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莹编辑《乾坤正气集》
1988-11

清代姚莹编辑了《乾坤正气集》。它是战国至明代101位忠臣义士作家文集传略的汇编,是一部规模巨大的文集。
姚莹(公元1785~1852 ),字石甫,号东,安徽桐城人,是姚鼐的侄孙,也是一个文学家,并善于军事。他一生中都从政做官,同时治学,编书。嘉庆十三年(公元1808 ) 23岁时举进士,先后任过福建平和、龙溪知县、高邮知州、两淮监掣同知、护盐运使。道光十年(公元1830 ) 45岁时为台湾道。咸丰元年(公元1851)为广西按察使,曾参加在永安围攻太平军之役,失败后随军至湖南,在湖南任按察使。次年死于任上,时年67岁。
姚莹做官时颇有政绩,林则徐曾推荐他,说他“可大用”。他最大的功绩是镇守台湾时,与总兵达洪阿主动搞好团结,制订防御作战计划,共同抵御英国侵略者。道光二十年(公元1840)秋,英国侵略者两次侵犯基隆,1841年又犯大安港,“莹设方略,与达洪阿督兵连卻之,大有斩获,收前所失宁波、厦门炮械甚多。”打败了英国侵略者,取得了很大胜利,他曾因此受诏嘉奖,加二品衔,予云骑尉世职。但他们的胜利,遭到总督怡良的嫉妒。姚莹本想将俘获的敌人送往内地,怕送不到,请求将敌人就地处决。怡良为了讨好英国人,反对他们,坚持要释放敌人。南京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向英帝国主义投降妥协。姚莹虽有战争功劳,反而被劾,说他杀害了敌人,功劳成了罪过,被捕入狱,坐了六天牢,道光皇帝也觉得不是滋味,把他放了。
姚莹很有学问,著作甚多,“文章善持论,指时事利害,慷慨深切。”除编辑了《乾坤正气集》外,他还著有《东溟文集》、《奏稿》、《后湘诗集》、《东槎纪略》、《康輶纪行》、《杂著》等。
姚莹编辑《乾坤正气集》中,曾得到顾沅、潘锡恩的合作与帮助。道光十八年(公元1838),姚莹到吴门顾沅家时,他们同时在刻印古籍,他见到顾家藏前代忠义诸公遗集甚多,便一一查看了这些古籍的目录,亲自对这些古籍进行了整理,编辑成了《乾坤正气集》。当时准备付印,因为有事耽误了没有印成。5年之后,道光二十三年,姚莹又和潘锡恩谈及印书的事。潘锡恩见他编辑的《乾坤正气集》只选了63人的文集,觉得不够完备,又请顾沅多方搜访,加以补充,共选了101人的文集,并在每人的集子前加了一个小传。道光二十八年(公元1848),潘锡恩最后又进行了校订,并付印。从姚莹于道光十八年开始编辑成初稿,到雇源补充,潘锡恩于道光二十八年定稿付印,前后经过了11年时间。
姚莹编辑《乾坤正气集》,按潘锡恩的说法是为了扶持正气: “是集也,其人皆忠孝节义,身际艰难,不贪富贵,杀身成仁。”选文中着重“气节”,“以杀身成仁者为限”,只选有正气的人的集子,目的是“立照胆之镜”,为后人借鉴,使人“见其事咨嗟而涕泗,闻其风感奋而兴起,世之娼嫉、奸佞、谄谀、苟且、阴狠、诈伪者流对之泚然,内媿可潜,消其邪慝,之心。”就是要伸正气,达到正乾坤。当时,中国被各帝国主义侵略压迫,许多有民族自尊心的人都悲愤不已。姚莹也有这种思想,编辑《乾坤正气集》正是这种思想的反映,想要人们学习屈原、岳飞等人的“气节”。当然,他因受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所提倡的“正气”,很多地方自然就维护了封建的道德观念。
《乾坤正气集》选了101人的集子,编为574卷:选楚国1人,屈原的《楚辞》5卷;汉代1人,孔融的《孔北海集》1卷;三国时1人,嵇康的《嵇中散集》9卷;晋代2人,张华、郭璞的共3卷;南朝宋代1人,袁淑的1卷;唐代3人,李邕、颜真卿、司空图的共24卷;宋代14人,有岳飞、文天祥、宗泽、陆秀夫、李若水、傅察、徐元杰等的共58卷;元代6人,有郝经、刘鹗、刘仁本、郑玉等的共64卷;明代的选得最多,有72人,方孝孺、于谦、史可法、左光斗、熊廷弼、王家祯、赵南星等,最后是朱集璞,共409卷。不论从作者还是从所选文集的数量上,都占总数的70%以上。全书可以称得上是“薄古厚今”了。



更多同类【古代编辑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