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知识 > 糖尿病性耳聋 > 列表
糖尿病性耳聋 共有 228 个词条内容

参考文献

    [1]康友敏,段相林.动物听觉器官的进化[J].生物学通报,2002,37(12):12-13.[2]戴维萍,熊建文.听觉系统的定性分析及应用[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2005,18(1):27-31.[3]杜功焕,朱哲民,龚秀芬.声学基础[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26-132.[4]PorembaA,Saunde...[继续阅读]

糖尿病性耳聋

一、对声波的增压作用

    外耳道在传递声音的同时能对声波进行共振。成人外耳道长约2.5cm,形状弯曲,呈圆柱形,一端封闭,依据物理学原理,一端封闭的圆柱形管腔对波长为其管长4倍的声波有最好的共振作用,据此推算,外耳道的最佳共振频率波长为10cm,即3400...[继续阅读]

糖尿病性耳聋

二、对声源的定位作用

    耳廓通过改变的不同频率声波的传播特性从而提取声音定位信息,由于头颅两侧外耳之间存在物理间距,声波到达双耳的时间和强度不同。当声源从右侧传来时先抵达右耳,再抵达左耳,由于传输距离长,声源抵达左耳时的强度要低于右耳...[继续阅读]

糖尿病性耳聋

一、鼓膜的生理功能

    鼓膜斜位于外耳道末端,是一椭圆形的半透明薄膜,约0.1mm厚,类似话筒中的振动膜,具有较好的频响特性。鼓膜的振动频率通常与声波一致,但其振动形式则因声音频率的不同而有差异。鼓膜不同部位的振幅大小不同,沿锤骨柄向下,延至...[继续阅读]

糖尿病性耳聋

二.听骨链的生理功能

    中耳腔内悬有一套十分精致灵巧的小骨头,这些小骨可以增强声波,称为听小骨。3个听小骨以其特殊的连接方式形成的听骨链作为杠杆,将声波由鼓膜传至内耳,实现有效的阻抗匹配。听骨链的运动轴向前通过锤骨柄,向后通过砧骨短脚...[继续阅读]

糖尿病性耳聋

三、圆窗的生理功能

    圆窗也称蜗窗,位于鼓阶的始端,薄而具有弹性。当镫骨向内移时,振动经前庭阶的外淋巴沿蜗孔、鼓阶再传到圆窗,骨迷路内的外淋巴液压缩性很小,引起圆窗膜外凸。因此,圆窗起到一种缓冲作用,为声波在外淋巴液中的传导提供了有利...[继续阅读]

糖尿病性耳聋

四、鼓室肌的生理功能

    鼓室肌包括鼓膜张肌和镫骨肌,前者受三叉神经支配,收缩时将锤骨柄与鼓膜向内牵引,使鼓膜紧张度增加,并相应地引起镫骨足板推向前庭窗,以致内耳外淋巴压力增高;后者为人体最小的肌肉,受面神经支配,收缩时牵引镫骨头向后,使足...[继续阅读]

糖尿病性耳聋

五、咽鼓管的生理功能

    (一)维持中耳内外压力平衡咽鼓管管壁的弹性作用、周围组织的压力以及咽部的牵拉作用使咽鼓管的咽口平时常呈闭合状态。当进行吞咽、打哈欠、打喷嚏等动作时,咽鼓管管口临时开放,可以调节鼓室内的气压,使之与外界大气压之间...[继续阅读]

糖尿病性耳聋

一、耳蜗的感音功能

    感音功能,即将传入的声能转换成适合刺激耳蜗神经末梢的形式。声波振动能通过镫骨足板传至外淋巴液后,迅速传至整个耳蜗系统,当镫骨内移时,圆窗膜外凸,前庭阶与鼓阶之间形成压力差,进而引起基底膜振动,振动以波的形式沿基底...[继续阅读]

糖尿病性耳聋

二、耳蜗对声音信息的编码功能

    对声音信息的编码是指分析传入声音的频率、强度等特性,以使大脑能处理该刺激声中所包含的信息。近年来,从人耳记录到耳声发射(otoacousticemission,OAE)等研究证实,耳蜗内存在着主动的释能活动,即生物电能向机械(声频)能的转换,表明...[继续阅读]

糖尿病性耳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