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知识 > 肝脏微循环与慢性肝病 > 列表
肝脏微循环与慢性肝病 共有 177 个词条内容

二、内毒素的特性与化学成分

    细菌内毒素是革兰阴性菌细胞壁上的一种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和微量蛋白的复合物。它不是细菌或细菌的代谢产物,而是细菌死亡或解体后才释放出来的一种具有内毒素生物活性的细菌结构成分。其化学成分广泛分布于革兰阴性...[继续阅读]

肝脏微循环与慢性肝病

三、内毒素血症与肝损害

    内毒素血症引起肝脏损害的机制十分复杂,涉及多种因素及多种病理、生理过程。1.肝微循环障碍 LPS所致肝损害的突出特点是肝内微循环障碍,表现为肝脏出血性坏死,病理上可见肝窦内纤维素血栓形成和红细胞聚集。LPS所致肝循环障...[继续阅读]

肝脏微循环与慢性肝病

四、治疗

    1.保护肠黏膜屏障(1)肠内营养(EN) 肠内营养支持是保护肠黏膜屏障的首要措施。长期应用全胃肠外营养(totalparenteralnutrition,TPN)虽然可使肠道得到休息,获得正氮平衡,但也存在许多问题,例如脂肪和水分增加偏多,无脂肉质增加不够,肠黏...[继续阅读]

肝脏微循环与慢性肝病

参考文献

    1 徐长江,严家春,马勇,等.肝窦及窦周隙病变在慢性乙型肝炎肝微循环障碍中担当关键角色.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09,25(1):62-652 陆俊仪,俞永新,赵洪奎,等.流行性出血热患者肝活检组织病毒定位和微循环障碍研究.中华内科杂志.1...[继续阅读]

肝脏微循环与慢性肝病

一、甲襞

    甲襞是覆盖在指甲根部的皮肤皱折。甲襞表面为鳞状上皮覆盖,其中有皮肤真皮突起形成的乳头,每一乳头区一般有一支毛细血管,此毛细血管呈袢状,故称其为毛细血管袢。毛细血管袢由较细的输入支、袢顶和较粗的输出支组成,正常时...[继续阅读]

肝脏微循环与慢性肝病

二、甲襞微循环常用的观察指标

    手指(或足趾)甲襞微循环常用的观察指标有:管袢的形态、血流状态、对刺激的反应及其周围的变化等。田牛等根据对甲襞微循环的病理生理和临床意义的理解,提出“甲襞微循环加权积分法”,对微循环进行综合定量分析,已成功地应...[继续阅读]

肝脏微循环与慢性肝病

一、肝穿刺活组织检查

    世界上首例肝组织抽取术报道于1883年。1923年,德国人Bingel施行了首例以诊断为目的的经皮肝活检术。其后,此项技术被不断完善,尤其是1970年Menghini发明了“1秒钟穿刺法”后,肝活检在肝病临床诊断中的重要价值,以及与活检过程相关的...[继续阅读]

肝脏微循环与慢性肝病

二、组织学检查的观察设备

    1.光学显微镜(lightmicroscope) 是生物科学和医学研究领域常用的仪器,它在细胞生物学、组织学、病理学、微生物学及其他有关学科的教学研究工作中有着极为广泛的用途,是研究人体及其他生物机体组织和细胞结构强有力的工具。光...[继续阅读]

肝脏微循环与慢性肝病

三、组织学染色

    1.HE染色 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matoxylin-eosinstaining)简称HE染色法,是组织学、胚胎学、病理学教学与科研中最基本、使用最广泛的技术方法,是石蜡切片技术中常用的染色法之一。易于被碱性或酸性染料着色的性质称为嗜碱性(basophi...[继续阅读]

肝脏微循环与慢性肝病

一、微血管灌注

    在血管内灌注色素后制作成透明标本,能够比较清晰地显示各脏器正常及病理状态下血管分布、形态及其相互关系,是研究脏器、组织微血管的重要方法之一。该法较早就应用于临床和实验研究,如明胶色素、双套色、墨汁等灌注方法...[继续阅读]

肝脏微循环与慢性肝病