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亿、王钦若主编《册府元龟》
1988-11

杨亿(公元974~1020),建州浦城(今福建建瓯)人;王钦若(公元962~1025),临江军新喻(今江西)人,都是北宋的大臣,也都很有才华,他们奉诏主编了《册府元龟》。先后参加编辑的共有17人。
北宋时编辑了有名的“四大书”,一直影响后世, 《册府元龟》是宋朝四大名书之一。
“四大书”中,有三部是太宗时编修的。太宗的儿子赵恒,即位以后称真宗,也想编修一部大书,和他父亲提倡编修的《太平御览》媲美。于是,他于景德二年(公元1005)九月二十二日下诏命令王钦若、杨亿编修一部《历代君臣事迹》。王钦若、杨亿接诏后,又奏请钱惟演等10多人参加编修。参加编修的人员虽中间有过小的变动,但王钦若、杨亿主编未变,人数始终是17人也没有变。王钦若和杨亿先要钱惟演等人写出了较为详细的提纲,王、杨审阅后,作了许多修改、补充,最后送给真宗审定。真宗看后又提了许多意见,按真宗的意见再次作了增改。此后,杨亿、王钦若便领着大家进行正式编修工作。从大量史籍中选录资料,编辑成册。每修完一卷,便送给真宗审阅。经过八年编修,于大中祥符六年(公元1013)八月十三日正式完成。
杨亿,太宗时赐进士,后迁著作佐郎。真宗时历任左司谏、知制诰、翰林学士、史馆修撰,兵部员外郎、户部郎中、太常寺少卿、秘书监、工部侍郎等。他很聪明,也很有才学,一生多从事文字工作。宋史记载:“天性颖悟,自幼及终,不离翰墨。文格雄健,才思敏捷,略不凝滞,对客谈笑,挥翰不辍。精密有规裁,善细字起草,一幅数千言,不加点窜,当时学者,翕然宗之。而博览强记,尤长典章制度,时多取正。”当时的学者,多请教他。他人品也很好,“重交游,性耿介,尚名节。多周给亲友,故廪禄亦随而尽。”可以说是仗义疏财。杨亿主编《册府元龟》时才31岁,这时官也不大,第二年才为翰林学士。他在主编中起的作用比王钦若的作用大。“会修《册府元龟》,亿与王钦若同总其事。其序次体制,皆亿所定,群僚分撰篇序,诏经亿窜定方用之。”就是说,基本上是他定稿的。杨亿在主编《册府元龟》前,曾与钱若水编修《太宗实录》, “凡八十卷,而亿独草五十六卷。”可见也是他编写最多。此外,还著有《武夷新集》、《西昆酬唱集》等。
王钦若,真宗时拜右正言、知制诰、翰林学士、左谏议大夫、大学士、礼、户、吏部尚书、枢密史、检校太傅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仁宗时受封冀国公。死后赠太师、中书令、谥文穆。他有才学,但为人贪婪奸诈,善于逢迎,宋史载:“智数过人,每朝廷有所兴适,委曲迁就,以中帝意。又性倾巧,敢为矫诞。”王曾说他“奸邪险伪”。景德元年(公元1004),契丹南侵,他骇怕,密奏真宗请迁都金陵,寇准坚决反对,没有迁成,便记仇在心。寇准主持订澶渊之盟后,他借机报复,指责寇准,使寇准罢了宰相。一次真宗梦见有神人赐天书,他便伪造了一部“天书”,以取悦真宗。他43岁时与杨亿一起受命主编《册府元龟》,宋史记载:“修《册府元龟》,或褒赞所及,钦若自名表首以谢,即谬误有所谴问,戒书吏但云杨亿以下,其所为多此类也。”编辑中,不很好与杨亿合作,不很好出力,还在背后老向真宗讲杨亿的坏话,因为真宗很信任杨亿,才没有听信王钦若的谗言。
编辑《册府元龟》的指导思想是很清楚的。书名开始叫《历代君臣事迹》,编成后,杨亿、王钦若呈献给真宗时,真宗亲自题书名为《册府元龟》。为什么改名呢? “册府”是藏书册的府库,形容其内容丰富; “元龟”是大龟,古时说龟能知未来,就是说可以作为以后君臣的借鉴。在编辑过程中,真宗曾说: “朕编此书,盖取著历代君臣德美之事,为将来取法。至于开卷览古,亦颇资于学者。” “盖欲为典法,异端小说,咸所不取。”根据这样的指导思想,杨亿、王钦若编修时,不录杂史、琐说、家传,只取经史子集上的资料。编完之后,王钦若、杨亿进表时说: “……矧《皇览》、《博要》之言, 《玉鉴》、《珠英》之作,但词林之见采,非治本之宜先。”可见他们取材严格。但目的是为了维护正统思想,所以这部大类书也有很大的局限性。
《册府元龟》因为工程浩大,17人编了8年才完成。全书有1000卷,卷数和《太平御览》一样多,字数几乎比《太平御览》多1倍。《太平御览》约500万字, 《册府元龟》则达940万字。全书分31部,1104门类。有帝王部、闰位部、僭伪部、列国君部、储宫部、宗室部、外戚部、宰辅部、将帅部、台省部、邦计部、宪官部、谏诤部、词臣部、国史部、掌礼部、学校部、刑法部、卿监部、环卫部、铨选部、贡举部、奉使部、内臣部、牧守部、令长部、宫臣部、幕府部、陪臣部、总录部、外臣部。前500卷纪君,如何当君;后500卷纪臣,如何当臣。全书概括了这以前的十七史,汇集了上古至五代的丰富史料,还都按人按事,分门别类加以编排,比较科学。全书对古代史书的校勘,对补充许多史料的不足,都起了很大作用。所以,它对研究史学、对研究文学,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更多同类【古代编辑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