捆了去,是绑了去?蒸熟了去,是剁碎了去?”当地人说,是用两个丹盘把他们抬去。于是,他们两个坐在丹盘里,让人抬着走了一圈,预先演习了一次。孙悟空风趣地对猪八戒说:“像这般子走走耍耍,我们也是上台盘的和尚了。”接着当真地把他们抬到妖怪的庙里,等妖怪来吃。猪八戒胆小,等众人散后,要拉孙悟空一起回去。孙悟空却说:“莫胡说!为人为彻。一定等那大王来吃了,才是个全始全终。”他们变成儿童,当然不会真的让妖怪吃,是准备乘机消灭妖怪的。但孙悟空却故意表现得很认真,且说得那样恐怖,目的是吓唬、戏弄猪八戒,同时也彰显出他胆大、勇敢而又幽默、诙谐的性格特征。第69回,孙悟空在朱紫国替国王制了一副特效药,并说有两种药引子可以用,其中一个很容易找到。朱紫国的太医问是什么药引?孙悟空回答:
半空飞的老鸦屁,紧水负的鲤鱼尿,王母娘娘搽脸粉,老君炉里炼丹灰,玉皇戴破的头巾要三块,还要五根困龙须:六物煎汤送此药,你王忧病等时除。
这六样东西在人世间根本找不到,是莫须有的东西,但孙悟空却故意逗他们,偏说是容易找到的物件,真是一个调皮捣蛋、爱做恶作剧、拿人穷开心的家伙。
孙悟空虽然有很多优点,但同时,他也有不少缺点和弱点。
首先,孙悟空狂妄自负,傲慢自大,目中无人,有很强的自尊心和虚荣心。
第一次接受招安时,玉帝只给了他一个不入流的小官职。孙悟空明白过来后,心中大怒,气愤地说:“这般藐视老孙!老孙在那花果山称王称祖,怎么哄我来替他养马?养马者,乃后生小辈,下贱之役,岂是待我的?”指责玉帝不会用人,于是打出天宫,不辞而别。大闹天宫的时候,十万天兵天将都不是他的对手,连太上老君和观音菩萨都奈何不了他,他强迫玉皇大帝封他为齐天大圣。此后,孙悟空变得越来越狂妄,越来越大胆。王母娘娘举办蟠桃大会,没有请他,他的自尊心受到打击,一怒之下,搅乱了蟠桃胜会,偷吃太上老君的仙丹,反下天宫而去。孙悟空被二郎神捉住后,天兵天将却无法将他杀死。太上老君将他放在八卦炉里烧炼了49天,却仍然烧不死他。他逃出八卦炉后,再次大闹天宫。在大慈大悲、法力无边的佛祖面前,孙悟空依然狂妄自大,不可一世,公然提出要取代玉皇大帝。他向如来狂妄地宣称:自己“炼就长生多少法,学来变化广无边。因在凡间嫌地窄,立心端要住瑶天。灵霄宝殿非他久,历代人王有分传。强者为尊该让我,英雄只此敢争先。”“常言道:‘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只教他(即玉皇大帝)搬出去,将天宫让与我便罢了,若还不让,定要搅攘,永不清平!”他吹嘘自己神通广大,却飞不出佛祖的手掌心,被佛祖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年后,孙悟空被释放出来,作了唐僧的徒弟,保护唐僧西天取经,以赎自己的罪过。经受了五百年的磨难后,孙悟空的狂妄自负有所收敛,对佛祖、观音菩萨和师父等少数人有所敬畏,但对其他人却仍然是不放在眼里。对玉皇大帝、太上老君等重量级人物,孙悟空也只是简单地称呼他们为“老官”,并无敬畏之意。如第15回,观音菩萨派遣落伽山山神、土地神为唐僧送来鞍辔。唐僧朝他们磕头拜谢,孙悟空却站在旁边一动不动。唐僧责问他为何不行礼致谢,孙悟空不屑一顾地说:“老孙自小儿做好汉,不晓得拜人,就是见了玉皇大帝、太上老君,我也只是唱个喏便罢了。”其实就是对佛祖、观音、唐僧,孙悟空也不是一味地顶礼膜拜,有时也出言不逊,嘲笑挖苦。他曾当面指责佛祖是妖怪的外甥,骂观音菩萨“老大惫懒”,咒她“一世无夫”。唐僧胆小怕事,孙悟空经常讥笑师父是“脓包”。在取经路上,孙悟空经常在别人面前吹嘘自己的广大神通与光荣历史。如第17回,孙悟空向妖怪介绍自己的身份来历时说:
自小神通手段高,随风变化逞英豪。
(中略)
花果山前为帅首,水帘洞里聚群妖。
玉皇大帝传宣诏,封我齐天极品高。
几番大闹灵霄殿,数次曾偷王母桃。
天兵十万来降我,层层密密布枪刀。
战退天王归上界,哪吒负痛领兵逃。
显圣真君能变化,老孙硬赌跌平交。
道祖观音同玉帝,南天门外看降妖。
却被老君助一阵,二郎擒我到天曹。
将身绑在降妖柱,即命神兵把首枭。
刀砍锤敲不得坏,又教雷打火来烧。
老孙其实有手段,全然不怕半分毫。
送在老君炉里炼,六丁神火慢煎熬。
日满开炉我跳出,手持铁棒绕天跑。
纵横到处无遮挡,三十三天闹一遭。
我佛如来施法力,五行山压老孙腰。
整整压该五百载,幸逢三藏出唐朝。
吾今皈正西方去,转上雷音见玉毫。
你去乾坤四海问一问,我是历代驰名第一妖。
这一番自我介绍,口气里充满了自负、自得、自豪。第81回,孙悟空向镇海寺和尚这样介绍自己:
我也曾花果山伏虎降龙,我也曾上天堂大闹天宫,饥时把老君的丹,略略咬了两三颗;渴时把玉帝的酒,轻轻嘑了六七钟。睁着一双不白不黑的金眼睛,天惨淡,月朦胧;拿着一条不长不短的金箍棒,来无影,去无踪。说甚么大惊小怪,那怕他惫懒摆脓,一赶赶上去,跑的跑,颤的颤,躲的躲,慌的慌;一捉捉将来,锉的锉,烧的烧,磨的磨,舂的舂。正是八仙同过海,独自显神通!
这一番自我吹嘘和夸耀,虽然有点滑稽风趣,但更能显示出孙悟空自命不凡、张狂洒脱的性格。
孙悟空爱听奉承话,吃软不吃硬,是个虚荣心很强的人。听到别人称赞他,孙悟空就会翘起尾巴,得意洋洋。如第44回,车迟国迫害和尚,很多和尚被害死,活下来的和尚也备受折磨。唐僧师徒来到车迟国后,这些受难的和尚向孙悟空诉苦,并告诉孙悟空说,丁甲神经常托梦给他们,劝他们不要死,等齐天大圣孙悟空来救他们;丁甲神说孙悟空“神通广大,专秉忠良之心,与人间报不平之事,济困扶危,恤孤念寡。”孙悟空听了这些话之后,“心中暗笑道:‘莫说老孙无手段,预先神圣早传名。’”我们可以想象此时的孙悟空心中有多么得意!第86回,妖怪说,孙悟空“是个宽宏海量的猴头,虽则他神通广大,却好奉承”。果然,孙悟空听了妖怪的花言巧语,差点就上了妖怪的当。大闹天宫的时候,玉帝糊弄孙悟空,只授给他一个不入流的小官,即弼马温。后来他弄明白之后,孙悟空一怒之下,打出天宫,回到老家花果山。自此以后,这件事被孙悟空视为奇耻大辱,不愿听到别人提起此事。如果别人在他面前提起此事,孙悟空就会恼羞成怒;久而久之,孙悟空对弼马温三个字变得十分敏感。这可见他的虚荣心有多么强烈!第63回,孙悟空和猪八戒在降妖的时候,偶然碰到二郎神与其结义兄弟们。孙悟空打算请他们帮助降妖,但大闹天宫的时候,孙悟空曾经被二郎神打败过,心高气傲的孙悟空不好意思出面,就让猪八戒先去打招呼,然后自己才恭敬、客气地拜见二郎神,请二郎神兄弟们帮忙。孙悟空不愿见二郎神,见面之后又表现得十分恭敬而客气,这些细节都生动地表现出孙悟空自尊心很强、爱慕虚荣的性格特征。
其次,孙悟空活泼好动,崇尚武力,所以他个性张扬,争强好胜,好勇斗狠。
他跟着菩提祖师学艺,修成神体,获得神通。回到花果山后,他先是闯入东海龙宫,勒索兵器和铠甲;后又打入阴曹地府,强迫阎王销除了猴类的死籍。这些做法完全是恃强凌弱、仗势欺人的强盗行径,所以龙王和阎王要上玉皇大帝那里控告孙悟空。孙悟空得到金箍棒之后,变得更加强大,也更加狂妄。他自封为齐天大圣,竟然要与天平等,可谓狂妄至极!天兵天将前来征讨他,他毫不畏惧,公然与之对垒,凭借广大神通,打败了十万天兵天将。这样他更加得意、更加狂妄了,公然强迫玉帝按照他的要求封他为名副其实的齐天大圣。玉帝不得已,只好照办,目的是笼络他,安抚他,以避免战争。但孙悟空仍然不能安分守己,在自尊心、虚荣心的驱使下,搅乱了蟠桃会,偷吃老君丹,大闹天宫。天兵天将都不是他的对手,令玉帝心惊胆战,请来二郎神与他交战。孙悟空虽然被二郎神打败、擒获,但玉帝却无法杀死他,孙悟空又逃出来,再次大闹天宫。这时他的野心又膨胀了,竟然要推翻玉帝,取代玉帝。玉帝无奈之下,只好请来佛祖降妖。在佛祖面前,无知的孙悟空依然十分骄横、狂妄,公然宣称“强者为尊”,要玉帝让位给他。“强者为尊”这句口号充分体现了孙悟空崇尚武力的个性。
一般说来,强者往往都有争强好胜、好勇斗狠的特点。孙悟空也是这样。在取经途中,他一路上降妖伏魔,乐此不疲。一听说有妖怪,孙悟空就会感到兴奋;即使与唐僧师徒无关,孙悟空也主动去降妖。他之所以喜欢降妖,一方面是因为他有保护唐僧的职责,积德行善的目的,但同时也与他争强好胜、好勇斗狠、喜欢自我表现的个性特征有直接关系。
第15回,路经鹰愁涧的时候,唐僧乘坐的白马被涧里的玉龙吃了。孙悟空与玉龙打斗,玉龙打不过孙悟空,就潜伏涧底,不敢出头。唐僧问他:“你前日打虎时,曾说有降龙伏虎的手段,今日如何便不能降他?”“原来那猴子吃不得人急他,见三藏抢白了他这一句,他就发起神威道:‘不要说,不要说!等我与他再见个上下!’”所谓“吃不得人急他”,正说明孙悟空好胜心极强极重。每当别人说妖怪神通广大,担心孙悟空降伏不了妖怪时,孙悟空就会发怒、不服,必定要打败妖怪以证明自己。如第81回,唐僧师徒在镇海寺投宿期间,听寺里的和尚说有妖怪在寺里吃人,“行者闻言,又惊又喜,道:‘不消说了,必定是妖魔在此伤人也。等我与你剿除他。’”寺里的和尚担心孙悟空降不了妖怪,反而会给寺里带来更大的灾难。孙悟空听了这话,“他便怒从心上起,恶向胆边生,高叫一声道:‘你这众和尚好呆哩!只晓得那妖精,就不晓得我老孙的行止么?’”寺里的和尚说不晓得,孙悟空就将自己的神通和辉煌历史介绍了一番。接着孙悟空将情况报告了师父,并说要为寺里除妖。唐僧听了孙悟空的话之后,担心孙悟空拿不住妖怪,反而会给自己招来麻烦。孙悟空又不服气地对师父说:“你好灭人威风!老孙到处降妖,你见我弱于谁的?只是不动手,动手就要赢!”听说有妖怪,孙悟空的第一个反应是惊喜;别人担心他降不了妖怪,他就特别生气、不服气。孙悟空的这些反应正表现了他喜欢降妖、争强好胜的个性。第37回,乌鸡国国王被妖怪害死,他的鬼魂托梦给唐僧,请求孙悟空帮他降妖伸冤。孙悟空听说后,高兴地对师父说:“不消说了,他来托梦与你,分明是照顾老孙一场生意。”唐僧说妖怪神通广大。孙悟空满不在乎地说:“怕他甚么广大!早知老孙到,教他即走无方!”第67回,唐僧师徒在驼罗村投宿时,村民请孙悟空替他们除妖,“行者就朝上唱个诺道:‘承照顾了!’”他又风趣地对猪八戒说:“贤弟,你不知。我唱个诺,就是下了个定钱,他再不去请别人了。”孙悟空竟把降妖看作生意;别人请他除妖,孙悟空认为是照顾他,所以感到异常高兴。这种轻松、幽默、大大咧咧的态度同样体现了孙悟空争强好胜、好勇斗狠的个性特征。
一般而言,在没有约束的情况下,强者往往会滥用他们的强权。孙悟空也是这样。他有莫大神通,他固然有强烈的正义感和侠义精神,喜欢打抱不平,但有时也会滥用暴力。他曾两次被唐僧逐出师门,其中的重要原因就是他滥用武力,唐僧认为他的心太狠毒,屡犯杀戒,不是个合格的出家人。他做唐僧的徒弟没多久,就在路上打死六个拦路抢劫的强盗。这使得唐僧对他很不满意,认为他太凶暴,没有一点慈悲之心。在这件事上,唐僧的态度固然有点迂腐、死板,但孙悟空确实也有滥用暴力的嫌疑。为了保护师父,孙悟空曾经三打白骨精。但唐僧肉眼凡胎,不认得妖精,反怪孙悟空行凶,将他赶出师门。在这件事上,孙悟空是对的,他被唐僧赶走,完全是唐僧的过错。第56回,孙悟空又打死一伙拦截他们的强盗,并将一个强盗的首级割了下来拿给师父看。唐僧又惊又怒,再次将他逐出师门。孙悟空觉得自己很委屈,就到观音菩萨那里哭诉自己的遭遇。菩萨一方面安慰他,另一方面又批评他滥用暴力。菩萨说:“似你有无量神通,何苦打死许多草寇?草寇虽是不良,到底是个人身,不该打死,比那妖禽怪兽、鬼魅精魔不同。那个打死,是你的功绩;这人身打死,还是你的不仁。但祛退散,自然救了你师父。据我公论,还是你的不善。”其实,从世俗社会的立场上看,孙悟空打死拦路抢劫的强盗并没有错,因为按照中国古代法律习惯,做强盗必是死罪。同时,从佛教的立场上看,孙悟空也没有过错,因为拯救众生正符合大乘佛教的精神。孙悟空打死强盗,在客观上避免了其他人受到这些强盗的侵害。因此,孙悟空的行为虽有滥用暴力之嫌,却并无重大过错。
孙悟空第一次被师父逐出师门后,回到家乡花果山,发现家乡变得很破败,听说多数猴子都不在了,剩下来的也生活艰难,苟延残喘;还有很多猴子被附近的猎人抓去了。孙悟空心中感到既凄凉又愤怒。当很多猎人再次来山上猎取猴子时,孙悟空大施神通,转眼之间就打死了一千多猎人。他鼓掌大笑,心中畅快地说道:“造化!造化!自从归顺唐僧,做了和尚,他每每劝我话道:‘千日行善,善犹不足;一日行恶,恶自有余。’真有此话!我跟着他,打杀几个妖精,他就怪我行凶。今日来家,却结果了这许多猎户。”这番话既显示了孙悟空对唐僧的不满和对猎户的愤恨,同时也显示出他的内心深处残忍、嗜血的一面。猎户猎杀猴子,固然是不对的,但孙悟空大肆屠杀猎户也是不对的,是以暴易暴,是以更大的罪恶代替罪恶。因此,他大规模杀戮猎户的行为完全是滥用暴力,以此发泄他心中的怨气、恶气。
车迟国国王受妖道的蛊惑,迫害和尚。唐僧师徒来到车迟国,孙悟空看到两个小道士监押众多和尚作苦役。他问明情况后,一怒之下,就将两个小道士打死。迫害和尚固然是错的,但罪魁祸首是三个妖道和车迟国的国王,这两个小道士只是奉命行事而已,其本身并没有多大罪责,所以他们被孙悟空打死是冤枉的,无辜的;孙悟空打死他们是对暴力的滥用。通过斗法,孙悟空除掉了三个妖道,并使国王改恶行善。这些做法是有功德的,是值得肯定的。在斗法的过程中,孙悟空故意诈死。监斩官是肉眼凡胎,以为他死了。孙悟空当然没死,他很快就现出原身。监斩官恐怕国王怪他谎报消息,就狡辩说是孙悟空死后显魂。孙悟空闻言大怒,一棒将监斩官打成肉团。孙悟空任意打死监斩官的行为是完全没有道理的。监斩官只是说了一句不关痛痒的话,并没有死罪。孙悟空依仗自己有神通,有强权,就任意、随便地行凶杀人,完全是野蛮行径,犯罪行为。
总之,孙悟空是《西游记》中最重要、最成功的人物形象,他神通广大,武艺高强;他聪明机智,机灵善变;他风趣诙谐,活泼好动;他行侠仗义,爱打抱不平。长期以来,他一直是广大人民群众最为喜爱的人物形象,是《西游记》的代表和灵魂。
猪八戒
在《西游记》里,猪八戒也是一个活灵活现的人物形象,是一个喜剧性角色,所以深受读者、观众喜爱。
猪八戒的前身本是掌管天河水兵的天蓬元帅,因为醉酒调戏嫦娥,被玉帝打了二千锤,贬下凡间;又因错投猪胎,成了猪精。他先是住在福陵山云栈洞为妖,吃人度日,后又做了高老庄高太公的上门女婿。高家人后来才发现他原来是妖怪,怕影响家族名声,就请法师要除掉或赶走这个妖怪女婿。唐僧和孙悟空师徒路经高老庄投宿,听说高家请人除妖,孙悟空主动提出来为高家除妖。经过一番打斗,猪八戒才得知唐僧和孙悟空的身份。他先前曾受观音菩萨的劝化,皈依佛门,愿意保护唐僧西天取经,以救赎自身的罪孽,所以主动说明了原委,皈依唐僧,做了唐僧的二徒弟。在取经的过程中,猪八戒的主要职责是挑行李担子,同时也要协助孙悟空保护唐僧,降妖除魔。
猪八戒是个猪精,所以外表长得像猪:长嘴大耳,背后有鬃,身体粗糙,丑陋可怕,令人恐惧。一般人见了他,往往会被他吓得心惊胆战,魂飞魄散。他自己也知道长相丑陋,经常为此而自怨自艾,但也无可奈何。他的身体粗糙而胖大,这使他举动笨拙、迟缓,也使得他饭量极大,好吃懒做。
猪八戒虽然长相丑陋可怕,但他也自有其优点。他为人憨厚、老实、笨拙,没有多少心计,身心两方面的反应都比较迟钝,所以常常被称作呆子。所谓呆子,往往就是指老实人,是老实人的代名词。猪八戒颇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笨拙,也知道自己老实巴交。在这一点上,他与孙悟空正好相反,孙悟空是个聪明伶俐、心眼极多的人。第74回,猪八戒自我吹嘘说:“师父,莫怪我说。若论赌变化,捉弄人,我们三五个也不如师兄;若论老实,像师兄就摆一队伍,也不如我。”这番话虽有自夸之嫌,但在很大程度上也确实是正确的,所以唐僧说道:“正是,正是,你还老实。”猪八戒比较憨厚、老实、听话,所以唐僧也比较喜欢他。而孙悟空比较任性,喜欢出风头,争强好胜,好勇斗狠,经常惹祸,所以唐僧不大喜欢孙悟空。聪明伶俐的孙悟空对此看得很清楚,所以他多次抱怨师父太偏心,对猪八戒太好,对自己不够好。如第38回,孙悟空确定了降妖的计策后,对师父说:“老孙的计已成了。只是干碍着你老人家,有些护短。”唐僧问:“我怎么护短?”孙悟空道:“八戒生得夯,你有些儿偏向他。”
因为猪八戒老实、笨拙,刁钻古怪的孙悟空经常欺负他、戏弄他。第38回,孙悟空为了让猪八戒到井里打捞乌鸡国国王的尸体,将猪八戒从睡梦中弄醒,哄骗他说一道去偷妖怪的宝贝,并答应降妖之后宝贝归猪八戒。猪八戒贪财,爱占小便宜,就高兴地答应了。孙悟空将猪八戒带到御花园里,找到一口井,哄骗他说,宝贝就在井水里。猪八戒潜到井底,却发现一具死尸,吓得他手脚麻木,心惊胆战,连忙浮到水面告诉了孙悟空。孙悟空对他说,死尸就是他们要找的宝贝,要猪八戒将死尸背上来,否则他就不把猪八戒拉到井上。原来御井又深又滑,没有孙悟空的帮助,猪八戒无法上来。到这时,猪八戒才明白自己上了师兄的当了,迫不得已,只好把国王的死尸背出来。第76回,孙悟空鼓励猪八戒去打妖怪,猪八戒一时冲动,就雄赳赳地要去与妖怪交战。但猪八戒一向胆小,怕打不过妖怪,事先要求孙悟空用绳子系在自己的腰里,并说假如自己打不过妖怪,请孙悟空把他扯回来,免得被妖怪抓去。孙悟空假意答应了。但当猪八戒打不过妖怪,急忙叫孙悟空把自己扯回去时,促狭的孙悟空使坏,反而将绳子扔掉了,结果猪八戒被妖怪抓去。当然,后来孙悟空又把猪八戒救了回来。第85回,唐僧师徒走在山野中,忽然狂风大作,雾气蒸腾。孙悟空跳到空中察看,看到远处一个妖怪带着几十个小妖,在那里喷风吐雾。孙悟空回到师父跟前,故意哄骗猪八戒说,附近村庄有人在斋僧,雾气是村民蒸米饭、馒头时放出来的。呆头呆脑、贪嘴好吃的猪八戒信以为真,就以割草喂马为由,企图先赶到村子里大吃一顿,结果却遇到了妖怪。类似的事例还有很多,正如第88回里猪八戒自己所抱怨的那样:孙悟空“但与老猪走,就要作践人”。孙悟空问:“我在那里作践你?”猪八戒道:“也够了,也够了!常照顾我捆,照顾我吊,照顾我蒸!”孙悟空喜欢捉弄猪八戒,一方面表现了孙悟空刁钻古怪、好作恶作剧的性格特点,另一方面则显示出猪八戒老实、笨拙的特点。
猪八戒有时也耍点小聪明,欺骗别人,占小便宜,但他的把戏往往简单、拙劣,容易被人识破、拆穿,因而使他陷入狼狈、被动的境地。这更加反衬出他的老实与笨拙。
如第85回,他轻信孙悟空的鬼话,试图先跑到附近村子里吃斋,就以割马草为借口哄骗师父,独自一人去前面的村子,结果遇到一伙妖怪把他围住,要捉住他。猪八戒一开始还以为是人家争着请他吃斋呢。他傻乎乎地对众小妖说:“不要扯,等我一家家吃将来。”小妖问:“和尚,你要吃什么?”猪八戒回答说:“你们这里斋僧,我来吃斋的。”小妖说,我们是山里的妖怪,专要吃和尚,你还想吃斋?说着,众妖怪动手动脚地要捉住猪八戒。到这时,猪八戒才晓得自己碰上妖怪,上了孙悟空的当了。他只好拼命地打退妖怪,狼狈不堪地逃了回来:“不一时,呆子得胜,也自转来,累得那黏涎鼻涕,白沫生生,气嘑嘑的走将来,叫声‘师父!’”唐僧问他怎么回事,“呆子放下钯,捶胸跌脚道:‘师父,莫要问,说起来活活羞杀人!’”接着猪八戒报告了前前后后的所有情况以及他的内心的真实想法,实在令人好笑!
第32回,唐僧师徒过平顶山的时候,孙悟空故意撮弄猪八戒做开路先锋,先去打探路上的情况。胆小、懒惰的猪八戒本不愿意去,但师父、师兄的话不能不听,不得已,他只好独自一人前去察看情况。因为他心怀不满,所以他并不认真地打探消息,而是在路上口出怨言,偷懒睡觉,又朝着三块大石头行礼,把石头当作师父等三人,预先编造谎言,准备回去欺骗师父。然而孙悟空事先就猜到猪八戒不会认真办事,所以变成鹪鹩虫早已钉在他的身上,他的一举一动都在孙悟空的监视中。孙悟空先跑到师父那里,将猪八戒的这些举动说给师父听。但唐僧还不大相信。猪八戒回到师父跟前,自以为得计,按照编好的瞎话向师父汇报。唐僧一听,果然与孙悟空所说的一模一样。孙悟空当场戳穿他的骗局,慌得猪八戒马上跪在地上认错求饶。
第23回,唐僧师徒到一户人家借宿。这户人家是个富户,只有一个寡妇带着三个年轻貌美的女儿过活。寡妇主动提出,愿意招赘唐僧师徒四人。孙悟空火眼金睛,早已看出是菩萨故意装出来的,意在试探、考验唐僧师徒。但孙悟空却不敢泄露天机。面对富贵和美色,唐僧、孙悟空和沙僧不为所动,但贪财好色的猪八戒却动心了,恨不得马上入赘这户人家。机灵的孙悟空一眼就看透了猪八戒的内心想法,就故意鼓动他做上门女婿。猪八戒心里虽然很想这样做,但又不好意思,恐怕别人嘲笑他,所以他一面假意推辞,一面又说大家都有这种心思。然后,猪八戒又假装去放马,跑到这户人家的后门与寡妇搭讪,说自己愿意做上门女婿。这一切都被孙悟空变成蜻蜓暗中打探得一清二楚。孙悟空先跑到师父跟前,报告了猪八戒的所作所为,唐僧还似信不信的。这时猪八戒回来了。他哄骗师父说,没处放马。孙悟空当场揭露了他的勾当,使他马上变得垂头丧气、洋相百出:“呆子闻得此言,情知走了消息,也就垂头扭颈,努嘴皱眉,半晌不言。”
猪八戒的另一个优点是诙谐、风趣,喜欢开玩笑,时常插科打诨。
第20回,唐僧师徒三人在一户人家借宿,受到主人家的热情接待。吃饭时,饭量极大的猪八戒几乎把全家人的饭菜吃光了,还嚷着要主人家添饭。主人只好客气地说:“仓猝无肴,不敢苦劝,请再进一筯。”唐僧和孙悟空都客气地说不用了,猪八戒却大大咧咧地说:“老儿滴答甚么?谁和你发课?说甚么五爻六爻,有饭只管添将来就是。”猪八戒故意把肴馔的肴说成是《周易》里所谓的爻,说人家是要占卜算卦,故意打趣人家,与人家开玩笑。第21回,孙悟空与黄风怪争斗,被妖怪喷黄风吹得眼睛酸痛流泪,败下阵来。晚上到一户人家借宿,与主人家谈起黄风怪时,主人对他们说:黄风怪很厉害,“他那风,比不得甚么春秋风、松竹风、与那东西南北风……”主人还没说完,猪八戒在旁边插话:“想必是夹脑风、羊耳风、大麻风、偏正头风?”故意与人家胡搅蛮缠,胡说八道,寻开心。孙悟空打听到黄风怪最怕灵吉菩萨,所以他准备去请灵吉菩萨来帮忙。临行前,孙悟空令猪八戒先藏起来,等他去请菩萨。猪八戒回答说:“晓得,晓得!你只管快快前去!老猪学得个乌龟法,得缩头时且缩头。”以乌龟自比,虽然有点儿自轻自贱的嫌疑,但这种说法却也很形象、很风趣。第26回,因为偷吃人参果,唐僧师徒被困于五庄观。福、禄、寿三星来到五庄观为孙悟空求情。猪八戒见到三星,就与人家胡闹、打趣。他先是把自己的僧帽戴在寿星的光头上,拍着手呵呵大笑道:“好,好,好!真是‘加冠进禄’也!”然后他又扯住福星要果子吃,“他去袖里乱摸,腰里乱吞,不住的揭他衣服搜检。”唐僧责怪他没规矩,猪八戒却说:“不是没规矩,此叫做‘番番是福’。”唐僧嫌他捣乱,命他出去。猪八戒临出门前,回头瞅着福星,不住地发狠。福星奇怪地问他为何那样恼恨我?猪八戒回答:“不是恨你,这叫做‘回头望福’。”五庄观的小童拿着四把茶匙,为客人准备茶水。猪八戒看见后,一把抢过来,用茶匙敲打磬儿玩耍。别人笑话他不自重,他却说:“不是不尊重,这叫做‘四时吉庆’。”猪八戒这一连串插科打诨令人忍俊不禁。第29回,唐僧师徒来到宝象国,朝见国王时,猪八戒和沙僧大大咧咧,举止粗鲁。宝象国的大臣们都纷纷议论,说他们两个相貌丑陋,举止粗鲁。猪八戒听到这些话,对那些大臣说:“列位,莫要议论。我们是这般:乍看果有些丑,只是看下些时来,却也耐看。”猪八戒自知长相丑陋,却硬是要为自己辩解、掩饰,令人好笑。第37回,已经死去三年的乌鸡国国王托梦给唐僧,请求孙悟空除妖、伸冤。唐僧醒来后,心中惊慌,连忙叫:“徒弟,徒弟!”猪八戒被吵醒后,抱怨说:“甚么‘土地,土地’?当时我做好汉,专一吃人度日,受用腥膻,其实快活!偏你出家,教我们保护你跑路!原说只做和尚,如今拿做奴才:日间挑包袱牵马,夜间提尿瓶务脚!这早晚不睡,又叫徒弟作甚?”他故意将“徒弟”说成“土地”,以发泄他对师父的不满,诙谐的猪八戒就连怨言也说得如此风趣。第48回,唐僧师徒过通天河时,妖怪施妖法,致使唐僧沉入水中,被妖怪捉住。孙悟空问猪八戒师父怎么不见了,猪八戒回答:“师父姓‘陈’,名‘到底’了。”兄弟三人只好暂时回到陈家庄,陈家兄弟问三藏师父呢,猪八戒再次回答:“不叫三藏了,改名叫做‘陈到底’也。”即使遇到逆境,猪八戒依然不失其幽默、风趣。第67回,孙悟空与猪八戒在驼罗村为村民除妖,妖怪是一条蟒蛇。妖怪打不过孙悟空和猪八戒,就现出原身钻入洞窟。猪八戒一把抓住蛇尾往外拉扯,孙悟空叫他放手,结果蛇钻进窟里去了。猪八戒埋怨说:“才不放手时,半截子已是我们的了!是这般缩了,却怎么得他出来?这不是叫做没蛇弄了?”孙悟空用金箍棒往洞窟里捣,迫使蛇精从后门钻出来跑了。守在后门的猪八戒不但没有把蛇截住,反而被蛇撞倒在地。为了掩饰尴尬的局面,他“自己害羞,忍着疼,爬起来,使钯乱扑”。孙悟空笑问:“妖怪走了,你还扑甚的?”八戒回答:“老猪在此‘打草惊蛇’哩!”最后孙悟空把蛇打死,猪八戒却又打那死蛇,孙悟空问他蛇已死了,你为什么还打它?猪八戒诙谐地回答:“你不知我老猪一生好打死蛇?”猪八戒接连用了好几个成语插科打诨,自我解嘲,使战斗场面变得不是那么令人紧张恐怖,而是带有几分轻松滑稽。第75回,孙悟空与狮子精争斗,孙悟空被狮子精张开大口吞入肚中。在旁边观战的猪八戒看到这里,嘴里絮絮叨叨地埋怨孙悟空:“这个弼马温,不识进退!那怪来吃你,你如何不走,反去迎他?这一口吞在肚中,今日还是个和尚,明日就是个大恭也!”这话说得很粗俗,却也有点风趣。
猪八戒身上有很多缺点。他外貌丑陋,身体粗糙,令人害怕。他举止粗鲁、笨拙,令人好笑。他饭量极大,能吃、好吃,却又懒惰、喜睡。他贪财好色,私心颇重。他缺乏坚定的信念,修行上不够努力、勤奋,取经路上经常打退堂鼓、闹散伙。
猪八戒是猪精,具有猪的一般特征:食量大,贪吃喜睡而又懒惰。在取经路上,唐僧师徒依靠乞化为生,所以猪八戒经常半饥半饱,很少能够完全吃饱,他也经常抱怨吃不饱。唐僧、孙悟空则经常因此而训斥他,如第96回,唐僧训斥猪八戒:“你这夯货,只知要吃,更不管回向之因,正是那‘槽里吃食,圈里擦痒’的畜生!”“待我们有缘拜了佛祖,取得真经,那时回转大唐,奏过主公,将那御厨里饭,凭你吃上几年,胀死你这畜生,教你做个饱鬼!”猪八戒见师父发怒,唬得“吓吓的暗笑,不敢复言”。第32回,唐僧师徒来到平顶山,孙悟空令猪八戒去巡山。胆小而懒惰的猪八戒本不愿意去,但师父、师兄命他去,他只好硬着头皮勉强而去。他一个人向前面走了七八里远之后,回过头来,指着师父等人骂道:“你罢软的老和尚,捉掐的弼马温,面弱的沙和尚,他都在那里自在,捉弄我老猪来跄路!大家取经,都要望成正果,偏是教我来巡甚么山!哈,哈,哈!晓得有妖怪,躲着些儿走。还不够一半,却教我去寻他,这等晦气哩!我往那里睡觉去,睡一觉回去,含含糊糊的答应他,只说是巡了山,就了其帐也!”于是他在草坡上毂辘地睡下,准备舒舒服服地睡上一觉,却被刁钻顽皮的孙悟空变成啄木鸟咬得没睡成。
猪八戒又有贪财好色的毛病。
他在天宫做天蓬元帅时,就是因为好色,调戏了嫦娥而被贬下凡间。到了凡间后,他仍然很好色,先后两次主动做了人家的上门女婿。在取经路上,每当他见到漂亮的女人,猪八戒就会生起淫心,对之垂涎三尺,结果往往遭遇尴尬、戏弄、折磨。如第23回,黎山老母等四位菩萨变成四个美貌的女性,假意要招唐僧师徒四人做上门女婿,以试探他们是否有真心去西天取经。唐僧等人面对美色与富贵,毫不动心,只有猪八戒动了凡心,企图做上门女婿,结果被菩萨在树上吊了一夜,受到孙悟空等人的讽刺、嘲笑。第54回,在女儿国第一次见到美丽动人的女王时,好色成性的猪八戒“看到好处,忍不住口嘴流涎,心头撞鹿,一时间骨软筋麻,好便似雪狮子象火,不觉的都化去了”。真是垂涎三尺,丑态百出,令人好笑!第72回,猪八戒听孙悟空说,七个女妖正在温泉里洗澡。好色成性的他就跑过去硬要与她们共浴,又变成鲶鱼调戏她们,结果被众女妖吐丝困住。第93回,女妖为了与唐僧成亲交媾,故意将绣球抛在唐僧怀里。猪八戒听说此事后,“跌脚捶胸”,非常懊恼,情不自禁地说道:“早知我去好来!都是那沙僧惫懒,你不阻我啊,我径奔彩楼之下,一绣球打着我老猪,那公主招了我,却不美哉妙哉?俊刮标致,停当,大家造化耍子儿,何等有趣!”那种艳羡、懊悔之情溢于言表,又可笑又可爱!
猪八戒贪财爱财,喜欢占小便宜。因为贪财,他曾经被孙悟空哄骗到井里背死尸。第76回,猪八戒被妖怪捉获,捆着浸在池水中。孙悟空变成鹪鹩虫准备救他。为耍弄他,孙悟空装作勾司人,向猪八戒勒索钱财。为了救命,猪八戒只好将辛苦积攒的钱送给孙悟空。他老老实实地承认自己有一点钱:“可怜,可怜!我自做了和尚,到如今,有些善信的人家斋僧,见我食肠大,衬钱比他们略多些儿,我拿了攒在这里,零零碎碎有五钱银子;因不好收拾,前者到城中,央了个银匠煎在一处,他又没天理,偷了我几分,只得四钱六分一块儿。你拿了去罢。”从这一番自白中,可以看出猪八戒在财物上多么会精打细算。第93回,在给孤园遗址,唐僧谈起此园的来历时说,给孤独长者为了买下此园,曾将金砖铺满园地。听到这里,猪八戒笑着说道:“造化!若是就是这个故事,我们也去摸他块把砖儿送人。”这话虽然只是戏言,但从中也可见猪八戒爱财贪财的性格特点。
猪八戒很懒惰,所以在宗教修行上也不够勤奋;一遇到厉害的妖怪和巨大困难时,他往往打退堂鼓,吵着要散伙,回高老庄看望老婆。这可见他的宗教信念不够坚定,缺乏所谓的精进力。因此,他的道行远远不如孙悟空,对取经事业的贡献自然也不如孙悟空大,所以他在修行上所取得的成就也不如孙悟空高。但他总归是挑担有功,在协助孙悟空保护唐僧方面也有一定的贡献,所以猪八戒最终也取得正果,被佛祖封为净坛使者。
沙僧
沙僧的前世本是天宫里的卷帘大将,因为在蟠桃会上失手打碎了玻璃盏,被玉帝贬下凡间受罪,变成妖怪,吃人度日。在观音菩萨的劝化下,皈依佛门,做了唐僧的徒弟,与孙悟空、猪八戒一起保护、服侍唐僧西天取经,以期救赎罪过,再修正果。
沙僧的主要职责是为唐僧牵马。在取经队伍中,除了白龙马,沙僧是唐僧最小的弟子,本领最小,地位最低;作者用在他身上的笔墨也最少,所以他的形象就比较模糊。一般来说,读者不大会注意到他,他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很低调的角色。
他与孙悟空、猪八戒一样,长相丑陋凶恶,见之令人害怕。他做妖怪的时候,也是个杀人如麻、吃人度日的恶魔。但做了唐僧的徒弟后,就变成一个异常顺从、老实本分、循规蹈矩的和尚。他最听从师父的教导,对师父和师兄孙悟空比较恭敬、惧怕;他与猪八戒的地位比较接近,而猪八戒又是一个随和、风趣、缺点很多的师兄,所以他对猪八戒就不是那么毕恭毕敬,而是经常与之开玩笑,打闹嬉戏,如同亲密无间的亲兄弟一样。
沙僧的最大特点是安分守己,循规蹈矩。他服侍师父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他听从师父的教诲,不敢胡作非为,不像孙悟空、猪八戒那样大胆任性,他是一个典型的乖徒弟。在为人处世上,他与唐僧比较接近,都是严守规矩,老实本分,却又有点死板、僵硬的人,不像孙悟空和猪八戒那样活泼、风趣。孙悟空和猪八戒活泼、任性而粗鲁,因此经常受到唐僧的呵斥、训诫,但沙僧几乎从未受到过师父的呵斥,他规规矩矩,老老实实,小心谨慎,从来也不会惹师父生气。
总之,沙僧是一个比较平庸、四平八稳的人,但他为人老实本分,中规中矩,脚踏实地,勤勤恳恳,所以最后也能取得正果,被佛祖封为金身罗汉。
2.简单明了、严谨完整的结构,质朴通俗、清新流畅的语言
《西游记》是一部游记体小说,主要以唐僧师徒西天取经途中所经历的种种磨难为线索而展开叙述,就像一幅巨型绘画,线条清晰明白,结构简单明了、严谨完整。著名学者胡适甚至认为,《西游记》“这部书的结构,在中国旧小说之中,要算是最精密的了”(《西游记考证》)。《西游记》主要分为三大块:第1—8回,叙述孙悟空的来历及其大闹天宫、被如来佛祖降伏的故事。第9—12回,叙述西天取经的缘由以及取经团队的形成、主要人物的出场。第13—100回,叙述唐僧师徒取经的具体经历以及他们所遭遇的种种磨难。除此之外,《西游记》几乎没有任何枝蔓,因此其结构显得干净利落、清楚明白。
《西游记》的语言文字既通俗朴素,又活泼风趣,尤其是人物语言,其口语化、生活化的程度很高,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令人感觉很真实、很亲切。
如第7回,孙悟空被太上老君放在八卦炉内煅烧了49天之后,作者写道:“真是光阴迅速,不觉七七四十九日,老君的火候俱全。忽一日,开炉取丹。那大圣双手捂着眼,正自揉搓流涕,只听炉头声响,猛睁眼睛看见光明,他就忍不住,将身一纵,跳出丹炉,唿喇一声,蹬倒八卦炉,往外就走。慌得那架火、看炉与丁甲一班人来扯,被他一个个都放倒,好似癫痫的白额虎,疯狂的独角龙。老君赶上抓一把,被他一捽,捽了个倒栽葱,脱身走了。即去耳中掣出如意棒,迎风幌一幌,碗来粗细,依然拿在手中,不分好歹,却又大乱天宫,打得那九曜星闭门闭户,四天王无影无形。”这段文字既通俗流畅,同时又极富表现力,将孙悟空的勇猛、疯狂和天兵天将的无能、狼狈刻画得活灵活现,跃然纸上。
又如第14回,唐僧与孙悟空师徒二人到一户人家借宿。这户人家的主人是个老者。主人一打开门,猛然看见孙悟空,误以为是恶鬼上门,吓得他腿软脚麻,惊慌失措,瘫倒在地。唐僧连忙将他扶起来,安慰他说:“老施主休怕!他是我贫僧的徒弟,不是鬼怪。”并解释说自己是唐朝来的和尚。那个老者定了定神,对唐僧说道:“你虽是个唐人,那个恶的,却非唐人。”旁边的孙悟空大声说道:“你这个老儿全没眼色!唐人是我师父,我是他徒弟。我也不是甚‘糖人’、‘蜜人’,我是齐天大圣。你们这里人家也有认得我的。我也曾见你来。”那老者道:“你在那里见我?”孙悟空道:“你小时不曾在我面前扒柴?不曾在我脸上挑菜?”老者道:“这厮胡说!你在哪里住?我在哪里住?我来你面前扒柴、挑菜?”孙悟空道:“我儿子便胡说!你是认不得我了,我本是这两界山石匣中的大圣。你再认认看。”这段对话宛然是两个乡下人在吵架,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而孙悟空说话的口气在乡土气息中又透露着几分诙谐风趣。
我们知道,孙悟空本是猴子成精,所以他的特点是活泼好动,任性胡为,喜欢寻事闯祸,不听师父的教诲。为了约束孙悟空,观音菩萨通过唐僧暗中给孙悟空带上了金箍。每当孙悟空不听话时,唐僧就念紧箍咒,金箍就会将孙悟空的脑袋勒得疼痛难忍。在唐僧师徒取经的过程中,唐僧经常念咒以惩罚、教训孙悟空。唐僧一念咒,孙悟空就头疼得死去活来,“把个行者疼得打滚”,或者“疼得竖蜻蜓,翻筋斗,面红耳赤,眼胀身麻”,或者“把个行者头,勒得似个亚腰葫芦,十分疼痛难忍”。这些语言既通俗易懂,又清新活泼,完全来自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西游记》里,就连诗词韵文也是口语化的,通俗易懂,琅琅上口。如第1回,作者这样描写水帘洞:

刮风有处躲,下雨好存身。
霜雪全无惧,雷声永不闻。
烟霞常照耀,祥瑞每蒸熏。
松竹年年秀,奇花日日新。


诗中的语言接近白话,通俗易懂,不需要做任何注解就可以读通;尤其是第一、第二两句诗,完全是口语化的文字,让人一看即懂。
再如第84回,孙悟空从地面跳到半空中以观察周围的情况,作者这样写道:“好大圣,将身一纵,唿哨的跳在空中,怪哉:

上面无绳扯,下头没棍撑。
一般同父母,他便骨头轻。”


第67回,唐僧师徒在驼罗村借宿时,听说村里有妖怪吃人。孙悟空问村民,为什么不请法师为他们除妖呢?村民说,以前曾请一个和尚,一个道士来除妖,但结果不但没成功,和尚、道士还被妖怪打死了。作者用两首词来描述和尚、道士除妖的经过:
那个僧伽,披领袈裟。先谈《孔雀》,后念《法华》。香焚炉内,手把铃拿。正然念处,惊动妖邪。风生云起,径至庄家。僧和怪斗,其实堪夸:一递一拳捣,一递一把抓。和尚还相应,相应没头发。须臾妖怪胜,径直返烟霞。原来晒干疤。我等近前看,光头打的似个烂西瓜。
(那道士)头戴金冠,身穿法衣。令牌敲响,符水施为。驱神使将,拘到妖魑。狂风滚滚,黑雾迷迷。即与道士,两个相持。斗到天晚,怪返云霓。乾坤晴朗朗,我等众人齐。出来寻道士,渰死在山溪。捞得上来大家看,却如一个落汤鸡。
以上这些诗词既清新通俗,又诙谐风趣。
《西游记》的语言风格是怎样形成的呢?除了作者的个性外,我们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加以解释。
西游记故事曾经在民间长期流传、演变,到了明代,形成一部或多部通俗小说。《西游记》既然来自民间,那么它必然会有民间文学的一些特点,比如语言的通俗易懂,文字的口语化。再者,《西游记》里有很多妖魔鬼怪。这些妖魔鬼怪实际上相当于现实生活中打家劫舍、杀人放火的强盗、恶棍。这些人都是些粗人、流氓,他们粗鲁、低俗、野蛮、残忍,没有什么文化教养和道德素质,所以他们的语言必然是粗俗的、口语化的。
唐僧师徒四人中,除了唐僧,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僧也都是妖精出身,性情粗鲁、鲁莽,语言粗鄙,口无遮拦。由于受民间的影响,《西游记》里的宗教上层人物,像佛祖、菩萨、道祖、天师等,讲的也是世俗人所常用的语言。此外,《西游记》里还出现了很多方言土语。《西游记》里的方言土语是什么地方的呢?很多人说是淮安方言,并以此来证明《西游记》的作者是淮安人吴承恩,但也有人不同意这种说法。我们可以继续对此加以研究和探讨。
3.通俗质朴、诙谐风趣、泼辣恣肆的艺术风格
《西游记》是一部宗教神话小说。宗教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它充满了神秘性和神圣性,宗教信徒的修行生活与普通人的世俗生活有着较大的差别。对宗教信徒来说,宗教里的重要人物和宗教教义是绝对正确的,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尤其是宗教里的圣贤,如佛教里的诸佛菩萨,道教里的太上老君、玉皇大帝、众天师等,更是不可亵渎的,人们只能对之顶礼膜拜。但在《西游记》里,宗教(主要是佛教和道教)本身所具有的神圣性、神秘性几乎完全被作者消解、颠覆、冲淡、稀释,或者说被人格化、世俗化,因而使人读起来感觉熟悉而亲切。胡适对此也有过精彩的阐释:“拉长了面孔,整日说正经话,那是圣人、菩萨的行为,不是人的行为。《西游记》所以能成世界的一部绝大神话小说,正因为《西游记》里种种神话都带着一点诙谐意味,能使人开口一笑。这一笑就把那神话‘人化’过了。我们可以说,《西游记》的神话是有‘人的意味’的神话。”这使得《西游记》这部宗教题材的神话小说具有明显的通俗性、世俗性的风格和特点。
《西游记》对宗教神圣性的颠覆和消解主要是通过两种途径完成的。一是从普通人、世俗人的立场来描写宗教里的神圣人物,让高高在上、神秘莫测的神圣们走下神坛,变得几乎与普通人一样。二是运用诙谐、幽默的艺术手法以调和、冲淡、消解宗教所固有的神圣感和神秘色彩。
佛教认为,诸法皆空,有如幻化,所以人们不应当对万事万物有贪著、留恋之心;佛教信徒尤其要舍弃七情六欲的控制和束缚,从而达到清净无为、超脱自在的境地。但《西游记》里的许多和尚,却贪财好色,杀人放火,无恶不作。如第16回,观音院的和尚为了谋取唐僧的袈裟,竟然要放火烧死唐僧和孙悟空。第81回,镇海寺的和尚因为贪求色欲,被妖精引诱、吃掉。这些和尚都不是有道行的真和尚,他们与世俗人几乎没有区别。在《西游记》里,甚至连阿难、迦叶这样的高僧都没有戒除贪心,竟然三番五次地向远道而来的唐僧勒索礼物;佛祖知道了他们的做法后,不但不加以制止,反而为之辩护,加以纵容,逼得唐僧只好将随身携带的钵盂送给了阿难、迦叶。佛祖对唐僧师徒说:“他两个问你要人事之情,我已知矣。但只是经不可轻传,亦不可以空取。向时众比丘圣僧下山,曾将此经在舍卫国赵长者家与他诵了一遍,保他家生者安全,亡者超脱,只讨得他三斗三升米粒黄金回来,我还说他们忒卖贱了,教后代儿孙没钱使用。你如今空手来取,是以传了白本。”第51回,唐僧师徒在金兜山遇到妖怪,孙悟空战败,唐僧被擒。孙悟空只好向法力无边的佛祖求救。佛祖慧眼一观,早已知晓妖怪的底细,但他却对孙悟空说:“那怪物我虽知之,但不可与你说。你这猴儿口敞,一传道是我说他,他就不与你斗,定要嚷上灵山,反遗祸于我也。我这里着法力助你擒他去罢。”可见在《西游记》作者笔下,连无比神圣的佛祖、圣僧也变得这样精明世故、斤斤计较,简直像是市井小民、凡夫俗子。当然,我们要明白,宗教里的诸佛菩萨绝对不是这个样子。
《西游记》不但将普通和尚、高僧圣僧,乃至佛祖、菩萨描绘得接近凡夫俗子,同时又将形形色色的妖怪也塑造得像是世俗人等。这些妖怪一般以洞府为家,有众多小妖为奴仆,为部下,有的妖怪还有老婆,俨然是一个个大家族或小国家。他们打家劫舍,吃人度日。但妖怪们在日常生活中同样遵循世俗的伦理道德,他们操着普通人的语言,有着与普通人一样的喜怒哀乐;总之,《西游记》里的妖怪除了长相丑陋凶狠、有些法力之外,他们的思想情感、行为方式与世俗普通人几乎没有差别,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
如第17回,黑熊精偷了唐僧的袈裟后,打算以此庆贺自己的生日。第18回,猪八戒做妖怪的时候,曾在高老庄高太公家做上门女婿,他的老婆是高太公的女儿高翠兰。在高家,猪八戒勤谨、能干,为高家出了不少力。他自己曾对孙悟空假变的高翠兰说:“我得到了你家,虽是吃了些茶饭,却也不曾白吃你的:我也曾替你家扫地通沟,搬砖运瓦,筑土打墙,耕田耙地,种麦插秧,创家立业。”这时的猪八戒完全是个勤劳能干的农民,就连要赶走他的高太公也承认这一点:猪八戒“一进门时,倒也勤谨:耕田耙地,不用牛具;收割田禾,不用刀杖。昏去明来,其实也好。只是一件,有些会变嘴脸。”第43回,唐僧师徒经过黑水河时,唐僧被河里的妖怪捉去。据河神说妖怪是西海龙王的外甥。孙悟空一打探,果然妖怪正准备请西海龙王来吃唐僧肉呢!因此孙悟空就向西海龙王问罪。龙王派遣自己的太子领兵前来捉拿妖怪,妖怪很生气,嫌表兄不向着自己,反向着外人。他怒气冲冲地对表哥说:“我与你嫡亲的姑表,你倒反护外人?听你所言,就教把唐僧送出,天地间那里有这等容易事也?你便怕他,莫成我也怕他?他若有手段,敢来我水府门前与我交战三合,我才与他师父;若敌不过我,就连他也拿来,一齐蒸熟,也没甚么亲人,也不去请客,自家关了门,教小的们唱唱舞舞,我坐在上面,自自在在吃他娘不是!”听这话的口气,完全是个恼羞成怒的市井无赖在发狠耍横。第89回,黄狮精偷了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僧的兵器,准备举办钉耙会以示庆贺,却被孙悟空等人找上门来,夺回兵器,打跑黄狮精,打死他手下的小妖,并将他的洞府一把火烧得精光。黄狮精搬到救兵后,打回自己的洞府,才发现自己已是家破人亡,“止不住泪如泉涌,双脚齐跌,喊声振天,恨道:‘那秃厮十分作恶!怎么干出这般毒事,把我洞府烧尽,美人烧死,家当老小一空!气杀我也,气杀我也!’”他向他的祖翁九头狮子精哭诉道:“老爷,我那个山场非一日治的,今被这秃厮尽毁,我却要这命做甚的?”于是他“挣起来,往石崖上撞头磕脑;被雪狮、猱狮等苦劝方止”。黄狮精的这番举动与普通百姓、尤其是下层妇女遇到不幸时的反应几乎是一模一样:痛哭流涕,寻死觅活。
《西游记》的作者经常运用幽默、诙谐的艺术手法来刻画人物,从而使高不可攀的神圣人物变得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使丑陋凶残的妖魔鬼怪也显得滑稽可笑,或者老实可爱,不再那么令人恐惧。
如第42回,红孩儿劫走唐僧,并用三昧真火将孙悟空等人打败。孙悟空不得已,只好到南海请观音菩萨降妖。菩萨用净瓶装满一海水,对孙悟空说:“我这瓶中甘露水浆,比那龙王的私雨不同,能灭那妖精的三昧火。待要与你拿了去,你却拿不动;待要着善财龙女与你同去,你却又不是好心,专一只会骗人。你见我这龙女貌美,净瓶又是个宝物,你假若骗了去,却那有工夫又来寻你?你须是留些甚么东西作当。”孙悟空回答:“可怜!菩萨这等多心!我弟子自秉沙门,一向不干那样事了。你教我留些当头,却将何物?我身上这件绵布直裰,还是你老人家赐的。这条虎皮裙子,能值几个铜钱?这根铁棒,早晚却要护身。但只是头上这个箍儿是个金的,却又被你弄了个方法儿长在我头上,取不下来。你今要当头,情愿将此为当。你念个松箍儿咒,将此除去罢;不然,将何物为当?”菩萨说道:“你好自在啊!我也不要你的衣服、铁棒、金箍,只将你那脑后救命的毫毛拔一根与我作当罢。”孙悟空说:“这毫毛也是你老人家与我的。但恐拔下一根,就拆破群了,又不能救我性命。”于是菩萨骂道:“你这猴子!你便一毛不拔,教我这善财也难舍。”在这段对话里,连一向庄严神圣的观音菩萨也变得那么风趣而又刻薄,竟然与孙悟空大开玩笑,嘲笑孙悟空小气吝啬、一毛不拔。孙悟空的话则充分显示出他的精明伶俐、强词夺理、诙谐风趣的性格特征。
第51回,唐僧师徒路经金兜山时,唐僧、猪八戒和沙僧被妖怪捉获。孙悟空与妖怪交战,妖怪的法宝能套取所有的兵器,因此孙悟空败下阵来。他先后搬来好几路救兵,但都不能战胜妖怪。孙悟空请来的救兵中有黄河水伯,意欲用水淹死妖怪。水伯放出大水,然而不仅没能淹死妖怪,反而水漫四野,淹没了民田。孙悟空慌忙令水伯收水,水伯却幽默地回答:“小神只会放水,却不会收水。常言道:‘泼水难收。’”第74回,太白金星变成老头儿来给唐僧师徒报信,猪八戒来到老头儿跟前准备向他打听详情。老头儿忽然看见猪八戒的模样,吓得魂飞魄散,自言自语地说道:“爷爷呀!今夜做的甚么噩梦,遇着这伙恶人!为先的那个和尚丑便丑,还有三分人相;这个和尚怎么这等个碓梃嘴,蒲扇耳朵,铁片脸,鬃毛颈项,一分人气儿也没有了!”我们知道,太白金星是认识唐僧师徒的,他见到猪八戒,故意装得那么害怕,说出这番风趣而刻薄的话,只是有意与猪八戒等人开开玩笑罢了。
孙悟空和猪八戒的诙谐、风趣前文已经作了论述。除了正面人物,《西游记》的作者在刻画妖怪时也经常使用幽默、诙谐的艺术手法,从而使可憎可怕的妖怪显得滑稽可笑、老实可爱。如第32回,唐僧师徒在平顶山遇到妖怪。猪八戒与妖怪交战时,妖怪说猪八戒是半路出家的和尚。猪八戒很奇怪,问他是怎么知道的,妖怪回答:“你会使这钯,一定是在人家园圃中筑地,把他这钯偷将来也。”第49回,唐僧师徒在通天河遇到妖怪。猪八戒、沙僧与妖怪灵感大王交战,妖怪说猪八戒是半路出家的和尚,八戒问他是怎么知道的,妖怪回答说:“你会使钯,想是雇在那里种园,把他钉钯拐将来也。”猪八戒则说灵感大王必定也是半路成精的妖怪,妖怪问八戒是怎么知道的,猪八戒回答:“你会使锤,想是雇在那个银匠家扯炉,被你得了手,偷将出来的。”妖怪又说沙僧也是半路出家的和尚。沙僧问他怎么知道的,妖怪回答:“你这个模样,像一个磨博士出身。”沙僧问为什么,妖怪答道:“你不是磨博士,怎么会使擀面杖?”在以上这些对话里,交战双方故意丑化、贬低对方的兵器,像是孩子们在斗嘴,显得非常滑稽可笑,令人忍俊不禁。
《西游记》中的人物语言,尤其是主人公孙悟空的语言,时而诙谐风趣,令人解颐;时而泼辣恣肆,淋漓尽致。孙悟空脾气急躁,心直口快,心里想什么,嘴里就说什么,从不掩饰自己,不虚伪,不做作。对别人的错误和过失,他总是不留情面地予以揭露和抨击,即使对方是大人物,如佛祖、道祖、菩萨、师父、国王等,孙悟空也毫不客气,直言不讳地指责他们的过失。
孙悟空跟随菩提祖师修炼成仙,回到花果山后,他先后大闹龙宫和地府,被告到玉皇大帝那里。为了笼络孙悟空,玉帝用一个不入流的极小官职糊弄孙悟空。孙悟空明白过来后,勃然大怒,公开指责玉帝“轻贤”,不会用人。
每当遇到妖魔鬼怪时,唐僧总是表现得惊慌失措,软弱无能。这令孙悟空大为不满,所以他经常嘲笑自己的师父是“脓包”。
4.童话色彩和浪漫主义精神
《西游记》是神话小说,里面出现的妖怪多数是各种各样的动物、甚至植物精怪,如猴精、猪精、虎精、狮子精、象精、大鹏精、老鼠精、兔子精、蜘蛛精、蜈蚣精、黑熊精、蛇精、羊精、鹿精、金鱼精、蝎子精、狐狸精、豹子精以及各种树精等。这些成精的动植物有一定的法力,同时又被拟人化、人格化,他们有着与人类一样的语言、生活与思想情感,这使得《西游记》具有几分童话色彩。
所谓童话,就是以儿童的眼光和情感、儿童的思维方式来观察、描述我们这个世界。儿童的心灵是简单的、纯洁的,他们分不清人与人之间的差别、人类与动物之间的差别,他们没有成年人那样的机心、私心、虚荣心,所以他们的想法和举动,在大人看来就显得简单可笑、滑稽可爱,令人开心一笑。《西游记》里的许多精怪,一方面显得凶恶可怕,另一方面又有着儿童般的简单、淳朴、憨厚、可爱的特点。
如花果山上的猴子们,就像一群活泼好动、天真可爱的儿童。他们在一起玩耍,夏天在山涧里洗澡,又成群结队地找到山涧的源头即一道瀑布。其中一猴提议:哪个能够钻进瀑布,又出来,而不伤身体者,我们就拜他为王。石猴应声而出,纵身钻入瀑布,才发现里面原来是一个天然洞府。这就是花果山水帘洞。石猴从里面出来后,带众猴进去,“一个个抢盆夺碗,占灶争床,搬过来,移过去,正是猴性顽劣,再无一个宁时,只搬得力倦神疲方止。”这宛然是一群活泼好动的孩子。石猴说,既然我做到了你们先前所说的事情,就应当拜我为王。众猴子们二话不说,“即拱伏无违”,拜他为美猴王。说到做到,简单明快,没有任何讨价还价,这正符合儿童的心理。
又如,唐僧师徒行经平顶山时,唐僧、猪八戒和沙僧都被妖怪银角大王捉去。妖怪又派两个小妖精细鬼、伶俐虫拿着法宝去捉孙悟空。孙悟空变成道人哄骗小妖,说自己是来自蓬莱山的神仙。头脑简单的小妖就轻易地相信了孙悟空的鬼话,并将他们的秘密告诉了孙悟空,说他们的葫芦可以装人;把人装进去后,一时三刻就化为脓了。聪明伶俐的孙悟空用毫毛变出一个大葫芦,哄骗小妖说自己的宝贝葫芦不但可以装人,还可以装天。他用法力将天地变得一片漆黑,于是小妖又轻易地相信了孙悟空的话,并用自己的两件真宝,与孙悟空的假宝做了交换。孙悟空离开后,两个小妖还自以为占了便宜;但他们很快发现,换来的宝贝既装不了天,转眼之间又找不到了(因为孙悟空收回了毫毛),结果弄得两手空空,上了大当。这两个小妖号称精细、伶俐,其实是呆头呆脑,傻乎乎的,活像一对天真烂漫、活泼可爱的儿童。
孙悟空找到妖怪的巢穴,向妖怪索要师父、师弟。银角大王用葫芦把孙悟空装了进去。但孙悟空想方设法逃了出来,并用毫毛变成一个假葫芦,将真葫芦偷到手,然后再次向妖怪挑战。银角大王不知自己的宝贝葫芦已被抵换,拿着假葫芦,依然雄赳赳气昂昂地出来应战。他问孙悟空,我叫你一声,你敢应么?孙悟空说可以,但我叫你,你敢应么?妖怪说,我叫你,是因为我有个葫芦,可以装人。你为什么要叫我?孙悟空掏出葫芦说我也有个葫芦。妖怪一看,吃惊地问道,你的葫芦哪里来的,怎么与我的葫芦一模一样?孙悟空本不知道葫芦的来历,所以反问妖怪,你的葫芦是哪里来的?妖怪就老老实实地说出了葫芦的来历。聪明伶俐的孙悟空就说我的葫芦也是那样得来的;又说自己的葫芦是个雄的,妖怪的葫芦是个雌的,并故意让妖怪先装自己,结果当然装不上。于是妖怪懊恼地叫道:“天那!只说世情不改变哩!这样个宝贝也怕老公,雌见了雄,就不敢装了!”然后,孙悟空叫妖怪的名字,妖怪不敢不答应,结果被装进葫芦里。
在这段描写里,银角大王的所作所为让人看不出他是个杀人不眨眼的魔头,反而像个天真未凿、老实憨厚的儿童,没有机心,不会欺骗,不掩饰自己的真实想法,心里有什么就说什么,真实而自然,诚实而可笑。
第75回,孙悟空变成小妖,只身来到妖怪的巢穴打探情况。他在老妖面前故意夸大敌情,吓唬妖怪,令众妖惊慌失措,自乱阵脚。他对老妖说,他看见孙行者蹲着磨杠子,像个开路神;若站起来,足有十几丈长短。孙行者一边磨杠子,一边说要来打你们呢。老妖听了,果然吓得不得了,赶紧令小妖关门,不要惹孙行者。孙悟空又吓老妖说,孙行者会变化,你们若关了门,他就变成苍蝇从门缝里飞进来。老妖一听,就对众妖说,我们洞里向来没有苍蝇,如果有了苍蝇,一定就是孙行者。说到这里,孙悟空暗中用毫毛变出一只苍蝇在洞里飞舞,吓得众妖都拿着丫钯扫帚拍打苍蝇,乱成一团。在这段叙述里,小妖说什么,老妖就信什么,也不管小妖是真是假,小妖汇报的情况属实不属实,完全被孙悟空假变的小妖牵着鼻子走,没有丝毫的怀疑,也不去加以证实。这与其说妖怪愚蠢傻笨,毋宁说《西游记》里的妖怪更接近简单、质朴的儿童。
《西游记》是神话小说,里面出现了大量的神仙、诸佛菩萨、天兵天将和各种各样的妖魔鬼怪。他们都有着超自然的力量,即法力,他们可以呼风唤雨,翻江搅海,移山填海,移星换斗,改天换日,可以上天入地,到处飞行,入火不焚,入水不溺,他们能够变化多端,长生不老……这些五花八门、不可思议的超自然、超社会的力量使《西游记》充满了丰富多彩、奇异瑰丽的想象和令人神往的浪漫主义精神。
正面人物,像神仙、诸佛菩萨所拥有的法力往往用来自利利他,广行善事;反面人物如妖魔鬼怪所拥有的法力往往用来损人利己,为非作歹。如果反面人物改邪归正,他的法力也就成为正义的力量,如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等人就是由反面人物转变为正面人物的,并经过修行而成正果。因此,法力本身并无善恶之分,善恶取决于法力的拥有者内心的动机和目的:心恶则魔生,心善则魔灭。
孙悟空出家修行的动机和目的是追求长生不老,以躲避死亡的威胁。在菩提祖师的指导下,经过勤奋修行,孙悟空终于超凡入圣,成为不死的神仙。他可以腾云驾雾,上天入地,任意飞行;他有七十二般变化,可以躲过任何灾害;他有重达一万三千五百斤的如意金箍棒作兵器,可大可小,威力无穷,几乎是打遍天下无敌手。孙悟空出家修行的故事寄寓了自古以来中国人对肉体上长生不老、精神上绝对自由的渴望与追求。这种追求同样体现了古代中国人的浪漫主义精神。
我们知道,宗教的终极取向是超世间的,它的许多思想理念和修行方法在世俗人看来是奇特的、荒诞的、不可思议的。《西游记》里就有很多佛教的思想理念和修行方法、途径。如第12回,观音菩萨变成癞和尚,在长安城里货卖袈裟、锡杖,对人宣称:“着了我袈裟,不入沉沦,不堕地狱,不遭恶毒之难,不遇虎狼之灾。”他又对唐僧和唐太宗说,佛祖有大乘三藏真经;此经有不可思议的功德,“能超亡者升天,能度难人脱苦,能修无量寿身,能作无来无去。”第19回,乌巢禅师向唐僧传授《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并对唐僧说:“若遇魔障之处,但念此经,自无伤害。”这些说法佛教信徒是相信的,但在世俗人看来却是夸大其辞、难以置信的。这些不可思议的宗教思想使得《西游记》具有几分神秘性和浪漫主义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