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色

  • 光色
光色是光学里一种以K(kevin)为计算单位表示光颜色的数值,生活中一般接触到的光色为2700K~6500K,工业照明和特殊领域(如汽车照明)会使用超过7000K光色的光源照明。

光色区分

  2700K~3200K光色呈黄色,3200K~5000K光色呈暖白色,也被称为“自然色”,而5000K~6500K被称为白光,大于6500K的光色被称为冷光,这种光源一般用于户外路灯,厂房和汽车前后照射灯用。 欧美家庭一般喜欢用黄色的光,黄光光源也广泛在商店装修,博物馆或者画廊等常见,而亚洲,尤其是东亚地区比较喜欢白光,白光光源可在超市、办公室、医院等公共场所大面积使用。

光色对比图

  光色是指“光源的颜色”,或者数种光源综合形成的被摄环境的“光色成分”。在摄影领域,人们常把某一环境下的光色成分的变化,用“色温”来表示。光色决定照片总的色调倾向,对表现主题帮助较大。如红色表现热烈,黄色表示高贵,白色表示纯洁等。

  复色光分解为单色光而形成光谱的现象叫做光的色散。色散可以利用棱镜或光栅等作为“色散系统”的仪器来实现。

  光的色散

  复色光分解为单色光的现象叫光的色散.牛顿在1666年最先利用三棱镜观察到光的色散,把白光分解为彩色光带(光谱).色散现象说明光在媒质中的速度(或光的色散

  折射率n=c/v)随光的频率而变.光的色散可以用三棱镜,衍射光栅,干涉仪等来实现.  光的色散证明了光具有波动性。

  复色光

  白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 等各种色光组成的,由几种单色光合成的光叫做复色光。经过三棱镜不能再分解的色光叫做单色光。

  色散原理

  复色光分解为单色光而形成光谱的现象叫做光的色散。色散可以利用三棱镜或光栅等作为“色散系统”的仪器来实现。复色光进入棱镜后,由于它对各种频率的光具有不同折射率,各种色光的传播方向有不同程度的偏折,因而在离开棱镜时就各自分散,将颜色按一定顺序排列形成光谱。

  三原色

  色光三原色:红,绿,蓝。

  另外,我们看的电视的荧光粉也是这种组合,你到彩电跟前看看CRT就是这样,不过别看你面前电脑的监视器,他的像素点太小了,肉眼分辨不出来的。RGB这三种颜色的组合,几乎形成所有的颜色。 红,绿,蓝被称为光的“三原色”因为自然界红绿蓝三种颜色无法用其它颜色混合而成的,而其他颜色可以通过红、绿,蓝的适当混合而得到的,因此红、绿,蓝三种颜色被称为光的“三原色”  太阳光通过棱镜后,被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如果用一个白屏来承接,在白屏上就形成一条彩色的光带,颜色依次是红橙黄绿蓝靛紫。这说明,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彩虹是太阳光传播中被空中水滴色散而成的.  色光是典型的“加光增色”,即不同色光叠加,亮度也增加。

  介质折射

  介质折射率随光波频率或真空中的波长而变的现象。当复色光在介质界面上折射时,介质对不同波长的光有不同的折射率,各色光因折射角不同而彼此分离。1672年,牛顿利用三棱镜将色散

  太阳光分解成彩色光带,这是人们首次作的色散实验。通常用介质的折射率n或色散率dn/dλ与波长λ的关系来描述色散规律。任何介质的色散均可分正常色散和反常色散两种。

  光谱

  让一束白光射到玻璃棱镜上,光线经过棱镜折射以后就在另一侧面的白纸屏上形成一条彩色的光带,其颜色的排列是靠近棱镜顶角端是红色,靠近底边的一端是紫色,中间依次是橙黄绿蓝靛,这样的光带叫光谱.光谱中每一种色光不能再分解出其他色光,称它为单色光.由单色光混合而成的光叫复色光.自然界中的太阳光、白炽电灯和日光灯发出的光都是复色光.在光照到物体上时,一部分光被物体反射,一部分光被物体吸收。如果物体是透明的,还有一部分透过物体。不同物体,对不同颜色的反射、吸收和透过的情况不同,因此呈现不同的色彩。物体反射什么色光,它就是什么颜色:全吸收就是黑色。

  光波

  光波都有一定的频率,光的颜色是由光波的频率决定的,在可见光区域,红光频率最小,紫光的频率最大,各种频率的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都相同,约等于3.0×10ˇ8m/s.但是不同频率的单色光,在介质中传播时由于受到介质的作用,传播速度都比在真空中的速度小,并且速度的大小互不相同.红光速度大,紫光的传播速度小,因此介质对红光的折射率小,对紫光的折率大.当不同色光以相同的入射角射到三棱镜上,红光发生的偏折最少,它在光谱中处在靠近顶角的一端.紫光的频率大,在介质中的折射率大,在光谱中也就排列在最靠近棱镜底边的一端.

  

  夏天雨后,在朝着太阳那一边的天空上,常常会出现彩色的圆弧,这就是虹。我们又统称彩虹。形成虹的原因就是下雨以后,天上悬浮着很多极小的水滴,太阳光沿着一定角度射入,这些小水滴就发生了色散,朝着小水滴看过去,就会出现彩色的虹。虹的颜色是红色在上,紫色在下,依次排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