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知识 >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 > 列表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 共有 585 个词条内容

三、根据抗原的提呈途径分类

    1.外源性抗原(exogenous antigen) 指来源于细胞外的抗原,如各种病原微生物、动物蛋白等。这类抗原进入机体后被抗原提呈细胞(APC) 摄取、加工成抗原肽,并与MHC-Ⅱ类分子结合成复合物的形式呈递给CD4+T细胞。2.内源性抗原(endogenous antig...[继续阅读]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

一、病原微生物

    细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都是良好的抗原。这些微生物自然感染人体后,机体可获得一定的免疫力;用病原微生物制成疫苗进行预防接种,可提高人群的免疫力。微生物虽然结构简单,但抗原组成复杂,如细菌细胞壁成分为菌体抗原,特殊...[继续阅读]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

二、细菌外毒素和类毒素

    细菌的代谢产物——外毒素是毒性很强的蛋白质,其免疫原性亦强。外毒素用0.3%~0.4%甲醛处理后,失去毒性保留其免疫原性,称为类毒素。类毒素和外毒素均能刺激机体产生相应的抗外毒素的抗体,称抗毒素(antitoxin)。抗毒素能中和外毒...[继续阅读]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

三、异种动物血清

    临床上细菌外毒素引起的疾病常用抗毒素治疗。各种抗毒素的制备均是将类毒素免疫马,再取含有抗毒素的马血清而制成。因此,抗毒素对人体具有双重作用:一方面抗毒素作为抗体,可中和外毒素的毒性,起到紧急预防或治疗疾病的作用...[继续阅读]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

四、异嗜性抗原

    异嗜性抗原(heterophilic antigen) 是存在于不同种系生物间的共同抗原。某些病原微生物与人体某些组织器官具有此类抗原,如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的细胞壁与人体肾小球基膜之间存在异嗜性抗原,当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人体后,可刺激机体...[继续阅读]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

(一)血型抗原

    1. ABO血型系统 根据人类红细胞表面A、B血型抗原的不同,将其分为A、B、AB、O四种血型。若不同血型个体之间相互输血,主要因受者血清中存在天然血型抗体,能使输入的供者红细胞破坏,发生输血反应。因此,输血时供、受者血型必须相...[继续阅读]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

(二)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的编码分布于生物体有核细胞表面,对人类而言,被称为人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其种类、组成极其复杂,不同个体之间(除同卵双生外) 均存在差异。在组织器官移植时,若供、受者HLA不同,植入的组织器...[继续阅读]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

(一)修饰或改变的自身抗原

    正常情况下机体组织成分处于免疫耐受状态。当受多种因素如感染、药物作用后,自身组织成分及结构发生改变,形成新的抗原决定簇或暴露自身抗原内部隐蔽的决定簇。该决定簇可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继续阅读]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

(二)隐蔽的自身抗原

    正常情况下某些自身成分与免疫系统是隔绝的,从未接触过免疫细胞,称之为隐蔽抗原,如甲状腺球蛋白、眼晶状体蛋白、精子等。在外伤、手术等因素的作用下,这些组织成分可能进入体液接触免疫细胞,引起免疫应答,导致自身免疫性...[继续阅读]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

(一)产生机制

    机体产生肿瘤抗原的可能机制为:(1) 基因突变。(2) 细胞癌变过程中使原本不表达的基因被激活。(3) 抗原合成过程中的某些环节发生异常(如糖基化异常导致蛋白质特殊降解产物的产生)。(4) 胚胎时期抗原或分化抗原的异常、异位表达...[继续阅读]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