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言

    距今约7000年前,在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印度河流域以及黄河流域先后出现了一批远古文明,人类步入了文明时代。此后,随着文明的扩散与文化的交融,世界上又形成了中国文化圈、印度文化圈、伊斯兰文化圈、基督教文化圈等主要......查看详细>>

标签:变法图强

一、前近代的中西文化交流

    近代以前中西之间较大规模的文化交流,始于16世纪中叶,即明朝中后期。明清之际,随着欧洲文明的崛起,天主教传教士再度联袂东来,且大多是耶稣会士,其中较为有名的有沙勿略(St. Francois Xavier)、范礼安(Alessandro Valignano)、利玛窦(Mat......查看详细>>

标签:变法图强

二、清王朝的衰落与世界资本主义的勃兴

    18世纪的中国,虽然经济、文化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出现了“康乾盛世”的局面,但在乾隆末期已显露出衰败的兆头。嘉庆时期由盛转衰,无论政治、经济、文化都开始走下坡路,吏治腐败、军备废弛、土地兼并十分严重。统治者厉......查看详细>>

标签:变法图强

三、鸦片走私与禁烟运动

    所谓“鸦片战争”(Opium War),在英国也被称为“第一次英中战争”(First Anglo-Chinese War)或“通商战争”。尽管由于立场不同,人们对这场战争的命名与评判存在分歧,但战争与中英之间的贸易冲突、与英国非法的鸦片走私有着紧密的关联......查看详细>>

标签:变法图强

一、鸦片战争与不平等条约的订立

    1839年8月,林则徐在广东收缴和销毁鸦片的消息传到了英国,引来一片对华宣战的叫嚣。10月,英国召开内阁会议,决计对华动武。外交大臣巴麦尊(Henry John Temple, 3rd Viscount Palmerston)明确表示:对付中国的唯一办法,“就是先揍它一顿,然后再......查看详细>>

标签:变法图强

二、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文化的深远影响

    鸦片战争及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是中国遭受西方资本主义奴役的开始,也是中国社会、文化的重要转折点。比对战前、战后的各种情况,变化尤其明显。战前,中国是领土完整和独立自主的国家。战后,中国不仅在政治上开始丧失独......查看详细>>

标签:变法图强

一、传统文化的自我调适与经世思潮的复兴

    19世纪清王朝的衰落与鸦片战争的爆发,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儒家学说的内在格局也发生了某些变化,乾嘉时期曾盛极一时的汉学(即古文经学、朴学、考据学)逐渐没落,理学、今文经学、经世之学再度复兴。嘉道之际......查看详细>>

标签:变法图强

二、面向西方:开眼看世界的先驱

    鸦片战争的惨痛教训和中国社会的剧烈变化,促使一部分开明官员和士绅改变了之前闭目塞听和妄自尊大的态度,提出了认识西方、学习西方和抵御外侮的新观点。许多志士仁人积极探求西方的科学知识,研究外国的历史和地理知识,介......查看详细>>

标签:变法图强

三、近代条约口岸知识分子群体的崛起

    除了林则徐等开明官绅,这一时期在通商口岸城市中还聚集了一群特殊的知识分子群体,对西方科技书籍的译介亦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他们就是所谓的“条约口岸知识分子”(intellectuals in treayport cities)。这一概念由美国学者柯文(Paul ......查看详细>>

标签:变法图强

四、迟来的回应与错失的机遇

    鸦片战争后,尽管介绍世界地理与西方自然科学的书籍日渐增多,但这些书籍中所记述的新鲜事物并未得到时人的广泛关注与认可,也没有使中国社会产生显著的变化。《海国图志》与《灜寰志略》两部书面世的命运即可见一斑。《海......查看详细>>

标签:变法图强
科普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