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佛教、佛法与佛学

    佛教是指包括教主、教义、教徒组织、清规戒律、仪轨制度和情感体验等复杂内容的综合体。佛教经过长期的流布,在不同的国度形成五花八门、风格各异的流派,各派自立门户,别树一帜,异说纷纭。但是,各国的佛教流派都声称崇奉三......查看详细>>

标签:佛教哲学

第二节 佛教哲学的构成

    哲学是研究自然、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的学说,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佛教三学中主要是慧学包含了哲学内容。三学中的戒学和定学主要是属于道德修养学说,戒学中戒体部分也含有少量的哲学内容,慧学则既贯穿着佛教道......查看详细>>

标签:佛教哲学

第三节 佛教哲学的基本流派

    佛教哲学理论主要蕴涵在印度佛教和中国佛教两大密切联系的系统之中。印度佛教自兴起至衰落,前后约为1500年。其间由早期佛教到部派佛教,后来又发展了小乘佛教乃至产生大乘佛教,形成了不同的阶段。综观印度佛教哲学,以小乘......查看详细>>

标签:佛教哲学

一、早期佛教的哲学思想

    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生活的时代,和我国的春秋战国时代一样,当时在古印度大地上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对于宇宙、社会和人生问题的求索,涌现出数以百计的不同见解。[1]归结起来,主要是两大对抗的思潮,即婆罗门的守旧思潮和......查看详细>>

标签:佛教哲学

二、部派佛教的哲学思想

    释迦牟尼逝世100多年以后,由于社会历史的发展所引起的政治经济条件的变化;由于佛教流传地区的扩大,不同地区的教徒使用不同的语言文字,引起内部的分歧;又由于当时佛教系凭口头传说,难免记忆有误,以讹传讹,这样就不可避免地产......查看详细>>

标签:佛教哲学

三、大乘佛教的哲学思想

    公元1世纪左右,印度出现了大乘佛教的思潮,发生了大乘佛教与小乘佛教的历史性分裂。大乘佛教在发展过程中又演化为中观学派(空宗)和瑜伽行派(有宗)两大派别。[1]中观学派主张观察问题要不落一边(如空与有、常与无常各为一边......查看详细>>

标签:佛教哲学

四、密教的哲学思想

    大约公元7世纪至12世纪是密教时期。由于大乘佛教倾向于烦琐的空洞的理论论证,难以为一般群众所理解和接受,再者,此时印度教又日益兴盛,佛教为了争取群众,便采用印度教的方法,使佛教和印度教以及当地流行的迷信思想结合起来......查看详细>>

标签:佛教哲学

一、汉三国两晋南北朝佛教的哲学思想

    佛教约在两汉之际传入中国,此后直至整个三国时代,佛教的流传都还是微弱的、缓慢的。它起初只在皇室宫廷的狭小天地内获得信奉,到西晋时才逐渐推及于民间。此时佛教的主要活动是译经,着重译出的是禅经和般若经。相应地流传......查看详细>>

标签:佛教哲学

二、隋唐佛教的哲学思想

    佛教在中国经过四五个世纪的流传,到了隋唐是为大成时期。此时南北政治统一,国家经济发达,文化交流融合,佛教也随着组织异说求同求通的趋势,走向综合,由南北朝的学派进而形成为若干新的宗派:天台宗、三论宗、法相唯识宗、律......查看详细>>

标签:佛教哲学

三、宋元明清佛教的哲学思想

    唐代以后,佛教总的情况是高潮已过,大势已去,开始转向衰落了。在宋元明清时代,佛教的各个宗派以及佛教在不同地区的发展变化并不平衡。在这漫长的历史阶段中,主要是禅宗还在流传,其次是净土宗,此外,天台宗、华严宗曾一度中兴......查看详细>>

标签:佛教哲学
科普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