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崇祚编辑《花间集》
1988-11

赵崇祚在历史上并不是一个很有名的人物,既没有做过什么大官,也不是十分出色的文人、名士,也无传世之作。但是,他编辑的《花间集》,却广为流传,对后世很有影响赵崇祚因《花间集》而得以存名; 《花间集》因赵崇祚而得以流传。宋代陈振孙在《直斋书录解题》中称它为“近世倚声填词之祖”。可见其影响之大。
为什么人们这么重视《花间集》?这是由它的特殊地位决定的。《花间集》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词总集。唐代最盛行的是诗歌,唐诗是我国诗歌的黄金时代;宋代的主要文学形式是词。《花间集》是唐末和五代的中国韵文学的特殊产品,它是魏汉乐府、唐诗发展的结果, “宋人遂以为词者诗之余也”,说词是由诗而来。《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说:“诗馀体变自唐,而盛行于五代。自宋以后,体制益繁,选录益众,而朔源星宿,当以此集为最古。唐末名家词典,俱赖以仅存。”这里也讲了词的发展过程和《花间集》保存名家词作的功绩。陈振孙还说: “诗至晚唐、五季,气格卑陋,千人一律,而长短句独精巧高丽,后世莫及”。当时唐诗已经不行了,作为长短句的词,已逐渐发展起来,而且有自己的特点和风格,受文人的重视。所以, 《花间集》的作品是宋词的先导,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从这以后,词才得以大大发展。《花间集》在文学史上是有一定地位的。
赵崇祚(公元940年前后),后蜀时人,字宏基,籍贯、生年不详,事后蜀孟旭为卫尉少卿。《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讲后蜀孟旭的中书令叫赵廷隐,他的儿子叫赵崇韬、赵崇祚。可见是书香门弟。为《花间集》作序的是欧阳炯。炯(公元896—971),益州华阳(今四川)人,善作词,少事前蜀后主王衍,后事后蜀孟旭为宰相,曾任门下侍郎、武德军节度判官。蜀亡以后,随孟旭入宋。入宋后为翰林学士,左散骑常侍。他写序的时间是广政三年,也就是后晋高祖天福五年(公元940),可见赵崇祚是公元940年前后的人。
《花间集》共10卷,选入作者18人,词作约500首。这些作者多是晚唐、五代时人。自温庭筠(公元812—约870)的作品选起,选了他66首,皇甫松12首,韦庄48首,薛昭蕴19首,牛峤32首,张泌27首,毛文锡31首,牛希济11首,欧阳炯17首和凝12首,顾夐55首,孙光宪61首,魏承斑15首,鹿虔扆6首,阎远8首,尹鹗6首,毛熙震29首,李珣37首。这些作品多写上层享乐生活,闺阁情思,风格婉丽,柔靡浓艳,不写当时的现实矛盾和斗争,虽有一定的艺术价值,但对后世也有许多消极影响。宋代晁谦在绍兴本跋中说《花间集》“情真而调逸,思深而言婉。嗟乎,虽文之靡,无补于世,亦可谓工矣!”说它情思真切、婉丽,有一定的艺术价值,但于世却无补。陆游在跋中说: “方斯时,天下岌岌,生民救死不暇,士大夫乃流宕至此。可叹也哉!或者,出于无聊故耶? ”可见陆游对《花间集》中的词作回避现实斗争,是很有意见的。这些评论都有一定的道理。
《花间集》在宋代流传极广。现在存在的有南宋绍兴十八年(公元1148)的晁谦本,还有四印斋影刻宋淳熙十一、十二年的鄂本,明毛晋刊本,明万历庚辰(公元1580)茅一桢刊本,明万历庚申(公元1620)汤显祖评朱墨本,王国维的王辑本等等。



更多同类【古代编辑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