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知识 > 痴呆病学 > 列表
痴呆病学 共有 45 个词条内容

第二十三章 特发性基底神经节钙化性痴呆

    基底神经节钙化常为双侧性,单侧钙化少见,双侧基底神经节钙化在疾病分类上难以作为一种独立的疾病,只是放射学上的一种征象,在临床上,可见于多种疾病。特发性基底神经节钙化只是其中之一,亦称家族性基底节钙化,既往也称Fah...[继续阅读]

痴呆病学

第二十四章 多发性硬化性痴呆

    多发性硬化(multiplesclerosis,MS)是一种病因未明的以中枢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为主要特征的脱髓鞘疾病。本病多于20~40岁之间发病,女性稍多,10%的病人有家族史。临床上多数呈反复发作与缓解的病程,有10%~20%病人起病后进行性加重。病...[继续阅读]

痴呆病学

第一章 肝豆状核变性性痴呆

    肝豆状核变性(hepatolenticulardegeneration,HLD)是一种遗传性铜代谢障碍所致的肝硬化和以基底节为主的脑部变性疾病。1912年KinnierWilson首先对本病进行了临床表现及病理解剖的经典描述,因而本病又称为Wilson病,国外报告发生率在100万人口中...[继续阅读]

痴呆病学

第二章 麻痹性痴呆

    麻痹性痴呆(generalparesisofinsane,GPI)又称梅毒性脑膜炎(syphiliticmeningoencephalitis)、麻痹性神经梅毒(pareticneurosyphilis)。本病为梅毒螺旋体引起的慢性脑膜炎,由于皮质的神经细胞被破坏而出现精神及神经功能障碍。从历史上讲本病是第1个被...[继续阅读]

痴呆病学

第三章 艾滋病痴呆综合征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immunodeficiencysyndrome,AIDS)简称艾滋病。系由逆转录病毒慢病毒亚科病毒感染。1981年首次正式报告于英国,1982年被正式命名为AIDS。本病毒于1983~1984年期间由美国的Callo及法国Montagnier等相继发现,并分别称之...[继续阅读]

痴呆病学

第四章 代谢障碍性痴呆

    人脑的智能和情感活动极易受代谢紊乱的影响。虽然机体可充分调动代偿机制,以减少由于脑基本营养供应的改变所造成的影响,并最大限度地稳定中枢神经系统的内环境,但是长期、反复地干扰代谢物质的利用最终将危及脑细胞的功...[继续阅读]

痴呆病学

第五章 透析性痴呆

    透析性痴呆又称透析性脑病,以进行性言语、智力和精神障碍为主要症状,是长期血液透析过程中最严重的致命性并发症,其发病率约为2%~15%(平均4%~6%)。Alfrey于1972年首次提出本病报告,近年来逐渐被人们熟悉。一、病因和发病机制确...[继续阅读]

痴呆病学

第六章 外伤后痴呆

    在发达国家,颅脑外伤是一个严重问题。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及交通发达,我们也日益面临此情况。我国六大城市神经疾病流行病学调查(1982年),脑外伤患病率为783.3/10万人,发病率为55.4/10万人,死亡率为6.3/10万人。其患病率是神经疾病中的...[继续阅读]

痴呆病学

第七章 中毒性痴呆

    随着化学工业的发展,人们经常接触工业和民用的有害化学制剂,繁多的化合物分布广泛,并具有潜在的神经毒性,因此造成的中毒性痴呆不断增加。中枢神经系统对中毒性疾病的影响很敏感,长期反复或持久地接触细胞毒物,最终将危及...[继续阅读]

痴呆病学

第八章 可逆性痴呆

    痴呆是指智能的全面衰退,过去精神病学家倾向于把痴呆的概念应用于这样的病人,即他们的认知功能障碍是基于不可逆性或进行性的、广泛性的、弥漫性的脑结构损害。随着现代医学研究的发展,痴呆必然与不可逆性相联系之传统概...[继续阅读]

痴呆病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