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孔子以述为作

    孔子“述而不作”,《春秋》当亦不能例外。不过孔子能将《春秋》中及其他古史官之种种书法归纳为正名二字,此实即将《春秋》加以理论化也。孔子对于中国文化之贡献,即在于开始试将原有的制度,加以理论化,予以理论的根据。《......查看详细>>

标签:中国哲学史

(五)直、仁、忠、恕

    上文谓孔子讲礼,注重“礼之本”。《论语》云:子夏问曰:“《诗》云:‘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八佾》,《论语》卷二,页三)子夏以“......查看详细>>

标签:中国哲学史

(六)义利及性

    观上所述,可知孔子亦注重人之性情之自由。人之性情之真的流露,只须其合礼,即是至好,吾人亦即可顺之而行矣。《论语》曰: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子罕》,《论语》卷五,页二)又曰:子曰:“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查看详细>>

标签:中国哲学史

(一)关于墨子之考证

    墨子为中国历史中一甚大人物。由战国至汉初,人多以孔墨并称。但《史记》对于墨子之记载,则极简略。盖司马迁作《史记》时,思想界已成为儒家之天下。故孔子跻于世家,而墨子不得一列传。直至清末以后,研究墨学之兴趣,始渐兴......查看详细>>

标签:中国哲学史

(二)《经》、《经说》及《大取》、《小取》六篇之时代

    《墨子》书中《经》及《经说》等篇,乃战国后期墨者所作。战国后期游学之风极盛,诵习简编,求简练易记,所以各家作“经”。墨家有《墨经》,《荀子》中引有《道经》,《韩非子》中有《内外储说》之经。若战国前期,则尚无此体裁......查看详细>>

标签:中国哲学史

(三)墨者为一有组织的团体

    《墨子·公输篇》云:公输般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见公输般。……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般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般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子墨子曰:“……臣之弟子禽滑釐......查看详细>>

标签:中国哲学史

(四)墨子哲学为功利主义

    尚俭节用,及兼爱非攻,虽为其时人原有之主张,但墨子则不但实行之,且予之以理论的根据,使成为一贯的系统。此墨子对于哲学之贡献也。墨子书中反对儒家之处甚多,盖墨家哲学与儒家哲学之根本观念不同。儒家“正其谊不谋其利;明......查看详细>>

标签:中国哲学史

(五)何为人民之大利

    凡事物必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方有价值。国家百姓人民之利,即是人民之“富”与“庶”。凡能使人民富庶之事物,皆为有用,否者皆为无益或有害;一切价值,皆依此估定。《节用上》云:圣人为政一国,一国可倍也;大之为政天下,天下可......查看详细>>

标签:中国哲学史

(六)兼爱

    一切奢华文饰,固皆不中国家人民之利,然犹非其大害。国家人民之大害,在于国家人民之互相争斗,无有宁息;而其所以互相争斗之原因,则起于人之不相爱。《兼爱下》云:仁人之事者,必务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然当今之时,天下之......查看详细>>

标签:中国哲学史

(七)宗教的制裁

    墨子虽以为兼爱之道乃惟一救世之法,而却未以为人本能相爱。《所染篇》云:子墨子见染丝者而叹曰:“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五入而已则为五色矣;故染不可不慎也!”(《墨子》卷一,页八)墨子以人性为素丝,其善......查看详细>>

标签:中国哲学史
科普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