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集体意识教育

    由于嘉绒藏族多居住在大渡河上游的河谷地带,人们之间的交流并不是很频繁,这一地区分散的居住结构决定了平时人们很少聚集在一起,婚礼因此成为对村落社区成员进行集体意识教育的重要场合。早在婚礼前很长一段时间内,全村的......查看详细>>

标签:西部民族文化通志

五、生态观念教育

    哈萨克族在独特的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中非常注重环境保护的传统教育。哈萨克族人大部分从事畜牧业,牧民都按季节转移草场,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因此哈萨克族为了保护周围的生态环境,控制破坏大自然,保持生态平衡而想......查看详细>>

标签:西部民族文化通志

六、民间艺术教育

    壮族地区至今仍流传着大量的内容丰富多彩的民歌,从图腾歌谣、创世史诗,到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从风俗歌谣、婚恋情歌,到伦理道德和生产时令等等,其中仅民间长诗,目前收集到的手抄本就有上千部,使壮族地区有“歌海”之称。这......查看详细>>

标签:西部民族文化通志

一、生命观念教育

    羌族通过丧葬礼俗对青少年进行关爱生命的心理教育。羌族丧葬礼俗过程就是对羌族民众社会情感、道德情感、审美以及友谊情感的激发过程,既是爱的激发过程,也是爱的教育过程。这个过程既表达了对逝者的爱,又表达了对生者之......查看详细>>

标签:西部民族文化通志

二、成长历程教育

    裕固族在孩子周岁或三岁第一次剃头时,要给孩子举行剃头仪式,很多人家还要给孩子取经名。因居地不同,剃头的时间也不相同。居住在康乐、大河等山区的裕固族,一般是小孩三岁时剃头。而住在平原明花区的裕固族,是在小孩周岁或......查看详细>>

标签:西部民族文化通志

三、性别塑造教育

    佤族的命名方式带有鲜明的性别特征。新生儿的姓名不能冠以姓氏,而是以区分性别的出生顺序为开头,加上要取定的名字,最后再加上父亲的名字。例如称男性的老大为岩,老二为宜,老三为散,以下顺序为腮、傲、罗、简、煮、厥和网......查看详细>>

标签:西部民族文化通志

四、婚姻情感教育

    云南哀牢山区的哈尼族青年从十七八岁起开始自由的社交与求偶活动。这些活动普遍在各村寨的男女两性“头目”的指导下进行。这些“头目”普遍是青年人当中的社交经验丰富和组织能力突出者,且都是未婚身份,假如结婚,则不能......查看详细>>

标签:西部民族文化通志

五、人际关系教育

    蒙古族教育子女要广交朋友。其谚语曰:“与其有一百两银子,不如有一百个朋友。”早期的蒙古族常结为“安答”。《蒙古秘史》中有“凡结为安答,要相依为命,要互相帮助,要相亲相爱”。草原地广人稀,广泛的交友是他们沟通信息......查看详细>>

标签:西部民族文化通志

一、扫盲教育的开展背景

    据统计,从人口的分布情况来看,目前中国文盲人口的90%分布在边远贫困的农村地区,其中50%分布在中国西部地区,特别是在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的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和黄土高原的边区、牧区,少数民族人口文盲率普遍高于全国平均......查看详细>>

标签:西部民族文化通志

二、扫盲教育实践

    (一)广西龙胜县农村扫盲教育①龙胜县位于广西北部,是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其中苗、瑶、侗、壮等少数民族占人口的75%。2007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龙胜县社区教育管理中心2007年度“国际阅读协会扫盲奖”。龙胜县的农村扫......查看详细>>

标签:西部民族文化通志
科普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