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知识 > 耳鼻咽喉解剖学 > 列表
耳鼻咽喉解剖学 共有 209 个词条内容

    脑(brain)由大脑、小脑、间脑和脑干组成(图2-20)。脑干包括中脑、脑桥和延髓。(一)大脑大脑(cerebrum)包括左、右两半球及连接两半球中间的连接部分,即第三脑室前端的终板。大脑半球被覆灰质,称大脑皮质,其深方为白质,称为髓质。在...[继续阅读]

耳鼻咽喉解剖学

脑脊液

    在蛛网膜下腔和脑室中充满无色透明的液体,为脑脊液。该液的总量在正常成人为100~150ml,其比重为1,呈弱碱性,在1mm3内细胞数在8个以下,主要是上皮细胞和淋巴细胞。(一)脑脊液的产生在中枢神经系统内,脑脊液产生速率为0.3ml/min,日分...[继续阅读]

耳鼻咽喉解剖学

脑血液循环

    由成对的颈内动脉和椎动脉在脑底相互衔接组成的动脉环供血;静脉系多不与同名动脉伴行,所收集的静脉血先进入静脉窦再汇入颈内静脉;各级静脉都没有瓣膜。(一)脑的动脉系统脑的动脉系统包括颈内动脉系和椎-基底动脉系(图2-2...[继续阅读]

耳鼻咽喉解剖学

第六节 脑神经

    脑神经共有12对,常用罗马字母表示。它们是嗅神经(Ⅰ)、视神经(Ⅱ)、动眼神经(Ⅲ)、滑车神经(Ⅳ)、三叉神经(Ⅴ)、展神经(Ⅵ)、面神经(Ⅶ)、前庭蜗神经(Ⅷ)、舌咽神经(Ⅸ)、迷走神经(Ⅹ)、副神经(Ⅺ)、舌下神经(Ⅻ)(图2-23)。图2-23 ...[继续阅读]

耳鼻咽喉解剖学

视交叉与蝶鞍区

    视神经(opticnerve)与视交叉分别位于颅前窝底部的下方和颅中窝蝶鞍的上方,其外被覆脑膜,浸于蛛网膜下腔的脑脊液内。蝶鞍区系指颅中窝的蝶鞍及其附近的结构。(一)视交叉区1.视神经 按视神经所在部位,可将其分为颅外段和颅内段...[继续阅读]

耳鼻咽喉解剖学

桥小脑角与斜坡区

    桥小脑角区(cerebellopontineangleregion)是指脑桥、延髓与其背方的小脑相交的区域。它的前界为颞骨岩部后面,后界为小脑前面,上界是脑桥和小脑中脚,下界是小脑二腹小叶。有关的骨性结构有内听道、颈静脉孔、岩骨尖部和斜坡侧缘。有...[继续阅读]

耳鼻咽喉解剖学

颞下窝区

    颞下窝(infratemporalfossa)又称颞下间隙(infratemporalspace),位于面侧深部,是富于肌、血管和神经等多种组织的间隙,并借孔裂与周围区域连接紧密。(一)颞下窝位置颞下窝是介于上颌骨体和颧骨后方、下颌支内侧以及颞窝(temporalfossa)下方的...[继续阅读]

耳鼻咽喉解剖学

颅脊交界区

    颅脊交界区由枕骨、寰椎、枢椎及其韧带共同组成(craniovertebraljunction),是颅脊交界的通道,对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来说是一个重要而陌生的区域。(一)骨性结构1.枕骨 枕骨大孔(foramenmagnum)位于颅后窝最低部的中央,呈卵圆形。枕骨主要...[继续阅读]

耳鼻咽喉解剖学

经额入路

    (一)经颅开眶入路(transcranialorbitotomyapproach)1.手术步骤(1)切口 多采用冠状入路或额颞入路。切皮后向前翻起皮瓣至眶上缘和眶外缘,将眶上神经和血管尽可能从骨孔中游离,以充分暴露眶上缘。然后将颞肌从颞骨上向下剥离。(2)开颅 ...[继续阅读]

耳鼻咽喉解剖学

经鼻及鼻窦入路

    (一)经鼻内入路(transintranasalapproach)1.手术步骤(1)切口(入路) ①多采用单侧鼻孔(通常选用左侧或病灶偏向的对侧鼻孔)黏膜下经鼻中隔入路,在鼻中隔左侧面作一“C”形切口,剥离鼻中隔两侧黏膜,将鼻中隔软骨与鼻嵴连接处切开,沿梨状...[继续阅读]

耳鼻咽喉解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