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欲与文明》
2003-02

马尔库塞的一部重要学术著作。书名的全称是:《爱欲与文明-对弗洛伊德思想的哲学探讨》(Erosand Civilization a philosophical inquiryinto Freud)。1955年在波士顿出版。本书是马尔库塞根据1950~1951年在华盛顿大学精神病学院的讲稿整理而成,被认为是马尔库塞综合弗洛伊德理论和马克思理论的代表作。马尔库塞以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为出发点,赞同迄今为止的一切文明都是以压抑个人的本能欲望为代价而得到发展的,但他反对弗洛伊德把文明与本能冲突永恒化的观点,认为只要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物质生产能够满足人们的基本需要,消除生活必需品的缺乏,文明就有可能不再压抑人们的本能。他承认为建立和维持文明所必需的“基本压抑”,认为当代发达资本主义社会是一个用虚假意识统治人民的、异化存在的“消费社会”。马尔库塞在批判了发达工业社会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爱欲解放论和“非压抑性文明”作为自己的社会理想。他认为到那时,人们无需使自己的本能受到严格的束缚,相反,由于克服了异化劳动,使爱欲从“额外压抑”中解放出来,将有助于符合本能的创造性的艺术实践和人类的全面解放。而真正的解放不仅包括政治和经济的变革,而且包括在社会、感官和性的方面对本能的解放,这将随着“额外压抑”的消失而到来。马尔库塞在弗洛伊德和马克思理论的基础上建立的试图超越理性和本能、自由和劳动之间的永恒分裂和对立的观点,具有浓厚的乌托邦色彩。书的副标题是“对弗洛伊德思想的哲学探讨”。全书十一章分为两个部分: (1) 通过剖析弗洛伊德的心理结构理论,指出人的本质是爱欲,进而把人的解放归结为爱欲的解放。与弗洛伊德不同,马尔库塞认为生本能才真正体现了人的本质,生本能的主要内容是爱欲。他赞同马克思关于人的解放就是人的本质的解放,人的幸福就是人的本质实现的思想。文明社会对爱欲的压抑使人陷于无限的痛苦之中,这不仅是对人的某种功能的束缚,更主要的是用现实原则代替了快乐原则,意识活动占据和控制了无意识,从而根本性地改变了人的本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就是压抑爱欲的社会,这种压抑主要表现为劳动的异化。随着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劳动分工的日益专门化,人们在劳动中从事越来越单调乏味、千篇一律的操作,人愈来愈成为一种工具。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不仅压抑着作为人的本质的爱欲,还把不属于人的本质的东西强加于人,把人的欲望和需要纳入整个资本主义秩序,使人们陷入愈来愈深的异化状态却浑然不知。现代资本主义社会虽然是人类文明迄今达到的顶点,但同时也是爱欲受到压抑的顶点。只有使人类在解放爱欲的过程中真正恢复其本性,使劳动变为消遣,人类才能成为一种高级存在物,才有了较高的存在价值。 (2)批判了弗洛伊德把人类文明与爱欲解放对立起来的观点,论证了解放爱欲,建立一种非压抑性文明的可能性。弗洛伊德认为人类文明建立在压抑爱欲的基础上,文明与爱欲是对立的,人类的文明史就是人类的爱欲被压抑的历史。人们只能在解放爱欲与人类文明二者之中选择其一,在文明社会里,不可能实现爱欲的解放,爱欲之被压抑有其生物学上的必然性。而马尔库塞则更注重爱欲受压抑的社会历史根源,由此看到了非压抑性文明的可能性:马尔库塞认为爱欲有一种内在的约束力、凝聚力,但并不具有反社会性,不必然与文明相冲突。他区分了作为一般文明要求的现实原则与作为特定文明形式要求的现实原则即操作原则,区分基本压抑与额外压抑。由于经济上的贫困和克服这种贫困所需的劳动,要造就文化就必须对爱欲作一定限度的限制,这是一种基本的压抑。它是不可避免的。但另一方面,物质资料分配方式与生产物质资料的劳动组织方式总是强加于人的。它们代表了特定文明阶段的统治利益,属于“操作原则”。它们对人的爱欲所强行施加的压抑是在一般文明要求的基本压抑之外的、为维持特定统治形式所必需的额外压抑。在以往几个文明发展的阶段,由于爱欲受到这种双重的压抑,因此文明本身不遭受灭顶之灾,压抑就不能消除,爱欲就得不到解放。但在现阶段,文明不再与爱欲发生冲突,相反,文明的发展为消除压抑创造了条件:科技的发展可以把一切不悦的工作降到最低限度,甚至予以取消;物质资料的丰富可以消除匮乏的威胁。文明不必抑制人的本能,而应当允许这些本能履行自己的功能,使人尽可能获得最大的快乐和满足。然而人们面对的事实是,在现代发达工业社会里,人类的爱欲所受的压抑不仅没有消失和减轻,反而变本加厉,这是这个社会的操作原则为维持这个特定社会的生存而对爱欲所作的额外限制。既然如此,消除这种压抑,彻底解放爱欲,就不会颠覆文明本身,而只会推翻现行社会的统治秩序。在此之后,一种没有压抑的文明就可能诞生出来。马尔库塞关于爱欲解放的理论,实际上是一种社会批判理论。这部著作对60年代西方社会的“新左派运动”和青年学生的造反运动,对冲击着西方社会的“性解放”运动,都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



更多同类【当代西方文化研究】......
词 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