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知识 > 中医急诊学 > 列表
中医急诊学 共有 113 个词条内容

第二节 急诊病证的治疗方法

    急诊病证的治疗方法包括二层含义:一是具体的治法,指在具体治则指导下,又能具体指导各种治疗措施的方法;二是各种治疗的措施方法,如内治法、外治法、针法、灸法、药浴、外敷、薄贴、水疗、泥疗等。一、急诊病证的常用治法急...[继续阅读]

中医急诊学

第三节 急诊病证的常用药物

    急诊用药是临床急救的重要环节之一。除药物自身需具备高效、速效、长效、稳定、安全性等属性外,还需注意针对不同急诊的个性状态而合理选药,既要考虑治疗作用,还要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权衡利弊,进行择药。第二,要根据病位...[继续阅读]

中医急诊学

第一节 急诊病证的护理

    一、急诊病证的护理要求急诊病证病危症急,时间性强,随机性大,病情错综,只有针对急诊病证的特殊性,才能有的放矢,不断提高急诊病证的抢救水平。(一)时间紧迫,迅速反应“时间就是生命”,针对急诊病证的时间性强等特点,中医急诊...[继续阅读]

中医急诊学

第二节 急诊病证的调养

    急诊病证的调养问题以往多被忽视,近几十年随着医学文化思潮的复起和健康、疾病与治疗学新思想的崛起而被重新认识。一、急诊病证的调养理论(一)阴阳平衡阴阳失衡是一切疾病的内在根本原因,各种急诊病证千变万化均可用阴阳...[继续阅读]

中医急诊学

第三节 急诊病证的预防

    预防疾病的发生与防止已发生疾病的病情恶化,是中医预防医学的重要目标。急诊病证的预防主要是指已病防变和防止病后复发二大部分。一、已病防变已经发生急诊病证,要防止病邪深入,病势蔓延,病情进一步恶化,避免造成合病、并...[继续阅读]

中医急诊学

主要参考书目

    1.任继学.中医急诊学.第1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2.陈灏珠.实用内科学.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3.晋·葛洪.肘后备急方.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影印.19564.陈美芳.中西医结合对心脏骤停的抢救.陕西中医学院学报1998...[继续阅读]

中医急诊学

主要参考书目

    1.张伯臾.中医内科学.第1版,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852.任继学.中医急诊学.第1版.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973.黄星垣.中医急症大成.第1版.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874.陈佑邦,王永炎.中医急诊医学.第1版.福州:福建科技出版社.1985...[继续阅读]

中医急诊学

主要参考书目

    1.黄帝内经素问.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92.灵枢经.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13.沈金鳌.杂病源流犀烛.第1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44.喻昌.医门法律.第2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继续阅读]

中医急诊学

主要参考书目

    1.黄帝内经素问.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92.灵枢经.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13.沈金鳌.杂病源流犀烛.第1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44.王永炎.中医内科学.第1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5.张伯臾.中医内科学.第1版.上...[继续阅读]

中医急诊学

主要参考书目

    1.灵枢经.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92.黄帝内经素问.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93.病源辞典.第1版.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884.仁斋直指方论.第1版.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5.医宗己任编.第1版.上海:上海卫生出版社.1958...[继续阅读]

中医急诊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