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倡“申遗”泽流芳

    1980年,侯仁之利用出国开会讲学、学术研究的机会,向国外介绍中国,介绍北京,介绍历史地理学在中国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期间,他从国外同行那里了解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公约》。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委员...查看详细>>

标签:侯仁之传

阻击北京上空的沙尘暴

    今天的北京,蓝天白云相对屡屡可见,然而,8年前,沙尘暴往往不期而至。沙尘暴的消失,其实与侯仁之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1958年秋,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竺可桢教授根据中央的决策,号召地理工作者向沙漠进军。自己要不要投身到这项工...查看详细>>

标签:侯仁之传

保护北京的四合院

    四合院,是北京特有的民居建筑形式。四合院,相伴北京城共同经历了几百年风霜雨雪却容颜依旧的古老民居建筑。但是,竟有不少人疑问:保护到底有什么意义?在侯仁之眼中,答案是不言而喻的。他认为,国际建筑学界有一句流行的话叫...查看详细>>

标签:侯仁之传

与季羡林的未名湖约会

    2008年奥运前夕,7月4日上午,季羡林先生时隔多年后再次回到位于北大朗润园的家中。当时,年届97岁高龄的季先生已经在医院度过了5个春秋,他在病榻上仍坚持笔耕不辍,虽然他自己曾解嘲“眼睛和耳朵都不行了,都是装饰品”,但还是在...查看详细>>

标签:侯仁之传

侯门弟子薪火相传的学术精神

    侯仁之一生孕育桃李无数,但为人十分低调,尤其是在自己寿辰的“关键时刻”。1991年,他八十寿辰,为了谢避同学们的祝寿之请,他选择了在生日期间去美国看望女儿。十年后,他九十寿辰,这次,他没来得及“躲避”,北京大学专门举办了...查看详细>>

标签:侯仁之传

弟子尹钧科的师门情结

    尹钧科,供职于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他曾于1965-1968年和1978-1981年两度入北大读研究生,在侯仁之门下攻读历史地理学。第一次因为“四清”和“文革”,未能正常学习。十年之后,才得以圆满完成学业。据他回忆,1968-1978年,他...查看详细>>

标签:侯仁之传

侯门弟子眼中的为师之道

    在一些文字记载中,侯仁之的为师之道一直被津津乐道。1977年12月的一天,昆明师范学院的教师于希贤出差来北京,慕名拜会侯仁之不遇,就把一篇关于滇池历史地理的论文放在侯仁之家里。侯仁之读过文章后,约他周日上午再来侯家面谈...查看详细>>

标签:侯仁之传

平生所藏图书留燕园

    北京大学图书馆是著名的燕园“一塌糊涂”(“一塔湖图”谐音,即博雅塔、未名湖和图书馆)景致之一。在北大图书馆里,曾留下一段段的佳话。比如毛泽东曾在此工作,比如这里有侯仁之和季羡林等人的图书室。侯仁之和夫人张玮瑛自...查看详细>>

标签:侯仁之传

后学眼中的学术泰斗

    高林宇,北大城环系2001级研究生,北大新闻网学生记者。谈及侯仁之,高林宇说:“就我自己,对先生的认识和了解可以说大都是间接的。我未曾有机会亲自聆听过先生的教诲,我不师从于先生,甚至未曾听过先生给学生们的讲课。我在入学...查看详细>>

标签:侯仁之传

侯仁之先生的清泪

    柳哲是北京知名的“旁听生”,在北大游学已有十数年。据他回忆,侯先生的讲座听得不多,偶尔在会议上也只是见个面,没有聆听教诲的机会,非常遗憾。大约在2000年前后,北大出版社编审梁惠陵女士送样书去侯先生家,他曾有幸一道同去...查看详细>>

标签:侯仁之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